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遭國民老公“翔撕”的共用充電寶,是乾柴還是烈火?

先來看一則震驚的消息:“據公開資料統計, 今年3月31日以來, 共用充電寶行業在40天時間獲得11筆融資, 近35家機構入局, 融資金額約為12億元人民幣,

是2015年共用單車剛出現時獲得融資額的近5倍。 ”共用理念的接力棒似乎已經悄然從已經功成名就的單車又交接給一位嗷嗷待哺的新兄弟——充電寶。

然而, 雖然資本市場虛火旺盛, 但另一邊廂, 國民老公王思聰卻公開向致力於為自己帶鹽的聚美優品陳歐叫板:“共用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 立帖為證。 ”

有人認為它的市場規模是億級的使用者, 也有人說它不過是個偽需求, 似乎唯一能確定的是, 資本再一次成為新戰爭的強力推手。

1. 為什麼偏偏是充電寶?

據艾媒諮詢預測, 2016年中國移動電源市場達236億元, 較2015年增長7.3%, 預計2017年將達276億元。 隨著資本的介入, 預計作為電源市場的新興且重要補充, 預計2017年複合增長率均超過200%,

成為城市問題的又一解決方案, 預計2017年共用充電寶使用人群會超過一億。

除了以上冷冰冰的數字以外, 從體感上的認知來說, 出門可以隨時隨地地充電而又不增加負重, 似乎是對部分手機續航能力弱的用戶尤其是女性用戶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 當下, 主流的共用充電寶模式有“人和充電寶”都可以動的“來電科技”模式、“特定場景下移動共用的”街電科技”模式和特定場景下固定共用的“小電”模式(三種模式網上已有大量分析的文章)。

三種模式孰優孰劣還不得而知, 也並不是本文想要探討的重點, 我們只需要明確的是在資本的驅動下, 似乎共用充電寶已經等不及去論證專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就需要投放到市場打磨,

因為, 行業發展的黃金期已至, 200%複合增長率的日子預計沒有多少年了。

2.共用接力棒能拿穩嗎?

共用單車的價值在於解決了“最後一公里”的社會問題, 而共用充電寶似乎想解決的是“最後10%電”的社會問題。 看上去兩者似乎都具有高度統一的價值觀以及問題切入點。

然而, 想深一層, 兩者又是那麼的陌生。 作為“衣食住行”的“行”, 交通絕對是高頻且剛需的切入點, 且符合環保理念, 既能博得政府的支持, 也著實能在價值宣導上擁有更高的立意, 天然能作為流動廣告的車身也在預示著除了押金和租金以外又一條可做的收入路徑。

而然對於充電寶而言, 本身低廉的價格決定了金錢刺激難以長期穩定的使用戶產生黏性, 也決定了難以成為一個真正的強需, 因為其可轉換(購買)的成本實在太低。 雖然沒有資料支撐, 但個人也認為出行而不帶充電寶又臨時有充電需求的這場場景少之又少, 且一天基本只需要充電1~2次就已經基本足夠, 綜上所述, 當下的充電寶似乎是偏離“強需”和“高頻”原則上的創新。

同時, 對比起共用單車, 由於充電寶的延展性比較弱, 可想像的空間似乎要比單車更小天花板更矮, 在盈利模式要比單車更模糊的前提下, 其成本卻並不一定比單車低。 雖然充電寶的做價肯定比單位一台單車低, 但是其壽命遠比單車短, 且因為無法像單車那樣符合環保理念能收到政府支持, 充電寶本質上仍需要充電, 其管道投放的管理費和所需要充電的電費都是不少的開銷, 林林總總加起來, 成本絕不會比一台單車在壽命期內的換算成本要低。

3. 或許是更甚的資本局中局

近期看了一篇名為《共用單車:資本局中局》文章,講述共用單車背後的投資人及其故事,特別喜歡其中的一句話:“浮躁的行業做著很浮躁的事情,只是後來作對了,就拼命找理由去解釋。”

猶記得當年在外賣O2O大戰引爆後,上門服務O2O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上門洗車、美甲、按摩等O2O服務平臺產出不窮,然而結果告訴我們,那不過是一場資本的遊戲,對於自然需求(沒有被金錢刺激所扭曲的需求)本不強烈的產品/服務,一旦燒完可燒的資本,最終往往也只能一命嗚呼。

類比共用經濟概念,其實需求最為強烈的領域如出行、住宿早已經大局已定。共用經濟的核心理念其實在於閒置資源的共用利用。然而,像充電寶一類的產生其實已經完全偏離了這個初衷,充電寶的生產是專門的,充電寶的運營(電費、場地費等)也是需要不斷消耗資源的,若嚴格意義上講,共用充電寶也不過是屬於偷換概念的分時租賃行業。

雖然我說不出王老師那樣的“豪言壯語”,但是對於共用充電寶以及未來可能還可能在短期內迅速浮現的共用XX是持悲觀態度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雖說資本操縱下的遊戲可能只會曇花一現,但作為一般用戶,也未嘗不可在“有錢燒”的時間點內先盡可能地享受可用的福利。

UptoYou

一些有價值的資訊,一些有思考的感悟

這裡沒有一本正經的理想討論

只有前進路上那一點雞毛蒜皮的共鳴

3. 或許是更甚的資本局中局

近期看了一篇名為《共用單車:資本局中局》文章,講述共用單車背後的投資人及其故事,特別喜歡其中的一句話:“浮躁的行業做著很浮躁的事情,只是後來作對了,就拼命找理由去解釋。”

猶記得當年在外賣O2O大戰引爆後,上門服務O2O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上門洗車、美甲、按摩等O2O服務平臺產出不窮,然而結果告訴我們,那不過是一場資本的遊戲,對於自然需求(沒有被金錢刺激所扭曲的需求)本不強烈的產品/服務,一旦燒完可燒的資本,最終往往也只能一命嗚呼。

類比共用經濟概念,其實需求最為強烈的領域如出行、住宿早已經大局已定。共用經濟的核心理念其實在於閒置資源的共用利用。然而,像充電寶一類的產生其實已經完全偏離了這個初衷,充電寶的生產是專門的,充電寶的運營(電費、場地費等)也是需要不斷消耗資源的,若嚴格意義上講,共用充電寶也不過是屬於偷換概念的分時租賃行業。

雖然我說不出王老師那樣的“豪言壯語”,但是對於共用充電寶以及未來可能還可能在短期內迅速浮現的共用XX是持悲觀態度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雖說資本操縱下的遊戲可能只會曇花一現,但作為一般用戶,也未嘗不可在“有錢燒”的時間點內先盡可能地享受可用的福利。

UptoYou

一些有價值的資訊,一些有思考的感悟

這裡沒有一本正經的理想討論

只有前進路上那一點雞毛蒜皮的共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