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河北經貿大學支教服務隊一對一幫扶平山20余名留守兒童

河北經貿大學支教服務隊大學生志願者走進秘家會小學。 張振攝

□通訊員胡卓理 范力苗 記者 劉冰洋

“記得第一次見面, 提及媽媽,

你無聲地落淚……平靜下來後只說了一句:我想媽媽。 我願意做你的‘愛心媽媽’, 和你一起分享快樂、分擔困難。 ”讀著這封信, 平山縣秘家會小學五年級的小璐眼淚不停地往下掉。 這麼多年, 第一次有人用這樣的方式、這樣的語氣跟她說話。

3月15日, 秘家會小學的20余名留守兒童都收到了一封信, 這些帶著溫度的信來自河北經貿大學支教服務隊。

每兩周寫一封信、每個月見面互動一次, 一年支教1000余人次

秘家會小學位於平山縣的大山深處, 距離石家莊市區100多公里, 學校的85名小學生中有20余名留守兒童。

“我們這裡土地貧瘠, 嚴重缺水, 種了莊稼也是靠天收。 這些留守兒童大都來自經濟困難的家庭。 ”秘家會小學教師高月鵬告訴筆者。

去年3月, 河北經貿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商務系黨總支書記廖俊峰得知這一情況後, 號召全院師生加入“手把手”幫扶秘家會小學留守兒童行動, 並組建了以他為隊長的支教服務隊。

“支教的目的是幫扶, 不是來展示個人、豐富人生, 志願者的能力、資源要與孩子們真正的需求相結合。 ”曾在灤平縣岔道口村扶貧, 有著多年支教經驗的廖俊峰發現, 有的地方, 志願者流動頻繁, 時間久了, 孩子們有了“審美疲勞”:雖然志願者們描述的外面的世界多姿多彩, 但志願者離開後自己的困難依然存在。

“有時志願者暑期才來, 孩子就會抵觸, 因為好不容易放假, 還得上課。 ”廖俊峰認為支教首先要以孩子們真實的需求為主。 其次, 幫扶要穩定、持續,

不因人員變動而中止、改變, 讓孩子們感受到永恆的關愛。

“幫扶需要穩定持續, 兌現不了不許諾。 ”每次, 組織關愛留守兒童活動時, 廖俊峰都會給志願者做培訓, 告誡志願者不要輕易許諾。

“活動中, 很多志願者特別投入、動情, 會承諾孩子們再來, 可很少有人能兌現。 ”廖俊峰說, 這會讓孩子希望落空, 甚至產生被拋棄感。

於是, 支教服務隊採取定期支教的辦法, 每兩周給孩子們寫一封信, 每個月見面互動一次。 同時, 制定月度支教計畫, 提前讓志願者報名, 努力做到志願者流動隊伍不流動。 截至目前, 支教服務隊已支教1000餘人次。

心理疏導+情感慰藉, 給留守兒童“溫暖的陪伴”

“與單純的物質救助相比, 孩子們更需要心理疏導與情感慰藉,

以及精神、文化層面的‘營養輸送’。 ”支教服務隊學生負責人劉美華說, 目前, 服務隊已有20多名志願者與秘家會小學留守兒童實現了結對幫扶, 除了支教外還堅持定期寫信交流。

對於多數人來說, 寫信這種方式早已成為過去時, 但對於秘家會小學留守兒童而言, 這是一種非常現實的交流方式。 劉美華介紹, 因為受經濟條件限制, 這些留守兒童還不能通過網路等方式與外界交流, 孩子們對外面的世界缺乏瞭解。

劉美華是志願服務達人, 曾組織過多種形式的志願活動。 她發現, 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留守兒童, 每年都有許多愛心人士來幫助孩子們, 但大多是捐資捐物。

對於這些留守兒童而言, 物質幫扶是亟需的,

但更多的留守兒童需要被關注、被傾聽, 獲得心靈上的溫暖。 劉美華覺得, “有一些孤單寂寞, 我們可能難以體會。 就像獨自走在上學路上的留守兒童, 山路迢迢, 唯有書包相伴。 若能有一個聲音在耳畔鼓勵前行, 對於從小承受著命運之重的他們, 應是莫大的慰藉。 ”

“最好能根據孩子的情況, 實現精准幫扶。 ”在劉美華的建議下, 支教服務隊決定自今年春天起, 每年春秋季節和暑假都接孩子們到經貿大學來, 讓他們好好體驗體驗城裡的生活, 看看外面的世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