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夏季常見病治療調養——泄瀉

(一)什麼是泄瀉

泄瀉稱“腹瀉”, 是指排便次數增多, 糞便稀薄, 或瀉出如水樣。 古人將大便溏薄者稱為“泄”, 大便如水注者稱為“瀉”。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以夏秋季節發病率為高, 不同季節發生的泄瀉, 證候表現有所不同。 2歲以下小兒發病率高, 因嬰幼兒脾常不足, 易於感受外邪、傷於乳食, 或脾腎氣陽虧虛, 均可導致脾病濕盛而發生泄瀉。 輕者治療得當, 預後良好;重者下泄過度, 易見氣陰兩傷, 甚至陰竭陽脫;久瀉遷延不愈者, 則易轉為疳證。

西醫學稱本病為小兒腹瀉, 分為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兩類。

感染性腹瀉多由病毒、細菌引起;非感染性腹瀉常由飲食不當、腸功能紊亂引起。 ’

(二)如何自我診斷

1.有乳食不節、飲食不潔或感受時邪的病史。

2.大便次數增多, 每日3~5次, 多達10次以上, 呈淡黃色, 如蛋花湯樣, 或色褐而臭, 可有少量黏液, 或伴有噁心嘔吐, 腹痛, 發熱, 口渴等症。

3.重者腹瀉及嘔吐較嚴重, 可見小便短少, 體溫升高, 煩躁神萎, 皮膚乾癟, 囟門內陷, 目珠下陷, 啼哭無淚, 口唇櫻紅, 呼吸深長, 腹脹等脫水、酸堿平衡失調及電解質紊亂的表現。

4.臨床分期, 連續病程小於2周為急性腹瀉;病程2周至2個月為遷延性腹瀉;病程超過2月為慢性腹瀉。

5.大便鏡檢可有脂肪細胞, 少量紅、白細胞。

6.大便病原體檢查可有致病性大腸桿菌生長, 或分離出病毒等。

本文供稿源于北京中醫藥大學 馬淑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