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陽明教育說:如何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二)

那麼第二個方面, 在成長心性的過程當中, 那麼這個孩子, 他面對人生的一種境界,

面對知識成長的一種境界, 面對一個具體問題解決的境界,

也就成長起來了, 就是他的高度有沒有,

那麼你在做成長心性的過程當中, 提升境界的過程當中,

那麼你是不是在做事呢, 那麼在通過做事, 那麼請問, 這兩點有了,

朝著這兩個方向去走的時候, 他的能力就奠定下來了,

當他有了這份能力之後, 我覺得對於一個知識本身或者說, 其他維度的東西,

我覺得也就不再是一個問題了, 對, 所以套用一句, 我們陳龍不是講了一句話,

說追求理想, 順便掙錢, 其實我覺得從成長這個角度上來講,

我們可以這樣講, 追求成長, 然後順便考個高分,

實際上應該是這樣子, 就是說分數應該是一個孩子心性境界和能力成長的副產品,

它是一個結果, 順帶著就可以帶出來的一個東西,

所以我經常跟很多人去講, 我說, 實現理想, 順便考個分,

對, 成長我們的素質的同時, 順便應試這個問題也就解決掉了,

其實無論是知識也好, 還是考試也好, 它無非的一座橋, 或者說一個小船, 我們佛家

裡面講叫渡人對不對, 那麼通過知識和通過考試, 這艘小船, 或者這架橋,

然後, 把我們這個人, 渡過去, 渡到彼岸去, 所以在今年寒假15天的集訓裡面,

李波老師帶孩子們一直在念, 再讀一遍,

去吧, 去吧, 到彼岸去吧, 走過所有的路到彼岸去, 彼岸是一個光明的世界。

是, 其實, 這句話, 真的富有詩意, 但是從裡面,

我們做一個理性的分析, 我們可以看到, 去吧, 去吧, 你首先得去,

你首先得做事情, 如果說我說我今天遇見學習了, 我今天遇到考試了,

我壓根我就不願意抬一下腳, 我就不願意去,

那麼這個事情他沒有成的可能性, 對, 這是第一條,

你首先得去, 那麼其次第二點是什麼, 走過所有的路,

你要走過所有的路, 你並不是說這個事情可以一蹴而成的,

那麼在一個人心性成長的過程當中, 你可能需要走過哪些路呢,

比如說你的情緒問題, 情緒這個路你得走過去,

有的孩子比如說, 心態反復無常, 一會高興, 一會不高興,

一會喜, 一會怒, 這是你必然要走過去的。 那麼第二個,

比如說有的孩子特別的上進, 但是上進的有點過了, 名利心太重,

然後呢, 急功近利, 急於求成, 這條路我也得過,

今天我考了個一百分, 哇, 就開心的不得了了, 明天呢, 我考了六十分,

然後我就每天拿個刀子, 然後想自殺抹脖子, 這個你得過了,

對吧, 我覺得剛剛所談的都是一個心性的問題。

就是說你得把這些走過所有的路, 哎, 我們心性的路得走過去, 境界的路得走過去,

能力的路你得走過去, 當你把這所有的一切走過去的時候, 你就發現,

你到了彼岸了, 你才能夠到了彼岸, 你站在彼岸回顧你的來路,

你才發現, 奧, 我想當初有多麼的幼稚, 我想當初在某個點上,

我也就, 虧得我堅持了一把, 然後呢我沒有放棄, 所以呢我能走過來,

你看那個某某某他走到半路上, 他撂挑子不幹活了, 然後呢他就沒走過來,

所以說, 無論就是學習也好, 知識也好, 考試也好, 他無非就是一艘船,

就是前兩天我跟一個家長講的, 我說, 高考對於高三的學生,

對於今天的高三的學生來講, 他無非就是一艘船, 那麼你過來這條道,

我把這條船扔了, 其實就可以了, 對不對, 比如說我有一個夢想,

最近這兩天, 北京北影不是開始招生了, 然後很多孩子懷揣著一種做明星的夢想

就去了, 那麼對於這些孩子來講, 高考就是他做明星的一個路而已。

那我過了這個橋,走了這段路,以後,我把這艘船扔了,

ok了,它把我扶上去了,可以進入背影,然後呢,我可以去開始我的夢想,

這是你的必經之路,你必然去走過這一點,

你今天說我不願意走這條路,那沒辦法,他現在只有這一條路,

所以說走不走這條路,它其實也是對你心性的錘煉,也就是說,

李老師在前段日子大走心裡面還有一句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人生之大積極,

那麼我就要去講,明知不喜歡還去做之,也是人生的大積極,

其實也是對我們心性錘煉的一個過程,很多人已知在講一句話,

說,我這件事情我喜歡了才去做,我不喜歡我就不做,

我說你這人生還不成熟,所以說我經常跟很多孩子們去講,

包括在課程結束的時候我要跟孩子們去講,我說,經過15天的課程,

我說李波老師要告訴給大家,人生有兩個東西,

第一個,你想幹啥就幹啥,第二個,該幹啥去幹啥,

在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我們在每一個年齡階段的一種責任跟義務在裡面,

那麼在人生的這個點上頭,這件事情是你應該做的,你就要去做,

而不要去,說,我願意去做,我想做,我才去做,如果是這樣子的話,

我覺得,我們的任何一個民族,包括國家,不可能有今天的這種不斷地往上去發展的

這麼一個東西,我覺得現在的整個的這種文化當中,一直在把一種東西泛化地去談,

要自由,要民主,我想幹我就幹,我不想幹,我不喜歡嘛,

我不喜歡我為什麼還要去做,如果是這樣的一種態度去面對人生,

面對具體的一件事情去做的話,我覺得不好,就非常的狹隘了,

比如說喜歡這個東西,我小的時候喜歡吃醋,但是我現在一點都不喜歡吃了,

我小的時候喜歡吃味道重的,但是我現在就特別喜歡吃味道輕的,

喜歡這個東西其實是一種非常情感化的一個東西,

但是一旦付諸於情緒和情感,他可能就是一種短暫的東西,

對吧,所以我記得我上大學的時候讀過一本書,這本書大部分內容都忘了,

但是裡面有一句話我記得特別清楚,

他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來講,要同時具備兩個東西,

一個是情感的情,第二個是理性的理,要情理兼備,但是一個卓越的人

應該是以理結情的,就是能夠用自己的理性去駕馭自己的情緒和情感,

這才是一個真正卓越的人,而對於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來講,

他是被情緒牽著鼻子跑,所以你覺得你今天,哇,我今天好自由,

我今天好自在,其實不是真自由,不是真正的自在,

你是在被自己的情緒牽著鼻子亂跑,就像去年我們有一個非常流行的詞,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我覺得它談的就是這個層面上的東西,

