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松江雷家往事⑤|工藝美術大家雷圭元的丹青歲月

母親在松江的雷家, 從文化藝術名人的角度而言, 出了個雷圭元。

雷圭元是母親的大堂兄。

在我與母親對話的第一篇《那些來去倏忽的生命》中有一段這樣的描寫, “她的大伯伯(母親爸爸的大哥)的娶親奇事:那第一個太太嫁來不久, 生下一個兒子, 隨後患了一點小恙, 沒有對症啜藥而歿。 ”這個“生下的一個兒子”, 指的便是雷圭元。 也就是說, 雷圭元剛出生, 他的媽媽就不幸因病離世。 到了2016年5月, 上海松江區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聯合舉辦“雷圭元紀念館開館暨揭牌儀式”, 當時母親接到盛情邀請, 但母親輕輕說了一句:“不去了吧。

”紀念館對雷圭元的定位是:中國現代工藝美術教育家、書畫家及設計家。 那天我從松江回家, 帶回幾本厚厚的紀念雷圭元的書冊, 其中有一本《雷圭元藝術文獻集》。 其中除了有雷圭元自己的專業文章, 還有他自己的一些過往回憶錄和隨筆。 我擇其一段, 讀給母親聽:“1906年, 我出生在北京西河沿, 正是我祖父在北京外交部做左參議, 擢右丞, 並不久出任奧國公使的時期。 當時, 我母親已經去世, 父親雷潤民任職外務部, 好讀書, 雇了一個姓劉的奶娘, 把我養大。 那時我姑母也沒有出嫁, 她愛我, 就把我帶在身邊。 我算是姑母領大的。 ”母親默默地聽了, 遂點頭, 說當年大房長孫的雷圭元比她大整整19歲, 誕辰至今已是110周年。

母親問我:“為什麼要寫雷圭元?因為他很出名嗎?”

我說出名是一個原因, 又不全是。 在中國, 雷圭元不但是一位元圖案學和設計學術體系的建構者, 還是一位傑出的設計實踐者。 他重要的作品, 包括他領銜設計的人民大會堂十大建築的裝飾, 它們幾乎奠定了二十世紀後五十年的中國設計美學風格。 如果中國現代也有“設計美學之父”, 雷圭元便是有資格獲此稱謂的人。 但我又獲知, 作為常年擔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常務副院長的雷圭元, 一生以“教書匠”自謙, 低調沉潛, 嚴謹為學, 不事張揚。 我將帶回的《雷圭元藝術文獻集》中一篇雷圭元“晚年自述”的兩段內容讀給母親聽。 一段是:“跟我(小時候)一起玩的, 還有一個小叔叔,

是我祖父的小兒子, 生性怪癖, 把很好的玩具, 有時一氣, 砸個稀巴爛, 現在想起來真是可惜(砸壞從奧地利帶回來的同真火車一樣在軌道上行駛的小火車)。 ”另一段:“(從北京)回松江, 我從小就‘放野馬’, 和我的小叔叔一起在家門外的田野中遊戲, 放風箏, 捉小動物, 拔茅草, 一放學(家裡有一個私塾), 就找不到人影了。 ”

母親聽得很認真, 還問:“這是雷圭元寫的嗎?”然後點頭, “對的, 這裡他寫的小叔叔, 就是你的外公。 ”

我說, 雷圭元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到了外公——你的爸爸了呀, 那你為什麼不能和我一起回憶和他在一起的事情呢?

