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球虛擬貨幣監管格局:日本爭奪定價權 中美謹慎防風險

近期, 以比特幣作為贖金的駭客攻擊事件引發了全球關注。 一方面, 比特幣價格一年漲了260%, 其他虛擬貨幣也層出不窮;另一方面, 比特幣的匿名性和“反偵查性”令各界擔憂其或進一步淪為駭客的工具。 同時, 在日本、新加坡、英國、瑞士等, 以比特幣等虛擬貨幣進行的ICO(Initial Coin Offering)活動也不斷興起。

一時間, 這股“去中心化”的力量撲面而來, 傳統金融機構似乎亂了陣腳, 永遠滯後于創新的監管也欲追不及。 “全球來看, 監管最為寬鬆的是日本、新加坡和歐洲地區, 日本政府已經承認了以比特幣為主的虛擬貨幣的合法地位,

目前已向交易所和互聯網公司發了十幾張牌照, 可以發行ICO。 美國對於牌照的發放較為嚴格, 各州立法不同。 當然, 各地區監管者對項目發起人或交易所對參與者的KYC(瞭解你的客戶)和AML(反洗錢)的要求仍是必不可少的。 ”Qtum創始人帥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Qtum此前成功發行ICO, 同時接受比特幣(BTC)和乙太坊(ETH), 以支援“量子鏈”專案的開發。

圈內人士推測, 之所以日本積極擁抱這一技術, 旨在吸引更多比特幣流到日本, 由於比特幣的通縮特性, 隨著虛擬貨幣價值增加, 這個國家掌握的財富也越來越多, 這好比是在爭奪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定價權”。

比特幣價格飛漲 ICO引“VC革命”

截至北京時間5月16日13:20, 一枚比特幣的價值為1725美元, 一年回報接近300%(276%),

這令全球投資者震驚。 而一切都要從一個自稱“中本聰”的人說起。

眾人皆知, 只有國家才有權發行貨幣, 但在諾貝爾獎得主、經濟學巨匠哈耶克對此並不以為意, 他晚年創作的《貨幣的非國家化》提出——既然商品、服務都自由競爭最有效率, 那麼為何貨幣發行只能被中央機構壟斷?

這當時只被眾人當作一種空想, 直到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這個數學家、密碼學家兼電腦天才的出現, 他似乎領會了哈耶克的神思。 2008年11月, 他發表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 想出了從無到有建立一個去中心化電子錢體系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 雖然比特幣看似就和Q幣一樣是網路虛擬貨幣, 但不同的是, 每個比特幣, 對應著一個根據複雜演算法生成的方程組特解,

就像每張人民幣上的“唯一序號”, 有了這個號, 就算擁有這枚比特幣。 中本聰在比特幣網路中總共設置了2100萬個待解的密碼方程組, 所以比特幣總產量“確切又恒定”:到2140年產出第2100萬枚後, 再不增加了。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 比特幣可以憑空創造且數量無窮, 因而這無窮放大了其洗錢等風險, 然而如今比特幣的總市值僅約270億美元。 不過也因為它是通縮貨幣, 因此投資的人越多, 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在比特幣興起的同時, ICO也被認為可能是對VC(風險投資)的一場“革命”。 帥初對記者表示, ICO是國際上數字貨幣/區塊鏈社區的產物, 常見的ICO裡, 數位貨幣和區塊鏈項目向早期愛好者出售項目代幣。 專案團隊通過ICO獲取技術開發和市場拓展資金,

而專案愛好者通過ICO支援專案, 同時也可在對應代幣進入交易市場後選擇交易退出。

ICO參與者投入的是比特幣, 獲得的是項目代幣, 而代幣的價值取決於區塊鏈專案的後續發展和設計。 “乙太坊在2014年通過ICO募集了第一筆啟動資金, 以3萬個比特幣而創下募集紀錄, 價值1800萬美元。 一年半時間, 乙太坊的軟體市值到達了100億美金, 專案參與者都賺了很多錢。 ”他回憶稱。

帥初進一步解釋稱:“嚴格意義上來說, 不能將其與IPO直接對應, ICO更像是一種‘眾賣’(crowd sale), 比如我們賣的是軟體的使用權和完善服務;它和眾籌有一定重疊, 但區別在於眾賣不涉及任何法幣, 全部都是加密貨幣, 我們主要以比特幣、乙太幣為主。 ”

在業內人士看來,

ICO可能將引發一場真正的VC革命。 “在區塊鏈領域, ICO募集資金已經超過4億美元, VC截至目前可能只募了2億美元, ”帥初預計, 未來ICO的募集規模會不斷擴大。 不過, 這個行業內都沒有出售股權, 都是‘眾賣’形式。 參與者有限, 有特定行業屬性, 受眾是非常垂直的, 但越來越受歡迎。 目前, 還不存在把募得的比特幣換成法幣的情況。 ”

