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ARRI Alexa Mini vs. RED Epic-w Helium,誰贏了?

很多人會認為買攝影器材就是, 捨不得孩子, 套不到狼。 大家為了買個器材不停糾結, 特別是會把大量時間和經歷花在最昂貴的攝影機的選擇上, 低噪度、高動態範圍, 低光性能, 最新的固件升級等等, 一個不能少。

相信不少朋友看過上面這個測試視頻, 這是三個月前 NoFilmSchool.com 發佈的“ARRI Alexa Mini vs. RED Epic-w Helium”。 這個測試視頻得出的結論是:“在弱光和欠曝的情況下, Alexa Mini 與 Epic-W Helium 有著相近的噪點控制能力, Helium 的畫面更加純淨, 有半檔到一檔的優勢;而在過曝的情況下, 與 Helium 感光器相比, Alexa 在高光區的動態範圍至少多出一檔半!”

從上圖對比中可以看出在過曝 5 檔的情況下兩款攝影機差距十分明顯。

但是一個多月前, RED 發佈了新的影像處理流程 IPP2, IPP2 對 RED 所拍攝的影像進行了多項優化, 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將會有更柔和的高光過渡。 所以就有非(耿)常(耿)細(於)心(懷)的 RED 用戶又把之前這個測試扒出來, 用 IPP2 對之前的測試素材進行了重新處理,

以此測試 RED 高光部分的動態範圍是否真的有大改進, 並把結果發佈在了 REDUSER 網站上。

從上面這個視頻我們可以看出, 在經過 IPP2 處理後的 RED 原素材在高光表現上可謂脫胎換骨。 在原測試中已經看不到高光細節, 嚴重過曝的情況下, 經過 IPP2 重新處理後提取出了額外的 1-1.5 檔動態範圍, 將高光部分“丟失”的資訊找了回來!

同樣的測試素材, 在經過新的影像處理後就有如此大的變化, 說明 RED 原始素材拍攝到了足夠的高光資訊, 只是沒有被恰當的提取出來。 而 IPP2 的到來, 相信會讓 RED 攝影機的潛能被更好的發掘。

從上圖看出, 經過 IPP2 處理的 RED 素材已經和 Alexa 不相上下。

目前, IPP2 還處在測試階段, 這個 IPP2 調整是在Redcine-X 測試版50.42644 中進行的, 然後在 Smoke 裡做了二級調色。 該使用者聲稱“調色的目的不是要去和 Alexa 比, 只是探索一下隱藏在每一個 R3D 檔中的高光資訊。 ”

在之前的測試視頻中, 弱光測試顯示 Helium 和 Alexa 的噪點水準相近, 都有良好的的暗部資訊和弱光表現能力。 所以 IPP2 填平了 RED 在高光資訊缺失上的劣勢。

不得不為 RED 的 IPP2點贊!

但小編有個大膽的猜想, 可能 IPP2 的到來並不是填平 RED 在高光動態範圍上的劣勢這麼簡單, 說不定會有更加令人期待的表現。 這就要說到 IPP2 的另一個改進:校準了 Helium 感光器的 ISO 標準, 校準後的 ISO 表現比之前要好一檔。 也就是說之前的 ISO 800 相當於將來的ISO 400。 那校準後的 ISO 800 就相當於之前的 ISO 1600。

我們知道在拍攝時 ISO(或者 EI)的設定對攝影機動態範圍的檔位元分步是有影響的。 以下圖為例(摘自 ARRI 手冊):

EI 800 情況下18%中灰上有7.8檔動態範圍, 而 EI 1600 情況下18%中灰上有8.6檔動態範圍, 多出了將近一檔的高光保護!

所以如果在更新了 IPP2 之後, 用 Epic-W 校準後的新 ISO 800(之前的ISO 1600) 再和 Alexa做一個測試,我們是不是會得到 Epic-W 比 Alexa Mini 在高光區域多一檔動態範圍的結果呢?

用 Epic-W 校準後的新 ISO 800(之前的ISO 1600) 再和 Alexa做一個測試,我們是不是會得到 Epic-W 比 Alexa Mini 在高光區域多一檔動態範圍的結果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