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甲狀腺結節高發是吃碘造成的?沿海地區就可以不吃碘鹽?

昨天是我國第24個“防治碘缺乏病日”,宣傳主題是“每天一點碘,健康多一點”。 記者從寧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瞭解到,目前寧波市仍是外環境輕度缺碘地區,人群碘營養狀況總體正常,但孕婦等特需人群碘營養水準偏低。

我國推行食鹽加碘已有二十多年,防治碘缺乏病成效顯著,可關於小小的“碘”,部分人還存在大大的誤區,聽疾控部門的專家來說說大家對“碘”的誤會。

誤區

一:沿海地區可以不食用碘鹽

有不少浙江居民都覺得,浙江地處東南沿海地區,平時食用的海產品很多,在海產品中就能夠攝取到足夠的碘,因此,吃不吃碘鹽都沒有關係。

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 杭州市疾控中心的專家告訴金報記者,如浙江的居民不食用碘鹽,超過90%的人將有碘缺乏的風險。

二:甲狀腺結節高發是吃碘鹽造成的

一說到甲狀腺結節,有不少市民都認為這是因為碘吃得太多了。 其實不然,杭州市疾控中心的專家告訴金報記者,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目前甲狀腺結節的高發,與多種因素有關,其中重要的一點是以前單純的觸診檢出率較低,而現在隨著醫院就診率的提高和早期發現疾病能力的增強使檢出率增高。 ”該專家表示,並不是發病率真正的升高,目前也無證據表明甲狀腺結節的發生與食用碘鹽有相關性。

三:有了甲狀腺結節就不吃碘鹽了

當得了甲狀腺結節之後,大部分人更把碘當成了“元兇”,從那之後,更是“談碘色變”,從此開始不再吃含碘的食物,甚至連碘鹽都不再碰了。

在疾控專家看來,這樣“談碘色變”大可不必。 此外,疾控專家還提醒廣大市民,要明確其他相關併發症狀綜合考慮補碘策略,而並非一刀切的不再食用碘鹽。

提醒

寧波市仍是輕度缺碘地區

近年來,全球主要國家無論是否採取補碘措施,甲狀腺癌的發生率都有增加,但主要以微小癌增加為主。 這一類甲狀腺癌具有惰性進展特點,惡性度低,預後良好,在人群中患病率較高,隱匿性大不易被發現。 很多發達國家的屍檢報告,生前未被發現的甲狀腺癌患病率高達5.6%-35.6%,其中微小癌占到67%。

有研究提示,當前甲狀腺癌的“流行”部分歸因於甲狀腺篩查,並與高解析度B超的廣泛應用而產生的對隱匿癌或微小癌的過度診斷有關。

根據寧波市對居民飲用水的水碘調查結果顯示,水碘值低於10微克/升,屬於輕度碘缺乏地區。 2016年全市監測8-10歲學生尿樣2260份,總體尿碘中位數為191微克/升,碘攝入處於適宜水準。 監測孕婦尿樣1120份,總體尿碘中位數為129微克/升,低於150-250微克/升的適宜水準,屬於碘攝入不足。 另外監測成人尿樣611份,總體尿碘中位數為104.32微克/升,屬於正常水準,但處於攝入不足邊緣。 以上監測結果表明,對於絕大多數市民來說,應該堅持食用碘鹽,尤其是嬰幼兒、青少年和孕婦、哺乳期婦女等特需人群,比別的人群對碘的需要量大,必須食用碘鹽以保證人體碘的適宜供給。

現代金報通訊員陶毓敏 記者馬佳麗 賀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