“監督大於監管”

當然, 新生事物在蓬勃發展的同時必然伴隨著監管出臺。 縱覽加密貨幣和ICO蓬勃發展的幾個國家, “監督大於監管”的態度已經成了一種共識。

“我們的ICO法律實體註冊在新加坡,律師代表我們和新加坡政府進行溝通,政府要求我們做到的是對用戶進行KYC和AML,同時要確保資料保護。”帥初告訴記者,ICO也有要求,必須做到用戶的KYC和AML,以及資料保護。

新加坡被譽為對金融科技監管最為開放的國家。2015年下半年開始,由於世界貿易水準的持續疲軟,新加坡調整了戰略發展方向,將建設“智慧國家”作為政府的重點發展任務,全面支持市場創新。為推進Fintech發展,新加坡政府於2015年8月在新加坡金管局(MAS)下設立金融科技和創新團隊(FTIG)。同時,新加坡在2016年6月提出了“監管沙箱”(Regulatory Sandbox)制度,為企業創新提供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監管沙箱是一個“試驗區”,市場放鬆產品和服務的法律監管和約束,允許傳統金融機構和初創企業在這個既定的“安全區域”內試驗新產品、新服務、新模式等創新,甚至可以根據“試驗結果”修改和提出新的法律制度。

日本監管方的態度也以開明開放為主。今年4月1日,日本內閣簽署的《支付服務修正法案》正式生效,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支付手段合法性得到承認,在日本將有26萬家商店接受比特幣支付。也正是因為這個消息,當時比特幣應聲大漲。

從資料看,目前日本已成為全球比特幣第一大交易市場。火幣區塊研究部資料統計,兩周前全球各國比特幣交易成交量排名中,日本成交量占比46.4%,其次是美國占比26.4%,而排名第三的中國的交易量則降至10.%。

“日本此前發給交易所和互聯網公司十幾張牌照,可進行ICO,”帥初稱,“結果就是更多比特幣會流動到日本,隨著虛擬貨幣價值越來越高,國家掌握的財富也越來越多。”

相比之下,美國的監管態度更為謹慎。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發佈檔,首次把比特幣和其他虛擬貨幣合 理定義為“大宗商品”,即與原油或小麥的歸類一樣。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委員Kara Stein已針對圍繞區塊鏈技術和分散式總帳的炒作,發出了警告;此前,SEC已經批准了線上零售巨頭Overstock通過比特幣區塊鏈發行證券的計畫;SEC主席Mary Jo White指出正在積極的探索區塊鏈問題, 瞭解其具體影響。

3月10日,SEC駁回首個比特幣ETF上市的申請。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因為比特幣難以監管和監督,比特幣後續產品若想繼續發展,需通過其他途徑。不過,SEC也在將在5月對此事進行重審。

國內監管辦法或於6月出臺

儘管這次“勒索病毒”事件本身不能與比特幣劃等號,但由於加密貨幣的價值和反偵察性,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監管部門都無法掉以輕心。

那麼,以比特幣為目標的駭客攻擊會否成為脫韁的野馬?

“‘去中心化’意味著,透過網路的技術支援,比特幣的製造和發行都不以對中央發行機構的信任為基礎,轉帳和其他交易等甚至不需要姓名。”上海區塊鏈初創企業BitSE CEO錢德君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比特幣所有轉帳記錄都可以在網路節點中顯示出來。不過,當比特幣匯出後,如果駭客一直不動用比特幣,那麼仍是無法追查的。”

不過,帥初告訴記者,100%的反偵察性也並非那麼簡單,“如果駭客收到加密貨幣後,想換成法幣,那麼就一定要通過交易所來兌換,這就提醒了國內監管者,一定要加強對交易所的KYC和AML,即使駭客拿到了加密貨幣,也無法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在現實生活中使用。”

第一財經記者與相關從業者交流後也發現,加密貨幣和ICO等都是因技術驅動帶來的變革,全球監管動作並不多,且大都持觀望態度。

一直以來,中國都在積極支持金融科技的發展。5月14日,中國央行表示,已于近日成立FinTech委員會,以加強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規劃和統籌協調;將強化監管科技(RegTech)應用實踐,積極利用大資料、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技術豐富金融監管手段,提升跨行業、跨市場交叉性金融風險的甄別、防範和化解能力。

此前,據中國央行披露,其對各大比特幣交易平臺進行約談和現場檢查後發現,不少平臺違規開展融資融幣業務,導致市場異常波動;並且這些平臺均未按規定建立相關反洗錢內控制度。資料顯示,自央行入場檢查後,來自中國境內的交易量直線下降。目前,針對上述問題,央行關於比特幣的兩個管理辦法正在推進中:一是關於比特幣交易平臺的管理辦法,二是關於比特幣平臺反洗錢的規範,管理辦法或於6月出臺。