聽上去很唯美,所以說我們很多時候去談孩子們的成長,

比如說我們談學習的時候,我覺得很多時候,它都不是知識難度本身的問題,

更多的時候是這個孩子能不能坐得住的問題,我們在心性上不定的問題,

所以我們很多時候在關注孩子們,就說,你這次考了多少分,

你這份卷子,你做對了幾道題,其實我覺得你在你關注這個問題的時候,

你不如去關注一個問題,這個孩子心性是不是堅定的,

當一個孩子心性能夠足夠堅定下來的時候,也就是說,

第一個,你屁股能不能夠坐得住,當你屁股能坐得住的時候,

那麼我覺得這個事就做成了,但是我們很多時候不關注這個東西,

我們很多時候在關注,你這道題對了還是錯了,有沒有把這個錯題從這個卷子上頭,

放到改錯本上面,你今天這道題不會做,你有沒有去問了一下老師,

然後問老師,問完以後,你懂了沒有,但是實際上你會發現,

如果這個孩子肯于坐在那裡。積極地去做事情的話,這道題他可能任何的人都不需要去問,

他自己就可以做出來,就像我們今天在我們的考試幫的李波教育部落裡面,

然後有劉桂君老師上傳的一個小論文,就是我們在15天的假期的一個走心課程當中,

有一個孩子自己去寫的,我們剛開始好幾天時間壓根不給孩子講任何的一道題,

那麼,第一步這個孩子首先要去做一些抄寫,一些指定內容的一些抄寫,

剛開始做的應該是這樣子的,就是數學是個什麼東西,

從小學一年級,應該說從數123456789,10,一直到,比如說初中的孩子,

一直到整個初中知識結束,比方說,高中的,我們會把高中的一些內容給他放進去,

就是數學是個什麼東西,從方法性和思想性的角度,問題發展的脈絡層面,

我們給很多孩子準備了一個小冊子,大約有三萬字左右,

然後我們幹嘛,我們讓孩子們去讀,讀完之後要寫論文的,

比方說,初中小孩800字,高中小孩1500字,

寫完第二天干嘛呀,很多孩子以為我們要去講題啊,講課呀,

其實我們又發了一本小冊子,這本冊子是陽明對於初中數學和高中數學

其中的一個大的章節的一個解讀,比如說我們的想法是什麼,

看法是什麼,或者做法是什麼,完全去自學去,自學完了之後,老師也不講,

幹嘛呀,直接給你發一套題就下去了,讓你做吧,這個孩子結果,

剛開始他是不理解的,讓我去讀這個東西,還讓我去抄這個東西,

他說我覺得這個東西就像小學生所做的工作,但是當他把這件事情做了以後,

他發現很多的東西他自己悟到了,你剛才所談的還是一個結果,

我覺得最關鍵的是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給了很多孩子一種定性的東西,

就是說我們要把這個孩子的心性給磨練一下,

對,磨的他這個屁股能坐得住,就像很多家長去說,要不要下課呀,

我說從早上8點到中午12點,中間沒有休息的,

沒有休息什麼意思啊,你如果累了,那你可以趴那睡一會,

如果累了,你可以走動走動,接一杯水喝一口水,中間可以去趟衛生間,

但是中間沒有嚴格的這種休息的時間,我們在幹什麼,我們就是要把你的屁股

要坐得住,甚至我們孫文丹老師怕孩子的屁股紊亂了,因為她帶的學生是最難管的班,

所以有的孩子喝水的時候,她讓大家舉手,然後她跑過去幫大家去接水,

接水老師,通過一個孩子在屁股上的磨練,把這個孩子的大腦和精神給他牽制住,

就是說當屁股能夠沉下來的時候,孩子的心思,他的大腦,也同時能夠沉下來。

然後入進去了,所以說,這個問題,我們說成長是幾個維度的,

他首先是心性的問題,就是說你信能不能定下來,心定下來的前提是什麼,

你身體能不能定下來,所以我們要靜如處子,身體定了,大腦動了,

所以我覺得大學裡面的第一段,我覺得講的非常地好,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後面一句很關鍵,知止而後有定,

