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迅雷程浩:滴滴應立刻收購ofo,趁現在還不晚!

朋友們, 大家好, 我是程浩, 迅雷創始人, 現在專注互聯網領域的投資。 今天跟大家討論一下共用經濟的話題。

共用經濟這幾年很火,

從共用專車到共用單車, 再到共用充電寶。 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就是滴滴, 從眾多競爭對手中殺出來相當彪悍。

但企業最大的威脅永遠不是競爭對手, 而是側翼殺過來的創新者, 也就是和你用完全不同方法, 卻解決用戶同一類問題需求, 從而奪走你的用戶。 所以一統專車江湖的滴滴並非高枕無憂, 其面臨兩大側翼威脅, 一遠一近。

遠的是自動駕駛(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百度和滴滴必有一戰》);近的就是共用單車。

作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支付寶、共用單車和網購之一, 雖然共用單車出現時間不長, 但對人們出行方式的改變卻是巨大的。 聯想到Facebook當年收購Instagram, 我認為滴滴應該立即收購ofo, 有幾點原因:

1. 短距離出行場景,

共用單車已經大幅替代了滴滴出行;

就像當年Instagram以圖片社交切入Facebook的用戶人群和場景一樣。 目前摩拜、ofo等共用單車已大幅入侵, 切掉了很多原本屬於滴滴打車的單。 從我個人體驗, 5公里以內幾乎都會優選單車出行。

好處有幾點:第一當然是便宜(特別是滴滴今年取消補貼之後);第二是時間有保障, 你叫車還有等車的時間, 上了車還堵車, 時間沒法保障;第三就是騎行更健康, 有鍛煉身體的需求。

2. 即使中長途出行, 共用單車同樣讓用戶有了更豐富選擇;

不僅短途, 包括一些中長距離, 共用單車也在侵蝕打車市場。 以前雖然也有地鐵, 但網站畢竟是固定的, 去個稍偏的地方還要走半天或倒公交, 麻煩!所以首選打車。

現在共用單車最密集的停放地就是地鐵站門口, 解決了出地鐵後的最後一公里甚至幾公里, 讓用戶有了替代打車的豐富選擇。 比如我去一個10公里以上的地方, 完全可以用地鐵+單車或公交+單車的方式。

前幾天和幾個老迅雷在北京吃飯, 總共5個人, 吃完飯後4個人直接共用單車走了(有的直接回家,

有的去地鐵站), 只有一個人叫的滴滴。 如果都照這個趨勢, 你說滴滴的用戶活躍度會不會滴血?

3. 過去共用專車靠補貼拉來大量用戶, 其實有些虛胖;

共用經濟引發的資本大戰, 讓投資人花錢為老百姓發了很多福利。 但這種發福利對企業不一定好, 會把不是目標使用者的催成目標使用者。

滴滴當年就是通過補貼, 把大量不該享有專車服務的人培養成了專車用戶。 專車車況好、服務好, 本就該貴, 不該便宜。 但通過補貼把用戶胃口吊起來了。 現在大戰煙消雲散, 回歸商業本質, 所以補貼取消是必然的。 結果這些人就都流失了。 並且人還會罵你, 說是不是這公司不行了, 連補貼都沒了。

我相信取消補貼後,

共用專車的日單量會有顯著下降, 但滴滴的盈利能力卻在急劇提升, 這是正常的商業邏輯。 因為補貼是用來清場競爭對手的, 並不是來驗證商業模式的。

4. 共用單車比共用專車有更高頻的剛需;

對用戶而言, 便宜、方便就是最大的剛需, 你一貴我就找其他替代方案。共用單車的高頻很容易理解,上下班來回,外出辦個事或者中午吃個飯來回,這就四次了,一天四次,還有什麼生意比這個還高頻?難怪大量美元機構會把錢砸進來。