母親緩了一口氣, 但又說, 這要容她想一想, 因為, 對雷圭元, 回憶顯得煙雲縹緲, 距離很遠。

再過幾天我和母親見面,

她面前的茶几上是那本厚厚的《雷圭元藝術文獻集》。 母親說她這幾天把這本書翻過了, 主要看了雷圭元自己寫的回憶文章。 她說回憶文章蠻有意思, 她的腦海裡已經有了這位曾經出名的大堂兄的實實的形象、長長的過往。

他們之間有很大的年齡差, 雷圭元要比母親大了一代人的年齡。 他的許多人生經歷和故事, 對母親來說也是陌生的。 她把書打開, 翻到雷圭元1929年23歲的時候, 和祖父雷補同大鬧一場, 要去法國勤工儉學。 “這件事動靜很大呢, 因為祖父要雷圭元這個身為長子的長孫為雷家結婚傳宗接代啊, 他卻要逃出這個家, 還要去外國, 什麼時候回來也不知道。 ”我有些不解:那曾經出使多國的外交家雷補同, 在這件事上應該豁達開明,

對自己的大孫子想去國外學習深造不應出手阻擾。 母親聽了搖頭, 說辭了官當了祖父的雷補同, 已不是早年奮鬥做官的雷補同了。 他思想日益保守, 安排所有的一切。 家族以他唯上唯大, 下面所有人都以他為中心。 母親的家族, 就是封建社會中一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例子。 當年雷圭元算是“逆天而行”, 並僅需要區區300大洋做出國盤纏。 雷補同怒而拒絕, 憤而“不送”。 最後還是雷補同的女兒——雷圭元的姑媽拿出自己的私房錢, 暗交於他, 使雷圭元終於插翅起飛, 奔向法蘭西。 與他會合的同行好友, 就是日後名聲大噪的的詩人艾青。

母親突然一撫掌說:“記起來了。 ”那是和雷圭元印象很深刻的一次見面。 在1947年的上海,彼時母親自己也已毅然從松江的家中出走,獨立在上海生活打拼。見面的地點在南京路上的新雅飯店。請吃飯的主人是母親的“三伯伯”,雷圭元應叫他“三叔叔”。這頓飯,母親清楚地記得,當時新雅飯店有一道非常獨特入味的點心:銀絲卷,外面裹著一層嫩嫩薄薄的透明皮子,裡面的“絲”一根根全看得見;將甜而不膩的白麵“絲”扯開來吃,很是新奇。另一個印象深刻的,是飯桌上雷圭元直接對著母親說的話:“吉弟,在我們雷家兄弟姐妹中,如果我是第一個逃出松江這個溫暖又可怕的家庭的話,你就是第二個逃出來的。我們都靠自己走上社會。尤其你,一個弱女子,更不容易。”母親說,這幾句話,真是說到她的心裡去了。逃出家庭獨立生活,酸甜苦辣盡嘗。她說當時眼睛濕了,心裡很暖,至今仍然可以回味。

出了名的雷圭元自然有對他的社會性評價: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要創建者;學貫中西的圖案理論家;終身奉獻的教育家;勤於實踐的設計家;獨具品味的畫家。我把這些提升到一定高度的評價說與母親,她只是無聲地一笑而過,旋即又有些興致上來:“要我說,他這個人,除聰明外,還很幽默的。”聽出來,說雷圭元幽默,是比聰明還要讚賞的。

雷圭元畫作《風味長留記憶中》

接下去,母親的記憶被喚醒了。有關雷圭元幽默趣味的故事,收都收不住。

母親七八歲的時候,二十五六歲的雷圭元已從國外回來,居住杭州。有幾年的暑假,他和妻子二人回松江,探親休息。回來時,總是帶給各房弟妹、表妹們禮物,或杭州的油布傘,或非常雅致的摺扇。有一次,彬哥(三伯伯的兒子)請他畫一幅畫,他欣然應承,馬上取來紙筆,當場作畫。畫的是什麼?是各式各樣的慢慢爬行的烏龜;一隻烏龜,兩隻烏龜,一隻又一隻烏龜。一張紙上,畫了多少只烏龜?弟妹們數起來,整整一百隻烏龜啊。而且,每一隻烏龜都是不一樣的,一百隻醜醜的烏龜在一起,真的是一幅悅目的“百龜圖”。