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則盡道已。

知止而後有定,所有人以為,比如說我們來到陽明是上課的這件事情,

以為來了這個地方,十幾天我們可是要聽老師去講呀,

要講什麼技巧呀,要講什麼方法,要講什麼規律,發現沒有啊,

陽明所有的一切,都是靜止的,止下來,停下來,因為這樣的一種東西,

讓每一個孩子才定下來了,他的心不飄了,

他不會追著老師說,我今天聽懂了,還是沒聽懂,

我們在去發掘或者是調動這個孩子他本身,或者說他思維的一種成長的一種可能性在裡面,

所以我說,陽明所做事情的一種策略,其實我們也是在通過,

比方說互聯網這樣的一個平臺,讓更加廣泛的家長朋友以及我們學校的老師們,

在傳遞我們這樣的一種想法跟理念來,比方說孩子們,

更關鍵的是你作為一個老師來講,你站在課堂上去講東西嗎,

不是的,是不是說一回家後就著急翻出作業本,練習冊來,開始寫作業嗎,

也不是,所以說,其實很多家長對做作業這件事情,我覺得還是滿上心的,

但是我們會發現孩子們今年做了一年作業,明年又做了一年作業,

後年又做了一年作業,三年作業做完了之後,還挺認真的,但是能力沒有變化,

甚至初一階段,作業就做到晚上12點鐘,面對這種情況,我覺得特別的心痛,

我們初一的知識那麼簡單,我們完全沒必要做作業做到十一二點鐘,

但是這裡面還有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一個孩子寫作業會寫到那麼晚的時間,

我們對這個事情要去進行反思的,比如有的孩子,人家很快就完成了,

比如我們見到有的孩子,在散學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

那麼為什麼有的孩子,他幹到晚上十一二點鐘,淩晨還幹不完呢,

這是一個現象,我們要去挖掘這個現象背後的東西,

為什麼,必然是他的能力層面上出問題了,別的孩子可能一分鐘就搞定了,

他花了五分鐘,你說你能不能,必然要熬到晚上十一二點去了,

所以當這件事情出現的時候,我們越不能在這個時間上面再去耗了,

你要去回歸到問題的一個最本源的上面去,要麼就是能力有問題了,

要麼就是心性有問題了,所以我說,我們用一個詞,在以前,我們說一個人

出工不出力,叫什麼,叫磨洋工,兩個方面磨洋工,

一個是在身體層面磨洋工,就是這個問題,他原本是有能力快速的解決的,

但是他就不願意坐下來,這是心性的問題,這是身體層面上他在磨洋工,

比方說我屁股扭一扭,然後呢,我聽一聽歌,或者說我轉轉筆頭,

他在生理層面上就定不下了,屁股坐不住,這是第一種磨洋工,

第二種磨洋工是什麼,他雖然在那裡坐著,但是他的大腦在磨洋工,

他不動,你說這個孩子,做吧,恩,他也在好好做,但是他的腦袋,他消極怠工了,

他在磨洋工,所以在古代,中國的古人是很有智慧的,

當他去談一個人學習或者是學一門手藝,學一門知識的時候,

他總在講一個詞叫功夫,我們現在不談功夫了.(未完待續)

沒有看夠的同志們,再來兩篇乾貨!如何幫助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更走心?你等了4個月,我們用了13年

