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古禦亭”亮出“新名片”

相城區望亭鎮, 蘇州市的西大門, 坐落在蘇州和無錫兩大高新區之間, 古名“禦亭”, 是一座鑲嵌在太湖之濱、具有近2000年歷史的古鎮。

近年來, 望亭鎮在穩步發展被稱為“長三角黃金中轉站”的物流產業園的同時, 搶抓機遇, 一手建設智慧製造產業園, 推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一手發展“農文旅創”相融合的特色產業, 打造太湖之畔特色江南農旅小鎮。 用鎮黨委書記顧敏的話來說, “古禦亭”正在亮出富有創新色彩的“新名片”。

兩萬畝智慧農業融入全域休閒旅遊

望亭的農業是相城區乃至蘇州市的一張名片。

2012開始規劃建設的蘇州禦亭現代農業產業園, 總面積20000畝。 秉承“像規劃城市一樣規劃農村、像發展工業一樣發展農業、像經營企業一樣經營農田”的發展理念, 農產園整合區域內的大米、蔬菜、生態果林等優質農業資源, 以物聯網、雲計算技術為依託, 以智慧農業為建設重點, 全面打造集管理、生產、銷售、觀光為一體的生態化標準化智慧化現代農業產業園區。

禦亭農產園建設了智慧蔬菜作物專家系統、智慧水稻灌溉系統、魚菜共生系統、智慧草莓種植系統、農產品品質追溯系統, 開闢了萬畝水稻良田示範區、蘇州市菜籃子工程永久性蔬菜基地、家庭農場、草莓主題園、禦田生態園、寬心園等主題基地。 2015年, 被評為“江蘇省智慧農業示範園區”。

如今, 禦亭農產園擁有“林莓莓”草莓、“葛老闆”食用菌、“麥田禾盛”有機蔬菜、“巨美”大米等知名農產品, 14個蔬菜、大米、水果產品獲得無公害認證, 28個產品通過綠色認證, “虞河”菠菜、青菜、金花菜及“金香溢”大米獲得有機認證, “金香溢”大米、“虞河”蔬菜還是江蘇省“著名商標”、省名牌農產品。

圍繞“立足農文旅創建設江南特色農旅小鎮”的目標定位, 禦亭農產園加強農業與旅遊的融合, 重點打造“一帶兩翼”沿太湖生態景觀帶, 全面提升禦亭路及沿太湖風景路生態湖濱景觀廊道, 利用萬畝良田的優質資源, 提升稻田景觀, 同時發展精品農家樂、湖濱民宿, 結合沿太湖美麗村莊、有機蔬果採摘體驗, 讓智慧農業、現代農業融入全域旅遊發展潮流。

望亭人智慧農業融入全域旅遊的步子越邁越大。 在特色農旅小鎮的藍圖上, 農產園管控中心至太湖風景路的生態環境正在提升, 禦亭路生態景觀廊道成為一條主線, 整合沿線農家樂資源, 打造健康、生態的“江南食味村落”, 形成望亭特色的農家樂風情街區;禦亭路兩側正在構築新興業態, 北翼重點發展精品民宿、精品農家樂, 南翼以水稻田為腹地打造生態健身圈。

望亭人的目標很明確, 讓禦亭農產園成為鄉村旅遊首選目的地, 讓來望亭的遊客真正體驗鄉間的慢生活。

兩隻電廠儲灰池變身湖灣濕地公園

坐擁太湖東北灣, 是望亭鎮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在對沿太湖農業旅遊資源進行整體策劃提升優化、打造“一帶兩翼”生態景觀帶的同時,

望亭人以3A旅遊景區為起點, 規劃建設望湖灣濕地公園, 利用望亭電廠二隻儲灰池改建景觀工程, 在沿太湖打造成集景觀、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太湖牌”旅遊觀光帶。

