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北京多家公立醫院“醫藥分開”試點四年,都有啥變化?

曾幾何時, “以藥養醫”成為公立醫院的收入補償, “藥價貴”、“懷疑醫生開貴藥”也成為患者心中對醫院不信任的原因之一...

於是, 2012年底, 北京市啟動了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旨在倒逼公立醫院停止“以藥養醫”, 探索新的生存之道。

如今, 北京市11家公立醫院試點“醫藥分開”已滿四年, 公眾看病究竟得到哪些實惠?

今天, 健康北京就為大家梳理了這樣一份醫藥“帳單”~

醫院藥占比下降10個百分點

“過去幾年, 朝陽醫院最大的變化, 是用藥更實惠了。 ”劉大爺家住呼家樓, 患有冠心病、糖尿病和老慢支, 常年在朝陽醫院看病、開藥。

隨著劉老爺子的病情變化, 醫生會時常為他調整日常幾種藥的藥量、配伍, 但原則就是“好吃不貴”。

老大爺的感覺一點沒錯。

取消藥品加成後, 朝陽醫院首設總藥劑師制, 對所有處方及醫囑進行全面審核, 動態公示點評不合格的處方, 對不合理用藥同類問題進行追蹤, 對高風險藥物“先評估後使用”……

這一系列“組合拳”加大了對用藥合理性的評估和監控, 朝陽醫院門診處方的不合格率從2011年的7.82%下降至如今的0.01%。

時針倒回2012年下半年.....

友誼醫院、朝陽醫院、同仁醫院、天壇醫院、積水潭醫院5家公立三級醫院, 開始陸續探索醫藥分開改革的“北京樣本”。

先期開展試點的五家市屬三級醫院首次嘗試根據出診醫生層級、門診號源稀缺程度, 設立“醫事服務費”。

2014年至2015年, 延慶、密雲兩區6家區屬二級醫院相繼加入, 並根據地區和醫院診療情況差異, 調整了醫事服務費的收取和醫保報銷標準。

取消試點醫院臨床用藥15%的政策性加成, 增設“醫事服務費”, 這是北京“醫藥分開”改革的一大“亮點”,

更是改革持續的“關鍵點”。

“醫院通過自身運行機制變革, 通過提供更多更好的診療服務, 可以尋求更合理的補償。 ”正如北京市醫院管理局局長于魯明所說, 北京公立醫院的“醫藥分開”探索, 本質是切斷了醫院和醫生對“開藥增收”的依賴, 同時為醫院和醫生指出了一條明路。

同時, 市醫管局還為5家試點醫院定制了精准的診療服務績效考核體系, 即“績效考核獎勵專項經費”會向優化診療服務流程、創新診療服務模式且處方點評及合理用藥管控成效明顯的試點醫院傾斜。

對5家試點醫院長達4年的跟蹤評估顯示:醫生用藥行為更趨合理, 藥占比下降, 患者就診(門診/住院)藥費負擔, 呈現較為明顯的環比下降趨勢。

市醫管局對參與醫藥分開改革的5家試點醫院收支狀況統計分析顯示, 藥占比從2012年的43%, 逐年下降, 2016年約為33%。

醫師層級定價引導患者合理分流

試點“醫藥分開”後, 對於患者來說, 藥費負擔降低的同時, 就診體驗也發生了明顯改變。

在朝陽醫院, 最大的變化就是看專家門診的新病人多了,

老病人少了。

“醫事服務費跟以前掛號費可不一樣, 現在, 掛個普通號自費幾塊錢, 但掛知名專家號, 自費就得60塊錢。 像我這樣的老病號, 正常的補開藥、調藥, 就掛普通號了。 ”患者劉大爺這筆賬算很明白。

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

總結自己的門診變化, 他說,“以前,我的門診總有3、4成老病人來開藥,或者僅是普通感冒就來掛我的號;現在,知名專家的醫事服務費大大提高,病情穩定、有醫保的老患者自己就分流了,掛普通號一樣能開藥、做病情監測,而真正疑難危重症患者就有更多機會掛上專家號。”

“北京在醫事服務費的設置上,採用了根據醫師層級定價,而醫保給予定額報銷的差異化支付政策。

換句話說,專家級別越高,醫事服務費金額越高,患者自付費用也越高。”北京市醫管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潘蘇彥指出,這就是用價格杠杆引導患者理性就醫。

"在試點醫院內實現按病情分層級就診的同時,我們也要求試點醫院向患者提供更精湛、貼心的診療服務。"

如此一來,患者的就醫習慣也在轉變,過去的“全民看病找專家”情景不再。

北京市醫管局對市屬22家三級醫院的監測顯示:

分時段預約就診、知名專家團隊按(患者)病情層級轉診服務,在五家醫藥分開試點醫院的推進,相對更加順暢。

天壇醫院門診號源流向監測顯示:

改革前,專家門診占門診總量的49.52%;改革後(2015年)降至26.46%;慢病、常見病患者,對普通號的需求大幅上升,特別是醫保患者,向普通門診分流趨勢明顯,“專家號”緊張程度逐漸緩解。

去年,在北京市衛生計生委的統籌下,全市多家三甲醫院開始探索知名專家團隊出診,知名專家不再直接對外掛號,而是引導患者先看普通門診或團隊中的副主任醫師,按病情分診,知名專家騰出更多精力診治疑難危重症患者。

