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和這些著名電腦病毒相比,永恆之藍勒索比特幣真不算什麼

最近永恆之藍病毒肆虐全球, 多少年沒有出現過這麼大規模的電腦病毒了事件了。 在數年前, 電腦病毒破壞事件是經常出現的, 它們破壞硬碟資料、網路連接、甚至破壞電腦的硬體, 好好的機器變成了毒源, 開始傳染其他電腦。

電腦病毒現身江湖已多年, 可以追溯到電腦科學剛剛起步之時, 那時已經有人想出破壞電腦系統的基本原理。 1949年, 科學家約翰·馮·諾依曼聲稱, 可以自我複製的程式並非天方夜譚。 不過幾十年後, 駭客們才開始真正編制病毒。 直到電腦開始普及, 電腦病毒才引起人們的注意。

最早的電腦病毒Creeper(根據老卡通片《史酷比(Scooby Doo )》中的一個形象命名)出現在1971年, 距今以後42年之久。 當然在那時, Creeper還尚未被稱為病毒, 因為電腦病毒尚不存在。

Creeper由BBN技術公司程式師羅伯特·湯瑪斯(Robert Thomas)編寫, 通過阿帕網( ARPANET, 互聯網前身)從公司的DEC PDP-10傳播, 顯示“我是Creeper, 有本事來抓我呀!(I'm the creeper,

catch me if you can!)”。 Creeper在網路中移動, 從一個系統跳到另外一個系統並自我複製。 但是一旦遇到另一個Creeper, 便將其註銷。

1982年, 裡奇•斯克倫塔(Rich Skrenta)在一台蘋果電腦上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個電腦病毒。 斯克倫塔編寫了一個通過軟碟傳播的病毒, 他稱之為“Elk Cloner”, 那時候的電腦還沒有硬碟驅動器。 該病毒感染了成千上萬的機器, 但它是無害的:它只是在使用者的螢幕上顯示一首詩, 其中有兩句是這樣的:“它將進入你所有的磁片/它會進入你的晶片。 ”

求職信病毒是病毒傳播的里程碑。 出現幾個月後有了很多變種, 在互聯網肆虐數月。 最常見的求職信病毒通過郵件進行傳播, 然後自我複製, 同時向受害者通訊錄裡的連絡人發送同樣的郵件。 一些變種求職信病毒攜帶其他破壞性程式,

使電腦癱瘓。 有些甚至會強行關閉殺毒軟體或者偽裝成病毒清除工具。

1998年的CIH病毒是一位元名叫陳盈豪的臺灣大學生所編寫的, 從中國臺灣傳入大陸地區的。 CIH的載體是一個名為“ICQ中文Ch_at模組”的工具, 並以熱門盜版光碟遊戲如“古墓奇兵”或Windows95/98為媒介, 經互聯網各網站互相轉載, 使其迅速傳播。 造成損失估計全球約5億美元。

2000年的愛蟲病毒是通過Outlook電子郵件系統傳播, 郵件主題為“I Love You”, 包含附件“Love-Letter-for-you.txt.vbs”。 打開病毒附件後, 該病毒會自動向通訊錄中的所有電子郵寄地址發送病毒郵件副本, 阻塞郵件伺服器, 同時還感染副檔名為.VBS、.HTA、.JPG、.MP3等十二種資料檔案。 造成損失估計全球超過100億美元。

熊貓燒香是一種經過多次變種的蠕蟲病毒, 2006年10月16日由25歲的中國湖北人李俊編寫, 2007年1月初肆虐網路。 這是一波電腦病毒蔓延的狂潮。 在極短時間之內就可以感染幾千台電腦, 嚴重時可以導致網路癱瘓。 那只憨態可掬、頷首敬香的“熊貓”除而不盡。 反病毒工程師們將它命名為“尼姆亞”。

病毒變種使使用者電腦中毒後可能會出現藍屏、頻繁重啟以及系統硬碟中資料檔案被破壞等現象。 同時, 該病毒的某些變種可以通過局域網進行傳播, 進而感染局域網內所有電腦系統, 最終導致企業局域網癱瘓, 無法正常使用, 它能感染系統中exe, com, pif, src, html, asp等檔, 它還能終止大量的反病毒軟體進程並且刪除副檔名為gho的備份檔案。 被感染的使用者系統中所有.exe可執行檔全部被改成熊貓舉著三根香的模樣。 造成損失估計上億美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