相城區園林綠化辦於去年開建的望湖灣濕地公園, 位於望虞河和太湖的交界處, 總面積近300畝, 利用太湖豐富的濕地資源, 精心建設成集觀光旅遊、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生態型主題公園。 目前, 望湖灣濕地公園內部綠化種植基本完成, 地形細整完成45%, 《蘇州日報》讀者林等一批綠化工程已經落成, 生態景觀正在緊鑼密鼓的施工中。

兩隻儲灰池位於環太湖大堤西側, 總占地面積1500多畝, 原來是望亭發電廠用來存儲燃燒過的煤灰,

現已移交望亭政府管理。 在望亭人的手中, 伴隨著環太湖風景路、望湖灣濕地公園的建設, 兩隻儲灰池通過綠化景觀改造, 體現了環太湖綠化景觀的整體性、連貫性。

望亭人實施了環太湖大道景觀提升工程, 在全長約5.6公里的環太湖大道上, 通過喬、灌、草的精細化搭配, 提升綠化植物的層次, 實現綠化與景觀設施的無縫連接。 整個工程綠化面積約30萬平方米, 充分展現田園風光、湖濱風光。

望亭人積極融入環太湖旅遊開發, 將仁巷、牆裡區域作為望亭進行鄉村休閒觀光旅遊開發、優勢產業集中展示的樣板區。 仁巷、牆裡是望亭鎮迎湖村的兩個自然村落, 現有村民65戶, 居住互相交錯, 90%的房屋為村民自居。 村落緊鄰太湖, 依環太湖大道。 村莊週邊有153畝農田,種植油菜、水稻。望亭人在建設市級康居村的基礎上,邀請中國美院設計,以保持原汁原味太湖民宅和生活形態為前提,提煉兩個自然村落的江南水鄉特色元素,集中展示望亭民俗文化,在村落裡實現旅遊“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的全覆蓋,打造蘇州家門口的“太湖院子”。

一座運河公園傳承千年歷史文化

貫穿望亭的京杭大運河流淌了2000多年,積澱的是望亭悠久的歷史文化。

望亭鎮坐落在蘇州市西北,太湖之濱,蘇州和無錫兩大高新技術產業區之間,古名禦亭、問渡,別稱鶴溪,是一座具有近二千年歷史的古鎮。

據史志所載,望亭運河邊有一古驛站,碑亭內一塊紀恩亭碑亦稱皇亭碑、皇令碑。碑亭為六角亭,碑高2米,1737年4月16日乾隆十五年立,刻記江南水災免糧事告;石座高60釐米,碑前有長5米寬3米的臺階。碑亭位於大運河西岸、望亭大橋旁。

望亭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群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時期吳王闔閭曾建長洲苑(又名吳王苑、茂苑)於境內。東漢末年,吳先主孫堅在烏角溪(現沙墩港)和鶴溪(大運河望亭段)交會處建禦亭,形成集鎮。隋開皇九年,建了禦亭驛,唐代時驛站屬常州府,刺史李襲譽以梁代詩人庾肩吾“禦亭一回望,風塵千里昏,青袍異春草,白馬即吳門”的詩句而易名“望亭”。

新石器時代的石器,春秋戰國時期的陶器、青銅器,漢唐宋時期的彩陶、青瓷、明清時期的鐵器等出土文物以及禦亭、望亭堰、望亭驛、紀恩亭、月城、設倉事宜碑等幾十處遺址、古跡,60余座古橋,是望亭寶貴的文化遺產。望亭還有伍象橋、沈宅、望亭城址3處相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文化是望亭的寶貝,望亭人正在規劃打造運河公園。公園西臨馬驛路,東側為京杭大運河,南至鶴溪大橋,北至雙白橋,呈T字軸,占地20萬平方米,景觀面積17.5萬平方米。公園突出運河、驛站、禦亭、沈宅等望亭歷史、地理元素,由農業體驗區、休閒生活區、工業體驗區、改造藝術區、休閒濱水區五個功能區組成,分別展示瞭望亭的歷史文化、工業文化、現代農業文化以及市民休閒文化,實現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的雙迴圈。