截至目前,北京9家三甲醫院已推出36個知名專家團隊,分佈在神經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等多個診療需求量大的專科領域,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連續性的診療服務。

醫保患者個人負擔平穩

藥費下降,帶動患者看病就醫的整體醫療費用,增幅放緩,結構也更合理

去年6月,國家衛生計生委下發關於在全國公立醫院控費的專項通知,要求各地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每年對醫療費用增幅規定高限。同時提出,今年全國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平均增幅要低於10%。

事實上,通過醫藥分開等一系列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探索,北京地區公立醫院,特別是市屬5家試點醫院的醫療費用增幅,如今已遠低於上述目標。

北京市衛生計生委資訊中心監測統計的資料顯示:

2014年到2015年,北京地區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增幅為8.5%,其中全市三級醫院醫療費用增幅為8.93%,22家市屬醫院的醫療費用增幅為7.46%,5家醫藥分開試點醫院的增幅,僅為5.19%。

“一系列資料表明,醫藥分開改革能夠有效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北京市衛生計生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說,醫療費用應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水準、醫保基金穩定運行和公眾承受能力相協調,維護患者的基本醫療選擇權和負擔水準。

醫療費用增幅放緩同時,在醫保基金的支持下,患者看病就醫的個人費用負擔,在改革後保持穩定,無明顯增長。

如果患者選擇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和知名專家門診,扣除40元的醫保報銷,個人負擔部分,從20元到60元不等。但對於患者來說,看病就醫的整體費用中,藥費下降,醫保支付向優質診療服務傾斜,個人負擔近4年來總體保持穩定。

剛剛結束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今年要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協調推進醫療價格、人事薪酬、藥品流通、醫保支付方式等改革。

公立醫院改革作為中國醫改的“深水區”,必將繼續涉水前行。

作者:劉歡

編輯:lynne

他說,“以前,我的門診總有3、4成老病人來開藥,或者僅是普通感冒就來掛我的號;現在,知名專家的醫事服務費大大提高,病情穩定、有醫保的老患者自己就分流了,掛普通號一樣能開藥、做病情監測,而真正疑難危重症患者就有更多機會掛上專家號。”

“北京在醫事服務費的設置上,採用了根據醫師層級定價,而醫保給予定額報銷的差異化支付政策。

換句話說,專家級別越高,醫事服務費金額越高,患者自付費用也越高。”北京市醫管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潘蘇彥指出,這就是用價格杠杆引導患者理性就醫。

"在試點醫院內實現按病情分層級就診的同時,我們也要求試點醫院向患者提供更精湛、貼心的診療服務。"

如此一來,患者的就醫習慣也在轉變,過去的“全民看病找專家”情景不再。

北京市醫管局對市屬22家三級醫院的監測顯示:

分時段預約就診、知名專家團隊按(患者)病情層級轉診服務,在五家醫藥分開試點醫院的推進,相對更加順暢。

天壇醫院門診號源流向監測顯示:

改革前,專家門診占門診總量的49.52%;改革後(2015年)降至26.46%;慢病、常見病患者,對普通號的需求大幅上升,特別是醫保患者,向普通門診分流趨勢明顯,“專家號”緊張程度逐漸緩解。

去年,在北京市衛生計生委的統籌下,全市多家三甲醫院開始探索知名專家團隊出診,知名專家不再直接對外掛號,而是引導患者先看普通門診或團隊中的副主任醫師,按病情分診,知名專家騰出更多精力診治疑難危重症患者。

截至目前,北京9家三甲醫院已推出36個知名專家團隊,分佈在神經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等多個診療需求量大的專科領域,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連續性的診療服務。

醫保患者個人負擔平穩

藥費下降,帶動患者看病就醫的整體醫療費用,增幅放緩,結構也更合理

去年6月,國家衛生計生委下發關於在全國公立醫院控費的專項通知,要求各地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每年對醫療費用增幅規定高限。同時提出,今年全國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平均增幅要低於10%。

事實上,通過醫藥分開等一系列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探索,北京地區公立醫院,特別是市屬5家試點醫院的醫療費用增幅,如今已遠低於上述目標。

北京市衛生計生委資訊中心監測統計的資料顯示:

2014年到2015年,北京地區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增幅為8.5%,其中全市三級醫院醫療費用增幅為8.93%,22家市屬醫院的醫療費用增幅為7.46%,5家醫藥分開試點醫院的增幅,僅為5.19%。

“一系列資料表明,醫藥分開改革能夠有效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北京市衛生計生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說,醫療費用應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水準、醫保基金穩定運行和公眾承受能力相協調,維護患者的基本醫療選擇權和負擔水準。

醫療費用增幅放緩同時,在醫保基金的支持下,患者看病就醫的個人費用負擔,在改革後保持穩定,無明顯增長。

如果患者選擇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和知名專家門診,扣除40元的醫保報銷,個人負擔部分,從20元到60元不等。但對於患者來說,看病就醫的整體費用中,藥費下降,醫保支付向優質診療服務傾斜,個人負擔近4年來總體保持穩定。

剛剛結束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今年要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協調推進醫療價格、人事薪酬、藥品流通、醫保支付方式等改革。

公立醫院改革作為中國醫改的“深水區”,必將繼續涉水前行。

作者:劉歡

編輯:lynne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