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歸隱怪奇公社 為文化事農村事寫作樂此不疲(劉洪進寫新聞5)

編前語:2017年5月14日, 情感詩人文冰在今日頭條《視界手記》自媒體以《奇奇怪怪劉洪進:一個半路出山的新聞天才》為題, 推出了一個一輩子熱衷於新聞事業的寫手, 事蹟生動感人, 讀後, 對年輕一代新聞從業者多有幫助, 現分享給大家!

(五)怪奇公社巧經營, 退隱山林

回望這一生, 他如一位行僧, 一直行走在追夢路上, 經歷過諸多不為人知的艱辛, 感受過眾星捧月的仰慕, 如今已近花甲之年的他, 很多事情都已看輕看淡。

名疆利鎖, 不想再深陷其中, 他在湖北宜都市紅花套鎮漁洋溪邊建造了一座田婆婆農莊,

又名怪奇公社。 從此, 退隱山林。 往昔的很多活動場合, 已經很難再看到其身影, 只有遇到志同道合的夥伴相邀, 或新聞癮發, 他才會出山。

清晨薄霧中的田婆婆農莊、寧靜、莊嚴、淡泊, 也是怪奇公社新媒體總部

周圍人, 都以為這只是一戶平常人家, 沒有人知道,

他就是曾經名動峽江的新聞怪才劉洪進, 沒有人知道他就是怪奇公社新媒體聯盟的理事長, 沒有人知道, 他手上究竟掌握著多少家媒體的網路宣傳通道, 平常人們看到的他, 只是一個普通的慈眉善目的老人。

大隱隱于市, 形容的就是他這類人吧。

雖然如今他不再執念於世俗的人情往來, 但這並不影響他是一個有風骨有情懷的人, 心中裝著小家, 更裝著大家。 為了讓自己的那支金筆能綻放出光彩, 寫作方面他並沒有片刻閑下來。

對社會民間文化的推廣, 對土家名人、文人的宣傳他可謂不遺餘力。 自發地先後給一批文化人和民間藝人寫作了長篇專題報導或連續報導。 比如說農民兄弟王愛民、王愛華組合、“魔音公主”陳涓、“謎歌大王”趙興壽、與死亡賽跑的文藝人陳哈林、“湖北故事王”徐榮耀、“山歌女神”覃誠芳、民協領軍人熊慶文、“葫蘆絲後”劉程梅、退休葫蘆絲教員牛換蘭等長篇人物通訊和專訪,

在社會上引起共鳴。 通過他方方面面的記錄, 為世人瞭解三峽文化、瞭解宜昌文化人打開了一扇扇窗戶, 開啟了一道道心靈之門。

原宜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為民和葫蘆絲巴烏藝委會主席黃大煥, 為其授予金牌推手獎

他是個有大愛的人, 更是時刻心系人民心系文化心系故鄉。 每當一篇人物通訊和農村新聞發出來, 不少人會以為劉洪進又在做廣告, 收了多少費。 只有被寫的人和他自已知道, 宣傳文化人事和農村農家事, 他不僅分文不取, 常常都是自貼車馬費、住宿費和餐費, 消耗了大量體力和精力, 心甘情願熬更守夜為他人做嫁衣裳。

2017年3月底, 榔坪舉行的“木秀春色, 瓜富榔坪“花會熱鬧異常, 而曾在這之前, 有多個農民打電話要他幫助宣傳一下木瓜花, 農家樂盼生意, 農民盼熱鬧,

劉洪進辭去了許多急辦的事, 動用自己的私人關係, 自主邀請多家媒體前去新聞扶貧, 不收一分錢, 不帶一分利, 耗時數天實地取景拍照撰文, 一時間各大網路媒體、朋友圈都是榔坪花都的宣傳文稿, 給榔坪的木瓜花宣傳做了一個近乎完美的熱身運動, 及至後來木瓜花節的紅火景像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榔坪,劉洪進的第二故鄉:木秀春色,瓜富榔坪,木瓜花都專心攝影

當筆者問到是什麼原因讓他如此不計成本傾力相助榔坪花都時,他坦言:“榔坪是我的第二故鄉,我曾經在這裡念初中高中,下鄉做知青也在這裡,早年先後7次和榔坪政府組織承辦了木瓜花節,我對這個地方有深厚的感情,我希望故鄉能越來越好,所以說自己倘若能盡綿薄之力,為家鄉做點事情 ,我就特別開心。“

他再次用右手梳了梳頭發,面帶微笑,眼睛裡仿佛閃耀著聖光。

榔坪,劉洪進的第二故鄉:木秀春色,瓜富榔坪,木瓜花都專心攝影

當筆者問到是什麼原因讓他如此不計成本傾力相助榔坪花都時,他坦言:“榔坪是我的第二故鄉,我曾經在這裡念初中高中,下鄉做知青也在這裡,早年先後7次和榔坪政府組織承辦了木瓜花節,我對這個地方有深厚的感情,我希望故鄉能越來越好,所以說自己倘若能盡綿薄之力,為家鄉做點事情 ,我就特別開心。“

他再次用右手梳了梳頭發,面帶微笑,眼睛裡仿佛閃耀著聖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