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搭橋+貼敷——聯合血管旁路術的完美血行再建

煙霧病是一種罕見的腦底血管網異常疾病, 主要是大腦動脈環雙側主要分支血管(頸內動脈虹吸段及大腦前、中動脈, 有時也包括大腦後動脈起始部)慢性進行性狹窄或閉塞, 繼發出現側支異常的小血管網。 因腦血管造影時呈現許多密集成堆的小血管影, 似吸煙時吐出的煙霧, 被形象地稱為“煙霧病”。 煙霧病又名Moyamoya病。

煙霧病血管造影

煙霧病是一種罕見病, 一直以來, 醫學界都在不斷探索煙霧病的治療方法。 目前, 醫學界公認煙霧病一旦確診, 應該儘早進行外科手術治療, 內科治療效果欠佳。 因為內科治療主要是對症處理。 對於缺血性起病可應用血管擴張藥、抗凝藥。 對腦出血患者應用止血藥物和抗纖維蛋白溶解藥等。 對於癲癇患者和不隨意運動宜做相應的對症治療。 腦出血患者伴顱內高壓應適當控制顱內壓力。 內科的對症治療初期可以緩解症狀而遠期效果欠佳。

因此, 醫學界公認煙霧病一旦確診, 應儘早手術。 在腦組織出現不可逆的功能障礙之前, 通過手術建立血流側支迴圈通道, 改善腦補供血, 預防腦的缺血損傷。

而對於煙霧病的手術治療方法, 國內傳統的手術方式有直接搭橋術和貼敷術兩種方式。 但是這兩種方式有其缺陷和局限性。 血管搭橋術可以快速建立血流側支通道, 短時間內改善腦局部供血, 減少缺血性腦中風的發生, 但是手術難度大, 供血改善範圍有限;而貼敷術, 可以誘導形成新生血管, 改善腦供血範圍更大, 但是血管形成需要一定的週期(一般大約3-4個月), 這期間仍有缺血的風險, 而且貼敷對於兒童患者有效率很高, 部分成年人(大約40%-50%)貼敷後難以形成新生血管。

面對國內治療煙霧病的手術方法相對落後的局面, 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腦血管神經外科主任金永健教授看在眼裡, 急在心上。 作為一個腦血管病方面醫務工作者, 金永健覺得自己有責任改變這一現狀。 為了改進國內煙霧病落後的治療方法, 提高國內煙霧病的治療水準, 金永健做了大量的學習研究工作。 1997年4月, 金永健遠赴日本, 開始在日本國立高知大學神經外科攻讀醫學博士, 在日本著名神經外科專家森·惟明 (Mori ) 教授的指導下 , 專攻腦血管病的臨床診療以及有關的基礎研究 , 於 2002 年 3 月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 並在全日本規模最大的腦血管病治療中心(大阪國立迴圈器病治療中心神經外科 )學習進修。

在留學期間拜著名腦血管手術、介入外科專家永田泉(Nagata), 森貴久(Mori)為師, 共同參與煙霧病血管搭橋術、頸動脈狹窄內膜剝脫術等腦血管病的手術治療近 300 餘例。 並成功將煙霧病的聯合血管旁路手術引入國內, 並在回國後加以改善提高, 形成了這種國內領先的非常有效的複合手術方式。

金永健教授留學日本剪影

聯合血管旁路手術是直接搭橋+貼敷的複合術式, 是搭橋和貼敷兩種術式在一台手術上完成。 搭橋是將顳淺動脈與大腦中動脈進行吻合, 迅速建立血流側支通道, 改善腦局部供血, 同時對腦-硬膜-顳肌-動脈-顱骨骨膜等多因素進行貼敷, 在較大範圍內誘導形成新生血管, 更大範圍地改善腦補供血, 提高手術效果。 回國後, 金永健教授在實踐中, 不斷提高和改進聯合血管旁路手術技術, 血管吻合效果更好, 貼敷範圍更大, 改善腦補供血效果更好。 近年, 金永健教授已完成煙霧病聯合血管旁路手術一千多例。

聯合血管旁路手術

近期,金永健教授成功完成一例年僅兩歲的煙霧病患者腦血管旁路手術。患者僅有兩歲,為國內最小煙霧病患者,血管比成年煙霧病患者更細、更脆弱,手術難度比成年人患者更大。

金永健教授與多位神經醫學專家會診後,決定為小患者行顳淺動脈-大腦中動脈血管吻合術+顳肌-骨膜-硬腦膜-硬腦膜中動脈貼敷術(聯合血管旁路手術),並將手術範圍擴大到額部,進一步提高手術效果。

兩歲患兒與金永健教授和醫護人員合影

該手術的成功實施打破了3歲以下煙霧病患兒手術難治癒的醫學言論,確定了聯合血管旁落手術對煙霧病的治療效果,具有里程碑意義。此前,金永健教授還曾完成了一例4歲煙霧病患者聯合血管旁路手術,取得圓滿成功。

【專家介紹】

金永健教授

金永健,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腦血管神經外科主任,留日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教授,青年神經外科專家,日本神經外科關西地區腦血管病神經外科分會會員。擅長煙霧病的腦血管搭橋手術,腦血管狹窄、頸動脈狹窄、腦梗塞、腦供血不足、椎動脈狹窄的支架置入手術,動脈瘤、腦血管畸形的神經介入手術及微創手術,頑固性偏頭痛的顯微血管減壓治療等。曾成功為國內最小(2歲)的煙霧病患兒實施聯合血管旁路手術。于2004年獲得“北京衛生系統經濟技術創新標兵”稱號。與此同時,發表相關論文十餘篇,其中包括較有影響力的國際級論文2篇,獲得北京市首發基金專案 1 項,留學歸國人員基金 1 項,清華-裕元醫學科學研究基金1項。

近期,金永健教授成功完成一例年僅兩歲的煙霧病患者腦血管旁路手術。患者僅有兩歲,為國內最小煙霧病患者,血管比成年煙霧病患者更細、更脆弱,手術難度比成年人患者更大。

金永健教授與多位神經醫學專家會診後,決定為小患者行顳淺動脈-大腦中動脈血管吻合術+顳肌-骨膜-硬腦膜-硬腦膜中動脈貼敷術(聯合血管旁路手術),並將手術範圍擴大到額部,進一步提高手術效果。

兩歲患兒與金永健教授和醫護人員合影

該手術的成功實施打破了3歲以下煙霧病患兒手術難治癒的醫學言論,確定了聯合血管旁落手術對煙霧病的治療效果,具有里程碑意義。此前,金永健教授還曾完成了一例4歲煙霧病患者聯合血管旁路手術,取得圓滿成功。

【專家介紹】

金永健教授

金永健,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腦血管神經外科主任,留日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教授,青年神經外科專家,日本神經外科關西地區腦血管病神經外科分會會員。擅長煙霧病的腦血管搭橋手術,腦血管狹窄、頸動脈狹窄、腦梗塞、腦供血不足、椎動脈狹窄的支架置入手術,動脈瘤、腦血管畸形的神經介入手術及微創手術,頑固性偏頭痛的顯微血管減壓治療等。曾成功為國內最小(2歲)的煙霧病患兒實施聯合血管旁路手術。于2004年獲得“北京衛生系統經濟技術創新標兵”稱號。與此同時,發表相關論文十餘篇,其中包括較有影響力的國際級論文2篇,獲得北京市首發基金專案 1 項,留學歸國人員基金 1 項,清華-裕元醫學科學研究基金1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