“我們的ICO法律實體註冊在新加坡,律師代表我們和新加坡政府進行溝通,政府要求我們做到的是對用戶進行KYC和AML,同時要確保資料保護。”帥初告訴記者,ICO也有要求,必須做到用戶的KYC和AML,以及資料保護。

新加坡被譽為對金融科技監管最為開放的國家。2015年下半年開始,由於世界貿易水準的持續疲軟,新加坡調整了戰略發展方向,將建設“智慧國家”作為政府的重點發展任務,全面支持市場創新。為推進Fintech發展,新加坡政府於2015年8月在新加坡金管局(MAS)下設立金融科技和創新團隊(FTIG)。同時,新加坡在2016年6月提出了“監管沙箱”(Regulatory Sandbox)制度,為企業創新提供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監管沙箱是一個“試驗區”,市場放鬆產品和服務的法律監管和約束,允許傳統金融機構和初創企業在這個既定的“安全區域”內試驗新產品、新服務、新模式等創新,甚至可以根據“試驗結果”修改和提出新的法律制度。

日本監管方的態度也以開明開放為主。今年4月1日,日本內閣簽署的《支付服務修正法案》正式生效,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支付手段合法性得到承認,在日本將有26萬家商店接受比特幣支付。也正是因為這個消息,當時比特幣應聲大漲。

從資料看,目前日本已成為全球比特幣第一大交易市場。火幣區塊研究部資料統計,兩周前全球各國比特幣交易成交量排名中,日本成交量占比46.4%,其次是美國占比26.4%,而排名第三的中國的交易量則降至10.%。

“日本此前發給交易所和互聯網公司十幾張牌照,可進行ICO,”帥初稱,“結果就是更多比特幣會流動到日本,隨著虛擬貨幣價值越來越高,國家掌握的財富也越來越多。”

相比之下,美國的監管態度更為謹慎。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發佈檔,首次把比特幣和其他虛擬貨幣合 理定義為“大宗商品”,即與原油或小麥的歸類一樣。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委員Kara Stein已針對圍繞區塊鏈技術和分散式總帳的炒作,發出了警告;此前,SEC已經批准了線上零售巨頭Overstock通過比特幣區塊鏈發行證券的計畫;SEC主席Mary Jo White指出正在積極的探索區塊鏈問題, 瞭解其具體影響。

3月10日,SEC駁回首個比特幣ETF上市的申請。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因為比特幣難以監管和監督,比特幣後續產品若想繼續發展,需通過其他途徑。不過,SEC也在將在5月對此事進行重審。

國內監管辦法或於6月出臺

儘管這次“勒索病毒”事件本身不能與比特幣劃等號,但由於加密貨幣的價值和反偵察性,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監管部門都無法掉以輕心。

那麼,以比特幣為目標的駭客攻擊會否成為脫韁的野馬?

“‘去中心化’意味著,透過網路的技術支援,比特幣的製造和發行都不以對中央發行機構的信任為基礎,轉帳和其他交易等甚至不需要姓名。”上海區塊鏈初創企業BitSE CEO錢德君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比特幣所有轉帳記錄都可以在網路節點中顯示出來。不過,當比特幣匯出後,如果駭客一直不動用比特幣,那麼仍是無法追查的。”

不過,帥初告訴記者,100%的反偵察性也並非那麼簡單,“如果駭客收到加密貨幣後,想換成法幣,那麼就一定要通過交易所來兌換,這就提醒了國內監管者,一定要加強對交易所的KYC和AML,即使駭客拿到了加密貨幣,也無法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在現實生活中使用。”

第一財經記者與相關從業者交流後也發現,加密貨幣和ICO等都是因技術驅動帶來的變革,全球監管動作並不多,且大都持觀望態度。

一直以來,中國都在積極支持金融科技的發展。5月14日,中國央行表示,已于近日成立FinTech委員會,以加強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規劃和統籌協調;將強化監管科技(RegTech)應用實踐,積極利用大資料、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技術豐富金融監管手段,提升跨行業、跨市場交叉性金融風險的甄別、防範和化解能力。

此前,據中國央行披露,其對各大比特幣交易平臺進行約談和現場檢查後發現,不少平臺違規開展融資融幣業務,導致市場異常波動;並且這些平臺均未按規定建立相關反洗錢內控制度。資料顯示,自央行入場檢查後,來自中國境內的交易量直線下降。目前,針對上述問題,央行關於比特幣的兩個管理辦法正在推進中:一是關於比特幣交易平臺的管理辦法,二是關於比特幣平臺反洗錢的規範,管理辦法或於6月出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