高考就是他做明星的一個路而已。

那我過了這個橋,走了這段路,以後,我把這艘船扔了,

ok了,它把我扶上去了,可以進入背影,然後呢,我可以去開始我的夢想,

這是你的必經之路,你必然去走過這一點,

你今天說我不願意走這條路,那沒辦法,他現在只有這一條路,

所以說走不走這條路,它其實也是對你心性的錘煉,也就是說,

李老師在前段日子大走心裡面還有一句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方為人生之大積極,

那麼我就要去講,明知不喜歡還去做之,也是人生的大積極,

其實也是對我們心性錘煉的一個過程,很多人已知在講一句話,

說,我這件事情我喜歡了才去做,我不喜歡我就不做,

我說你這人生還不成熟,所以說我經常跟很多孩子們去講,

包括在課程結束的時候我要跟孩子們去講,我說,經過15天的課程,

我說李波老師要告訴給大家,人生有兩個東西,

第一個,你想幹啥就幹啥,第二個,該幹啥去幹啥,

在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我們在每一個年齡階段的一種責任跟義務在裡面,

那麼在人生的這個點上頭,這件事情是你應該做的,你就要去做,

而不要去,說,我願意去做,我想做,我才去做,如果是這樣子的話,

我覺得,我們的任何一個民族,包括國家,不可能有今天的這種不斷地往上去發展的

這麼一個東西,我覺得現在的整個的這種文化當中,一直在把一種東西泛化地去談,

要自由,要民主,我想幹我就幹,我不想幹,我不喜歡嘛,

我不喜歡我為什麼還要去做,如果是這樣的一種態度去面對人生,

面對具體的一件事情去做的話,我覺得不好,就非常的狹隘了,

比如說喜歡這個東西,我小的時候喜歡吃醋,但是我現在一點都不喜歡吃了,

我小的時候喜歡吃味道重的,但是我現在就特別喜歡吃味道輕的,

喜歡這個東西其實是一種非常情感化的一個東西,

但是一旦付諸於情緒和情感,他可能就是一種短暫的東西,

對吧,所以我記得我上大學的時候讀過一本書,這本書大部分內容都忘了,

但是裡面有一句話我記得特別清楚,

他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來講,要同時具備兩個東西,

一個是情感的情,第二個是理性的理,要情理兼備,但是一個卓越的人

應該是以理結情的,就是能夠用自己的理性去駕馭自己的情緒和情感,

這才是一個真正卓越的人,而對於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來講,

他是被情緒牽著鼻子跑,所以你覺得你今天,哇,我今天好自由,

我今天好自在,其實不是真自由,不是真正的自在,

你是在被自己的情緒牽著鼻子亂跑,就像去年我們有一個非常流行的詞,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我覺得它談的就是這個層面上的東西,

