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薛城連續三年開展“民生建設年” 打造城市品質“薛城標準”

齊魯網棗莊3月17日訊(通訊員 萬照廣)“城中村改造讓俺們農民變成了市民、村莊變成了社區、房產變成了資產。 現在, 道路乾淨了, 空氣好多了, 一年四季滿眼綠樹紅花, 連心情都跟著變好啦!” 眼瞅著自己居住的托二社區生活環境越來越好, 3月17日, 現年59歲的楊尚河直言自己趕上了好時候。

據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住建部門負責人介紹, 當地居民生活環境的改善正是得益于該區全面實施的城市品質提升工程。 近年來, 薛城區圍繞市駐地定位, 對標全國一流標準, 堅持建管“一盤棋”思想, 高品位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

加速釋放行政區劃調整賦予的改革紅利, 全域品質由表及裡、由淺及深持續提升。 陽春時節, 信步薛城, 所到之處, 城鄉面貌“顏值爆表”, 所見所聞無一不給路人留下居民幸福感“滿意爆棚”的美好印象。

作為棗莊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核心區, 薛城城區是由小城鎮發展而來, 棚戶區面廣量大, 城市拓展又面臨城中村改造, 到處是城鄉人居環境中的“堵點”、“痛點”和“盲點”。 該區牢固樹立抓城建就是抓民生、抓發展的理念, 把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作為謀好民生福祉的突破口來抓, 累計徵收棚戶區和城中村23處、389.1萬平方米, 目前已回遷259.6萬平方米, 回遷率達77.1%, 城區面積由27.5平方公里擴大到54平方公里, 人口城鎮化率由46.5%提高到54.5%,

全面拉開了130平方公里發展框架, 一個“乾淨、有序、綠色”的新薛城已經眉目清晰地呈現在市民眼前。

圍繞城市建設提速與社會民生提質“無縫對接”, 薛城區在提升城鄉品質上連放“大招”。 啟動了涵蓋形象品質提升行動、基礎設施提升行動、生態環境提升行動、文化特色提升行動在內的22個小工程:修建城市道路32條, 改造背街小巷24條, 鋪設各類管線156.8公里, 完成城市集中供熱930萬平方米、基本實現全覆蓋;新建提升街頭文體遊園21處, 配套完善教育、醫療等設施83處, 開通BRT、“三區合一”公交線路14條, 形成了10分鐘休閒健身圈、15分鐘公共服務圈;投資18億元, 完成了總建築面積11.5萬平方米的萬達廣場, 將薛城建成棗莊城市中心;建成開放城市森林公園、龍潭公園,

新建環城綠道40公里, 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1%, 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張燁家住薛城教師公寓, 喜歡運動的他, 以前每天都要花上半個小時, 專門到離家很遠的臨山公園去鍛煉。 如今, 只用幾分鐘的時間, 他就可以來到近在咫尺的錦陽河遊園享受綠意。

錦陽河遊園的前身是一片讓周圍居民敬而遠之的“龍鬚溝”, 臭水橫流、雜草叢生、污穢不堪。 已經在些生活了15年的張燁見證了這裡的變遷:“只用了5個多月時間, 就變成了現在的美麗樣子啦”。

城區“顏值”提升讓人心曠神怡, 同樣讓老百姓舒心的是美麗鄉村建設。 該區堅持問題導向, 著眼盯緊薄弱環節, 重拳出擊整治髒亂, 城市品質提升項目在鄉村建設中“全面開花”:城鄉環衛一體化實現全覆蓋,

城鄉公交實現“鎮鎮通”, 80%的自然村實現硬化道路“戶戶通”, 242個村完成電網升級, 改造農村危房917戶、旱廁1.2萬戶, 建成省級宜居村莊1個、市級美麗鄉村11個, 農村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採訪中, 薛城區委書記姜山介紹, 立足補短板、還欠帳, 該區已經連續三年開展了“民生建設年”活動, 深入實施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全民健康、農村道路“戶戶通”、城鄉大水系建設等工程, 新建改建龍潭實驗學校、北臨城學校初中部等學校8所, “大班額”化解走出了堅實的一步。 建成啟用區中醫院, 新修農村公路440公里, 新開通城鄉公交4條, 治理農村河道70公里, 為機關事業單位幹部職工月均增資358元, 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十二連增”, 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五連增”…… 城市品質提升的“薛城標準”呼之欲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