據顧敏介紹,運河公園擬恢復禦碑亭、望亭驛等舊址,重點展示運河古鎮文化和體驗,將其與整個運河公園串聯、重現望亭老街一角的風貌,挖掘街區歷史文化價值,塑造運河古鎮望亭歷史文化新印象。同時,老街新用,公園既可作為市民活動廣場,也可以作為民俗活動舉辦場地,打造一個多層次、多空間、多功能的特色文化休閒廣場。利用運河公園文化科普長廊,宣傳望亭遺址考古文化知識,打造一個集科普教育、市民休閒與民俗、節氣文化活動體驗於一體的望亭運河公園地域文化體驗區。(周瀾源)

村莊週邊有153畝農田,種植油菜、水稻。望亭人在建設市級康居村的基礎上,邀請中國美院設計,以保持原汁原味太湖民宅和生活形態為前提,提煉兩個自然村落的江南水鄉特色元素,集中展示望亭民俗文化,在村落裡實現旅遊“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的全覆蓋,打造蘇州家門口的“太湖院子”。

一座運河公園傳承千年歷史文化

貫穿望亭的京杭大運河流淌了2000多年,積澱的是望亭悠久的歷史文化。

望亭鎮坐落在蘇州市西北,太湖之濱,蘇州和無錫兩大高新技術產業區之間,古名禦亭、問渡,別稱鶴溪,是一座具有近二千年歷史的古鎮。

據史志所載,望亭運河邊有一古驛站,碑亭內一塊紀恩亭碑亦稱皇亭碑、皇令碑。碑亭為六角亭,碑高2米,1737年4月16日乾隆十五年立,刻記江南水災免糧事告;石座高60釐米,碑前有長5米寬3米的臺階。碑亭位於大運河西岸、望亭大橋旁。

望亭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群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時期吳王闔閭曾建長洲苑(又名吳王苑、茂苑)於境內。東漢末年,吳先主孫堅在烏角溪(現沙墩港)和鶴溪(大運河望亭段)交會處建禦亭,形成集鎮。隋開皇九年,建了禦亭驛,唐代時驛站屬常州府,刺史李襲譽以梁代詩人庾肩吾“禦亭一回望,風塵千里昏,青袍異春草,白馬即吳門”的詩句而易名“望亭”。

新石器時代的石器,春秋戰國時期的陶器、青銅器,漢唐宋時期的彩陶、青瓷、明清時期的鐵器等出土文物以及禦亭、望亭堰、望亭驛、紀恩亭、月城、設倉事宜碑等幾十處遺址、古跡,60余座古橋,是望亭寶貴的文化遺產。望亭還有伍象橋、沈宅、望亭城址3處相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文化是望亭的寶貝,望亭人正在規劃打造運河公園。公園西臨馬驛路,東側為京杭大運河,南至鶴溪大橋,北至雙白橋,呈T字軸,占地20萬平方米,景觀面積17.5萬平方米。公園突出運河、驛站、禦亭、沈宅等望亭歷史、地理元素,由農業體驗區、休閒生活區、工業體驗區、改造藝術區、休閒濱水區五個功能區組成,分別展示瞭望亭的歷史文化、工業文化、現代農業文化以及市民休閒文化,實現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的雙迴圈。

據顧敏介紹,運河公園擬恢復禦碑亭、望亭驛等舊址,重點展示運河古鎮文化和體驗,將其與整個運河公園串聯、重現望亭老街一角的風貌,挖掘街區歷史文化價值,塑造運河古鎮望亭歷史文化新印象。同時,老街新用,公園既可作為市民活動廣場,也可以作為民俗活動舉辦場地,打造一個多層次、多空間、多功能的特色文化休閒廣場。利用運河公園文化科普長廊,宣傳望亭遺址考古文化知識,打造一個集科普教育、市民休閒與民俗、節氣文化活動體驗於一體的望亭運河公園地域文化體驗區。(周瀾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