聽上去很唯美,所以說我們很多時候去談孩子們的成長,

比如說我們談學習的時候,我覺得很多時候,它都不是知識難度本身的問題,

更多的時候是這個孩子能不能坐得住的問題,我們在心性上不定的問題,

所以我們很多時候在關注孩子們,就說,你這次考了多少分,

你這份卷子,你做對了幾道題,其實我覺得你在你關注這個問題的時候,

你不如去關注一個問題,這個孩子心性是不是堅定的,

當一個孩子心性能夠足夠堅定下來的時候,也就是說,

第一個,你屁股能不能夠坐得住,當你屁股能坐得住的時候,

那麼我覺得這個事就做成了,但是我們很多時候不關注這個東西,

我們很多時候在關注,你這道題對了還是錯了,有沒有把這個錯題從這個卷子上頭,

放到改錯本上面,你今天這道題不會做,你有沒有去問了一下老師,

然後問老師,問完以後,你懂了沒有,但是實際上你會發現,

如果這個孩子肯于坐在那裡。積極地去做事情的話,這道題他可能任何的人都不需要去問,

他自己就可以做出來,就像我們今天在我們的考試幫的李波教育部落裡面,

然後有劉桂君老師上傳的一個小論文,就是我們在15天的假期的一個走心課程當中,

有一個孩子自己去寫的,我們剛開始好幾天時間壓根不給孩子講任何的一道題,

那麼,第一步這個孩子首先要去做一些抄寫,一些指定內容的一些抄寫,

剛開始做的應該是這樣子的,就是數學是個什麼東西,

從小學一年級,應該說從數123456789,10,一直到,比如說初中的孩子,

一直到整個初中知識結束,比方說,高中的,我們會把高中的一些內容給他放進去,

就是數學是個什麼東西,從方法性和思想性的角度,問題發展的脈絡層面,

我們給很多孩子準備了一個小冊子,大約有三萬字左右,

然後我們幹嘛,我們讓孩子們去讀,讀完之後要寫論文的,

比方說,初中小孩800字,高中小孩1500字,

寫完第二天干嘛呀,很多孩子以為我們要去講題啊,講課呀,

其實我們又發了一本小冊子,這本冊子是陽明對於初中數學和高中數學

其中的一個大的章節的一個解讀,比如說我們的想法是什麼,

看法是什麼,或者做法是什麼,完全去自學去,自學完了之後,老師也不講,

幹嘛呀,直接給你發一套題就下去了,讓你做吧,這個孩子結果,

剛開始他是不理解的,讓我去讀這個東西,還讓我去抄這個東西,

他說我覺得這個東西就像小學生所做的工作,但是當他把這件事情做了以後,

他發現很多的東西他自己悟到了,你剛才所談的還是一個結果,

我覺得最關鍵的是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給了很多孩子一種定性的東西,

就是說我們要把這個孩子的心性給磨練一下,

對,磨的他這個屁股能坐得住,就像很多家長去說,要不要下課呀,

我說從早上8點到中午12點,中間沒有休息的,

沒有休息什麼意思啊,你如果累了,那你可以趴那睡一會,

如果累了,你可以走動走動,接一杯水喝一口水,中間可以去趟衛生間,

但是中間沒有嚴格的這種休息的時間,我們在幹什麼,我們就是要把你的屁股

要坐得住,甚至我們孫文丹老師怕孩子的屁股紊亂了,因為她帶的學生是最難管的班,

所以有的孩子喝水的時候,她讓大家舉手,然後她跑過去幫大家去接水,

接水老師,通過一個孩子在屁股上的磨練,把這個孩子的大腦和精神給他牽制住,

就是說當屁股能夠沉下來的時候,孩子的心思,他的大腦,也同時能夠沉下來。

然後入進去了,所以說,這個問題,我們說成長是幾個維度的,

他首先是心性的問題,就是說你信能不能定下來,心定下來的前提是什麼,

你身體能不能定下來,所以我們要靜如處子,身體定了,大腦動了,