當年為家裡眾口燒飯的傭人叫“阿金根”,也知道雷圭元畫得好。而且因為這個“大少爺”脾氣好,就大著膽子問:可不可以在雷家的灶頭上面為他畫一幅畫?雷圭元一口答應,便在雷家灶台的空白處揮毫畫起來。沒多少時間,畫成,大家鼓掌。想不到雷圭元再一揮筆,寫上如下幾個字:阿金根畫。

曾經,母親幾個弟妹好奇地問比他們大許多的長兄,你在杭州幹什麼呢?他便“很形象”地告訴他們:有幾次,在美麗的西湖邊,久久地坐著一個身著女裝的老太太,素雅,淡定,又有一絲愁緒。這和西湖景色一起形成了一幅人文風景畫。有陌生人便上前,要與她景中相聊。最後發現,她不是她,而是他——雷圭元裝扮而成的。他對弟妹們說:“行為藝術你們知道嗎?這就是我在杭州做的一項工作。”

我再給母親讀了一段文,晚年的雷圭元對自己如此描述,“我在散步時看見一棵柳樹,已經老得不像樣子了,只剩下一張皮,我想這就是我現在的樣子吧。但抬頭一看,樹梢上又發了芽,蓬蓬勃勃一片綠色,使我想起兩句詩:‘老樹已成鐵,逢春又著花’。”

母親聽之若有所思。旋即進屋,再出來,手裡拿著一方小小的圖章,遞我手上。“這個章,是我10歲左右的時候,雷圭元為我們家四個表妹堂弟妹刻的。我拿著很喜歡,以後工作了,每個月領工資,要蓋名字的章,我一直用著它。”

我眼前,頓時有了母親年輕時蓋章時的形象,也有雷圭元一刀刀刻這個章的形象。

我將在雷圭元紀念館拍到的一幅畫作給母親看:水墨畫中,是相疊幾層的松江的蔬菜瓜果及四腮鱸魚,生動鮮活,畫幅右邊從上至下一句題詞:“風味長留記憶中”,時間為雷圭元晚年的1986年。畫此畫的雷圭元在遙遠的北京,思鄉之情躍然紙上。母親卻是另一番說法,她問我:“你知道我這位大堂兄對家裡不高興之後極少回來的原因嗎?”母親說了一個事實:“原來祖父留給雷圭元長房長孫的100畝地,後來被他的繼母一句話也不商量就賣掉了,他知道後好氣好氣呢。”

真是如此?

母親笑起來:“反正這地,還是不要的好。有了這地,雷圭元解放後的出身成分就不對了嘛——地主啊。”

倒是的,如果真的是“地主”,母親的這位大堂兄還能這樣出頭出名嗎?

在1947年的上海,彼時母親自己也已毅然從松江的家中出走,獨立在上海生活打拼。見面的地點在南京路上的新雅飯店。請吃飯的主人是母親的“三伯伯”,雷圭元應叫他“三叔叔”。這頓飯,母親清楚地記得,當時新雅飯店有一道非常獨特入味的點心:銀絲卷,外面裹著一層嫩嫩薄薄的透明皮子,裡面的“絲”一根根全看得見;將甜而不膩的白麵“絲”扯開來吃,很是新奇。另一個印象深刻的,是飯桌上雷圭元直接對著母親說的話:“吉弟,在我們雷家兄弟姐妹中,如果我是第一個逃出松江這個溫暖又可怕的家庭的話,你就是第二個逃出來的。我們都靠自己走上社會。尤其你,一個弱女子,更不容易。”母親說,這幾句話,真是說到她的心裡去了。逃出家庭獨立生活,酸甜苦辣盡嘗。她說當時眼睛濕了,心裡很暖,至今仍然可以回味。

