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以未來的名義,治一治“校園灰色生態”

以未來的名義, 治一治“校園灰色生態”

——寫在六一兒童節前夕

在現實題材反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 反貪局局長陳海的兒子“小皮球”花錢買球隊的替補資格、抄一次作業5塊錢等橋段不僅讓人印象深刻, 而且引發人們對校園生態深深的憂慮:

“我花15元錢, 買了個替補隊員, 也沒替補上, 是隊長副隊長向我們要的。 隊長收十塊, 副隊長收五塊。 我們六個替補都交了錢。 其實也是白交。 ”

“我也腐敗了。 經常抄我的數學作業, 我也收點成本費, 一人一次五塊。 ”

“我們班裡在做生意, 我們班學習委監督我們背課文, 交五塊錢就讓我們過。

他可賺死了, 當了一學期的學習委, 就賺了六百多” 。

如此等等。

藝術來源於生活, 生活永遠比影視劇要複雜得多。 據光明網4月25日消息, 北京一位元一年級小學生家長黃女士發現——這兩天她的兒子每天放學都能帶回一包食品。 兒子說這些都是幫同學寫作業掙來的。 4月24日《中國青年報》披露, 家長吳女士的兒子抱怨, 他給同學吃了一個星期的零食, 沒換來一個中隊長。 新華社5月14日報導, 山東濟南一名中學體育教師利用職務便利, 為11名學生違規辦理了國家運動員證, 共計受賄44萬元。 日前, 濟南市曆下區人民法院對這起案件做出一審判決, 判處這名體育教師有期徒刑3年3個月, 並處罰金20萬元。

孩子們的世界也有了“權錢交易”!“微腐敗”都滲透到孩子當中啦!難怪家長要大驚失色,

對“校園灰色生態”感到深深的憂慮。

實際上, 早在《人民的名義》播出之前, 著名作家二月河在談到反腐時就曾表示:腐敗甚至滲透到一些地方的小學和幼稚園。 “有的幼稚園小朋友對老師說, 阿姨, 我爸在煤電公司工作, 你要是缺煤了就和我說一聲。 在小學階段, 一些小學生晉升班幹部享受特權, 可以免交作業。 ”

再早一點, 一個更為極端的例子廣為人知:一段“廣州一年級小學生的理想”的採訪視頻中, 一位元6歲小女孩稱自己長大了想做貪官, 為什麼呢?因為貪官“有很多東西”。 雖然是童言無忌, 卻也足以令我們這些成年人直冒冷汗。

人生觀、世界觀是做人的“總閥門”。

近年來, 習近平對少年兒童敦敦教誨, 殷殷囑咐, 期望其爭當學習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小模範。 教育領域本來應該是一方淨土, 不該與社會不良風氣同流合污。 腐敗不僅敗壞黨風政風, 也在毒化世道人心, 污染了孩子純淨的心靈。 在反腐這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鬥爭中, 價值觀的較量觸及靈魂、滌蕩人心, 對決戰決勝至關重要。 但不少事實似乎都表明, 一些學校和教育者不僅沒能抵禦不良風氣的侵襲, 反而變本加厲, 成了不良風氣的“放大器”。

校園之外, 不正之風隨處可見。 在震驚於“現在的校園生態怎麼了”的同時, 我們更需要反思“現在的社會風氣怎麼了”。 在《人民的名義》中有個誤人子弟的瑕疵:李達康說,

“孫連城不是特別喜歡仰望夜空看星星嗎?那我們就請孫連城到市少兒宮做個少兒輔導員嘛, 專門帶著我們的孩子看星星去!” “少兒輔導員啥級別啊?沒級別, 一般幹部, 但孫連城那是專業對口了。 ”可是李達康們想過沒有, 官德不正, 師德焉能正乎!孫連城到少年宮做個少兒輔導員, 這樣的人能履行好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職責嗎?公眾和家長們能放心嗎?!孩子們很大一部分時間生活在校園。 一個學校的校園生態, 必然會影響孩子的成長進步。 這就需要教師們既要教學, 更要育人;既要培養孩子的學識, 又要塑造孩子的人品, 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使其成長為胸懷理想、志存高遠, 心靈健康、品德高尚的好學生。
在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上出了問題, 那就是對人民群眾的失責,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失責, 對未來的失責。

我們的未來, 在希望的校園裡。 孩子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少年強, 則國家強。 歸根結底能托起中國夢的是少年。 少年沒有正確的價值觀, 則國家和民族的振興便無從談起。 少年的心靈被污染, 國家和民族的夢想便會蒙垢。 對“校園灰色生態”, 在深深憂慮的同時, 我們更應該以“刮骨療毒”的決心, 以人民的名義, 以未來的名義來淨化自身, 進而淨化校園, 淨化社會, 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 習近平主席曾言:全社會都要瞭解少年兒童、尊重少年兒童、關心少年兒童、服務少年兒童, 為少年兒童提供良好社會環境;各方面要共同努力,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少年兒童心中生根發芽、真正培育起來 。正風反腐要從校園生態抓起。抓好了,我們就會贏得一個清明的社會,一個光明的未來。校園生態的建設怎麼強調都不為過。(李濤,筆名史鑒,廣西新聞網特約評論員)

為少年兒童提供良好社會環境;各方面要共同努力,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少年兒童心中生根發芽、真正培育起來 。正風反腐要從校園生態抓起。抓好了,我們就會贏得一個清明的社會,一個光明的未來。校園生態的建設怎麼強調都不為過。(李濤,筆名史鑒,廣西新聞網特約評論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