現在很多人關注未來政府對單車的管理,例如對於單車停車地點的規範。注意這裡是“管理”而不是“管制”,因為節能減排、減少擁堵是大趨勢,也是政府非常樂意看到的。因此共用單車從政府層面還是非常支持的。所以政府的介入對共用單車更多是引導而不是管制,這個和對共用專車的態度區別很大。後者要求的“京車京戶”使得專車的供給量大幅減少,影響很大。

滴滴與ofo的關係,就像Facebook與Instagram的關係。雖然雙方做的不是一件事,但後者卻會切走前者大量用戶。馬克·紮克伯格NB的地方就在於他在Instagram只有十幾人的時候就看到了這個趨勢,以比VC投資高一倍的10億美金收購了Instagram,現在看來非常有遠見!

對於滴滴出行而言,現在明顯的趨勢是,大量出行的用戶選擇了共用單車,而放棄共用專車—— 威脅永遠都來自側翼,而不是傳統的競爭者。我估計共用單車(摩拜+ofo)的日單量應該已和滴滴打車差不多了。長期來講,有著更高頻使用需求的單車,日單量方面會遠遠超過打車,這個趨勢無可阻擋。

眼下對於滴滴來講,最好的應對策略就是收購,像當年Facebook收購Instagram一樣。因為如果滴滴現在不趁著剛剛融資了55億美元進行收購,未來有可能真的收購不起了。

有人會說滴滴已經占股ofo達25%,但我認為遠遠不夠,滴滴還沒取得主導權。所以對滴滴來說,解決來自單車的側翼顛覆是現下的首要問題,國際化還是先緩緩吧,因為任一時刻,重要的事情都只有一個。短期內完成對ofo的收購,我認為更加重要。甚至可以考慮把摩拜也並了,反正都是騰迅系,國內在反壟斷方面又沒美國那麼敏感。

你一貴我就找其他替代方案。共用單車的高頻很容易理解,上下班來回,外出辦個事或者中午吃個飯來回,這就四次了,一天四次,還有什麼生意比這個還高頻?難怪大量美元機構會把錢砸進來。

現在很多人關注未來政府對單車的管理,例如對於單車停車地點的規範。注意這裡是“管理”而不是“管制”,因為節能減排、減少擁堵是大趨勢,也是政府非常樂意看到的。因此共用單車從政府層面還是非常支持的。所以政府的介入對共用單車更多是引導而不是管制,這個和對共用專車的態度區別很大。後者要求的“京車京戶”使得專車的供給量大幅減少,影響很大。

滴滴與ofo的關係,就像Facebook與Instagram的關係。雖然雙方做的不是一件事,但後者卻會切走前者大量用戶。馬克·紮克伯格NB的地方就在於他在Instagram只有十幾人的時候就看到了這個趨勢,以比VC投資高一倍的10億美金收購了Instagram,現在看來非常有遠見!

對於滴滴出行而言,現在明顯的趨勢是,大量出行的用戶選擇了共用單車,而放棄共用專車—— 威脅永遠都來自側翼,而不是傳統的競爭者。我估計共用單車(摩拜+ofo)的日單量應該已和滴滴打車差不多了。長期來講,有著更高頻使用需求的單車,日單量方面會遠遠超過打車,這個趨勢無可阻擋。

眼下對於滴滴來講,最好的應對策略就是收購,像當年Facebook收購Instagram一樣。因為如果滴滴現在不趁著剛剛融資了55億美元進行收購,未來有可能真的收購不起了。

有人會說滴滴已經占股ofo達25%,但我認為遠遠不夠,滴滴還沒取得主導權。所以對滴滴來說,解決來自單車的側翼顛覆是現下的首要問題,國際化還是先緩緩吧,因為任一時刻,重要的事情都只有一個。短期內完成對ofo的收購,我認為更加重要。甚至可以考慮把摩拜也並了,反正都是騰迅系,國內在反壟斷方面又沒美國那麼敏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