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包頭番茄紅遍全國

尚春明查看番茄幼苗生長

番茄基因育種實驗室

農科院培育基地的蔬菜大棚

“包頭培育的番茄品種, 占全國鮮食番茄種植面積的12%, 幾乎所有的省區市都有我們的番茄, 還遠銷俄羅斯等國家……”雖然“草原鋼城”稱號聞名全國, 包頭在番茄種子培育方面的成就卻鮮為人知。 這番成就, 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一位科學家——尚春明。

尚春明最愛與番茄為伴

尚春明觀察番茄長勢

“番茄是他的孩子”

從市區沿沼潭南路一路向南, 到萬哈線向東行進兩公里多, 就到了市農牧業科學研究院。 研究院大門並不顯眼,

不仔細留意很容易錯過。 就如同在田間地頭辛勤耕耘的眾多農民當中, 如果不仔細分辨, 就很容易錯過與袁隆平齊名的尚春明——一個身材瘦小、穿著隨意、皮膚黝黑、頭髮雜亂、手上沾滿泥土的“小老頭”。

“你可別小看這個小老頭, 就是因為他, 包頭的番茄育種才能在全國佔據重要一席。 ”市農科院技術員王偉這樣告訴記者。

尚春明是市農牧業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科學部星火科技先進工作者、自治區傑出人才、自治區“草原英才”、包頭市首批優秀專家、包頭市“5512工程”領軍人才、包頭市科技創新突出貢獻先進個人。 這些榮譽, 于尚春明而言、于熟悉尚春明的人而言, 只是一個個經見過尚春明對番茄摯愛一生的證人。

“你先嘗嘗我的番茄……”尚春明從暖棚裡碩果累累的番茄架上摘下幾顆, 用手搓了搓了, 塞到記者手中, 眼裡滿是驕傲。 “你再嘗嘗這種、這種, 還有這種……”聽到記者說“好吃”, 尚春明又接連摘了五六種番茄給記者, “這個品種是新培育出來的星宇107, 現在已經開始推廣了, 口感好、品質好、產量高, 你看這果子個頭多大, 你看這個果子多軟……”

“在我們尚院長眼裡, 番茄根本就不是番茄, 是他的孩子, 你看他看番茄時的眼神, 多溺愛。 ”王偉調侃說。

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尚春明畢業于原內蒙古農牧學院。 1985年來到包頭, 從此, 他便和番茄結了緣。 這個緣分, 讓他在包頭一待就是三十多年, 也讓他與番茄“相伴相愛”了大半輩子。

尚春明介紹他培育的番茄品種

觀察番茄新品種“賊不偷”

讓“包頭紅”染遍沃野

“剛開始研究番茄的時候,我就在村裡觀察農民種植的番茄。那時候,包頭農民種的都是老品種,雖然口感好,但產量低、抗病性差、果實容易裂、不易儲存,人們種植就是自給自足,還說不上靠番茄掙錢。”尚春明告訴記者,正是這種狀況,更加促使了他研發優良而能給農民帶來收入的番茄。

於是,尚春明開始了漫長的與實驗室、試驗田為伴的科研之路。“夏天中午30多度的高溫,尚院長就拿著個水壺,圍著他的番茄苗子,哪個苗子缺水了他馬上就給補水。冬天光照時間短,為了搶時間,尚院長在棚裡一待就是一天,常常忘了吃飯,半夜還要起來看棚子裡面的溫度合不合適,太冷的話要馬上點爐子加溫,晚上一個小時起一次是他冬天固定的作息時間。”王偉告訴記者,他從年齡稍長的同事那裡聽說了無數關於尚春明在當年條件艱苦時的“日常”,而這些“日常”,即是在溫室條件已經得到極大改善的今天,依然保持著。

三十多年間,尚春明先後選育出了“中紅一號”“春雷四號”“內番四號”“星宇201”“星宇202”等系列番茄品種,並已達到了國內同類研究的先進水準。“番茄系列新品種星宇201、星宇202、星宇203的選育和示範推廣”獲得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這在我市農業科研領域尚屬首次。

“尚專家的番茄品種,果形飽滿、水分大、硬度好,經銷商喜歡收,我們的番茄現在基本上是賣到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果子好賣,收入是原來的一倍還多。”東河區南海子村的菜農告訴記者。目前,尚春明育成的番茄品種,種植面積占全市番茄種植面積的90%,占全國鮮食番茄種植面積的12%,每年為農民增收3到4億元。

三十年多不懈探索,三十多年不忘初心。“我一生認准一件事情,做好一件事情,對社會有貢獻,我就覺得值了。”說著這番話的同時,尚春明再次走進溫室,認真地觀察一棵棵番茄苗的長勢。

攝影 安吉斯

尚春明介紹他培育的番茄品種

觀察番茄新品種“賊不偷”

讓“包頭紅”染遍沃野

“剛開始研究番茄的時候,我就在村裡觀察農民種植的番茄。那時候,包頭農民種的都是老品種,雖然口感好,但產量低、抗病性差、果實容易裂、不易儲存,人們種植就是自給自足,還說不上靠番茄掙錢。”尚春明告訴記者,正是這種狀況,更加促使了他研發優良而能給農民帶來收入的番茄。

於是,尚春明開始了漫長的與實驗室、試驗田為伴的科研之路。“夏天中午30多度的高溫,尚院長就拿著個水壺,圍著他的番茄苗子,哪個苗子缺水了他馬上就給補水。冬天光照時間短,為了搶時間,尚院長在棚裡一待就是一天,常常忘了吃飯,半夜還要起來看棚子裡面的溫度合不合適,太冷的話要馬上點爐子加溫,晚上一個小時起一次是他冬天固定的作息時間。”王偉告訴記者,他從年齡稍長的同事那裡聽說了無數關於尚春明在當年條件艱苦時的“日常”,而這些“日常”,即是在溫室條件已經得到極大改善的今天,依然保持著。

三十多年間,尚春明先後選育出了“中紅一號”“春雷四號”“內番四號”“星宇201”“星宇202”等系列番茄品種,並已達到了國內同類研究的先進水準。“番茄系列新品種星宇201、星宇202、星宇203的選育和示範推廣”獲得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這在我市農業科研領域尚屬首次。

“尚專家的番茄品種,果形飽滿、水分大、硬度好,經銷商喜歡收,我們的番茄現在基本上是賣到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果子好賣,收入是原來的一倍還多。”東河區南海子村的菜農告訴記者。目前,尚春明育成的番茄品種,種植面積占全市番茄種植面積的90%,占全國鮮食番茄種植面積的12%,每年為農民增收3到4億元。

三十年多不懈探索,三十多年不忘初心。“我一生認准一件事情,做好一件事情,對社會有貢獻,我就覺得值了。”說著這番話的同時,尚春明再次走進溫室,認真地觀察一棵棵番茄苗的長勢。

攝影 安吉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