所以我覺得大學裡面的第一段,我覺得講的非常地好,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後面一句很關鍵,知止而後有定,

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則盡道已。

知止而後有定,所有人以為,比如說我們來到陽明是上課的這件事情,

以為來了這個地方,十幾天我們可是要聽老師去講呀,

要講什麼技巧呀,要講什麼方法,要講什麼規律,發現沒有啊,

陽明所有的一切,都是靜止的,止下來,停下來,因為這樣的一種東西,

讓每一個孩子才定下來了,他的心不飄了,

他不會追著老師說,我今天聽懂了,還是沒聽懂,

我們在去發掘或者是調動這個孩子他本身,或者說他思維的一種成長的一種可能性在裡面,

所以我說,陽明所做事情的一種策略,其實我們也是在通過,

比方說互聯網這樣的一個平臺,讓更加廣泛的家長朋友以及我們學校的老師們,

在傳遞我們這樣的一種想法跟理念來,比方說孩子們,

更關鍵的是你作為一個老師來講,你站在課堂上去講東西嗎,

不是的,是不是說一回家後就著急翻出作業本,練習冊來,開始寫作業嗎,

也不是,所以說,其實很多家長對做作業這件事情,我覺得還是滿上心的,

但是我們會發現孩子們今年做了一年作業,明年又做了一年作業,

後年又做了一年作業,三年作業做完了之後,還挺認真的,但是能力沒有變化,

甚至初一階段,作業就做到晚上12點鐘,面對這種情況,我覺得特別的心痛,

我們初一的知識那麼簡單,我們完全沒必要做作業做到十一二點鐘,

但是這裡面還有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一個孩子寫作業會寫到那麼晚的時間,

我們對這個事情要去進行反思的,比如有的孩子,人家很快就完成了,

比如我們見到有的孩子,在散學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

那麼為什麼有的孩子,他幹到晚上十一二點鐘,淩晨還幹不完呢,

這是一個現象,我們要去挖掘這個現象背後的東西,

為什麼,必然是他的能力層面上出問題了,別的孩子可能一分鐘就搞定了,

他花了五分鐘,你說你能不能,必然要熬到晚上十一二點去了,

所以當這件事情出現的時候,我們越不能在這個時間上面再去耗了,

你要去回歸到問題的一個最本源的上面去,要麼就是能力有問題了,

要麼就是心性有問題了,所以我說,我們用一個詞,在以前,我們說一個人

出工不出力,叫什麼,叫磨洋工,兩個方面磨洋工,

一個是在身體層面磨洋工,就是這個問題,他原本是有能力快速的解決的,

但是他就不願意坐下來,這是心性的問題,這是身體層面上他在磨洋工,

比方說我屁股扭一扭,然後呢,我聽一聽歌,或者說我轉轉筆頭,

他在生理層面上就定不下了,屁股坐不住,這是第一種磨洋工,

第二種磨洋工是什麼,他雖然在那裡坐著,但是他的大腦在磨洋工,

他不動,你說這個孩子,做吧,恩,他也在好好做,但是他的腦袋,他消極怠工了,

他在磨洋工,所以在古代,中國的古人是很有智慧的,

當他去談一個人學習或者是學一門手藝,學一門知識的時候,

他總在講一個詞叫功夫,我們現在不談功夫了.(未完待續)

沒有看夠的同志們,再來兩篇乾貨!如何幫助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更走心?你等了4個月,我們用了13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