出了名的雷圭元自然有對他的社會性評價: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要創建者;學貫中西的圖案理論家;終身奉獻的教育家;勤於實踐的設計家;獨具品味的畫家。我把這些提升到一定高度的評價說與母親,她只是無聲地一笑而過,旋即又有些興致上來:“要我說,他這個人,除聰明外,還很幽默的。”聽出來,說雷圭元幽默,是比聰明還要讚賞的。

雷圭元畫作《風味長留記憶中》

接下去,母親的記憶被喚醒了。有關雷圭元幽默趣味的故事,收都收不住。

母親七八歲的時候,二十五六歲的雷圭元已從國外回來,居住杭州。有幾年的暑假,他和妻子二人回松江,探親休息。回來時,總是帶給各房弟妹、表妹們禮物,或杭州的油布傘,或非常雅致的摺扇。有一次,彬哥(三伯伯的兒子)請他畫一幅畫,他欣然應承,馬上取來紙筆,當場作畫。畫的是什麼?是各式各樣的慢慢爬行的烏龜;一隻烏龜,兩隻烏龜,一隻又一隻烏龜。一張紙上,畫了多少只烏龜?弟妹們數起來,整整一百隻烏龜啊。而且,每一隻烏龜都是不一樣的,一百隻醜醜的烏龜在一起,真的是一幅悅目的“百龜圖”。

當年為家裡眾口燒飯的傭人叫“阿金根”,也知道雷圭元畫得好。而且因為這個“大少爺”脾氣好,就大著膽子問:可不可以在雷家的灶頭上面為他畫一幅畫?雷圭元一口答應,便在雷家灶台的空白處揮毫畫起來。沒多少時間,畫成,大家鼓掌。想不到雷圭元再一揮筆,寫上如下幾個字:阿金根畫。

曾經,母親幾個弟妹好奇地問比他們大許多的長兄,你在杭州幹什麼呢?他便“很形象”地告訴他們:有幾次,在美麗的西湖邊,久久地坐著一個身著女裝的老太太,素雅,淡定,又有一絲愁緒。這和西湖景色一起形成了一幅人文風景畫。有陌生人便上前,要與她景中相聊。最後發現,她不是她,而是他——雷圭元裝扮而成的。他對弟妹們說:“行為藝術你們知道嗎?這就是我在杭州做的一項工作。”

我再給母親讀了一段文,晚年的雷圭元對自己如此描述,“我在散步時看見一棵柳樹,已經老得不像樣子了,只剩下一張皮,我想這就是我現在的樣子吧。但抬頭一看,樹梢上又發了芽,蓬蓬勃勃一片綠色,使我想起兩句詩:‘老樹已成鐵,逢春又著花’。”

母親聽之若有所思。旋即進屋,再出來,手裡拿著一方小小的圖章,遞我手上。“這個章,是我10歲左右的時候,雷圭元為我們家四個表妹堂弟妹刻的。我拿著很喜歡,以後工作了,每個月領工資,要蓋名字的章,我一直用著它。”

我眼前,頓時有了母親年輕時蓋章時的形象,也有雷圭元一刀刀刻這個章的形象。

我將在雷圭元紀念館拍到的一幅畫作給母親看:水墨畫中,是相疊幾層的松江的蔬菜瓜果及四腮鱸魚,生動鮮活,畫幅右邊從上至下一句題詞:“風味長留記憶中”,時間為雷圭元晚年的1986年。畫此畫的雷圭元在遙遠的北京,思鄉之情躍然紙上。母親卻是另一番說法,她問我:“你知道我這位大堂兄對家裡不高興之後極少回來的原因嗎?”母親說了一個事實:“原來祖父留給雷圭元長房長孫的100畝地,後來被他的繼母一句話也不商量就賣掉了,他知道後好氣好氣呢。”

真是如此?

母親笑起來:“反正這地,還是不要的好。有了這地,雷圭元解放後的出身成分就不對了嘛——地主啊。”

倒是的,如果真的是“地主”,母親的這位大堂兄還能這樣出頭出名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