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日本“出雲號” 計畫巡航南海,給你說說它的前生今世

日本“出雲號” 計畫巡航南海, 給你說說它的前生今世

文/張秀陽

日本計畫5月起派遣最大艦“出雲”號在南海進行為期3個月的巡航。

而對於正在釣魚島和東海問題上與中國紛爭不斷的日本而言, 以“出雲”命名戰艦, 顯然有其特殊的意味。

最新消息是, 日本共同社10日報導稱, 日本海上自衛隊當天透露, 作為安全保障相關法的新任務, 7日至10日期間, 最大軍艦“出雲”號以及護衛艦“漣”號在南海與兩艘美海軍宙斯盾驅逐艦實施聯合訓練。 該報導說, 此舉旨在展示日美合作, 牽制強化海洋活動的中國。 5月3日, “出雲”號曾首次在太平洋執行防護美軍艦艇任務。 日本政府相關人士10日稱, 最新的這次聯合訓練沒有實施防護美軍艦艇的任務。 據海上自衛隊介紹, 日美共4艘艦艇從中國臺灣附近向新加坡附近航行, 進行戰術確認、艦載直升機起降、通信等訓練。 共同社報導說,

日本兩艘護衛艦計畫出席15日在新加坡舉行的國際觀艦式。

“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作戰艦艇。 首艦於2013年8月6日下水, 滿載排水量26000噸。 2014年9月21日-22日期間, 出雲號首次離開舾裝碼頭, 開赴外海海試。 2015年3月25日交付日本海上自衛隊並舉行交艦成軍儀式, 成為第一護衛群的新旗艦。 二號艦艦體2015年2月完工, 2015年8月27日下水, 命名為加賀號, 繼承二戰珍珠港事件突擊航母之一加賀號航空母艦艦名。 2016年8月2日, 加賀號離開工廠開始海試。

熟悉近代世界海軍史的人們大多知道, 上一艘“出雲”是日本侵華艦隊的旗艦。 然而對於熟悉近代海軍史的人們而言, “出雲”與中國的淵源, 遠不止於一個旗艦的名號。

中日甲午戰爭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 學生打敗了老師。 而且還從老師口袋裡掏出了大把的金錢武裝自己。

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 清帝國按約在三年內支付賠款白銀兩億兩, 加上《奉天半島返還條約》的贖金(即廣為人知的“贖遼費”)、威海衛駐軍費、白銀“成色十足”的損失和“鎊虧”等等雜項,

總額超過2.4億兩白銀, 約合4000萬英鎊, 3.65億日元。 這相當於日本當時4年的預算總額。

在補足甲午戰爭帶來的軍費虧空後, 這筆巨額賠款的62%被用於擴充軍隊, 其中海軍擴充經費高達1.7億日元。 仰賴著中國的賠款, 1896年日本政府計畫新一波武力強化計畫, 海軍的強化方案稱為六六艦隊(戰艦6艘、裝甲巡洋艦6艘), 出雲號巡洋艦便是利用這筆款項向英國訂制的裝甲巡洋艦。 出雲號於1898年開工, 1900年返國服役, 在日俄戰爭期間成為日本帝國海軍的作戰主力。

“出雲”號在1900年竣工時, 絕對是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裝甲巡洋艦:標準排水量9750噸, 長132.28米, 寬20.94米, 吃水7.27米, 航速20.75節, 裝備8英寸主炮4門, 6英寸14門, 12磅速射炮12門, 2.5磅炮8門,

450毫米魚雷發射管4具, 全艦包覆了50毫米-180毫米不等的克虜伯滲碳鋼裝甲, 而在指揮的司令塔處的裝甲更高達360毫米。 該艦在返回日本後, 成為日本第二艦隊長官上村彥之丞的旗艦, 他統帥著日本最好的6艘裝甲巡洋艦。

日俄戰爭中, 該艦先是率隊殲滅沙俄符拉迪沃斯托克分艦隊, 隨後又參加對馬海戰,全殲俄波羅的海艦隊,對日本帝國的擴張立下不小的功勞。隨後,由於日本海軍艦艇的更新換代,這艘19世紀末的艦艇到一戰結束就已經完全落後於時代了。1921年,“出雲”艦稍加改進後被降級為一等海防艦,隨後加入訓練艦隊承擔水兵的遠航訓練任務,在一次次印度洋和南美航行中逐漸老朽。

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日本海軍遂調遣“出雲”艦奉命停泊在上海江面,成為第一外遣艦隊旗艦。2月2日,日本海軍中央部將長江一帶第一遣外艦隊之外的艦船編為第三艦隊,以“出雲”艦作為旗艦。在一•二八事變和淞滬會戰中,“出雲”艦多次引領第三艦隊對上海的軍民目標開炮射擊。“出雲”也因此變成了日本海軍在中國橫行的符號。

事實上,中國的軍隊曾經把炸沉“出雲”號當成重要任務。“一•二八”事變期間,十九路軍的敢死隊員曾經潛水炸傷“出雲”艦,但未造成值得一提的損傷。抗戰全面爆發後,國民政府軍隊多次組織空襲和水面偷襲,以擊沉這艘日本在華的戰艦。

據史料記載:1937年8月14日8時40分,空軍第2大隊副大隊長孫桐崗率領諾斯羅普式轟炸機21架,從安徽廣德空軍基地起飛,直線飛行220公里抵達滬市上空,主要目標就是轟炸“出雲號”及其護衛艦只。它們分成兩個編隊,一隊轟炸敵軍司令部、碼頭、倉庫等軍事設施,一隊轟炸“出雲號”等艦艇。

14日上午10時30分,我轟炸機6架襲擊“出雲號”,投彈3枚,兩彈落於艦左近處。11時22分,3架轟炸機炸彈命中“出雲號”。15日下午3時30分,我機1架冒著暴風雨轟炸“出雲號”,遭艦上高炮反擊,反復交戰20分鐘。16日上午11時半,我轟炸機7架飛臨“出雲號”上空,重磅炸彈落於日郵船碼頭,距“出雲號”僅20多尺,“出雲號”受重傷。“為中日甲午海戰以來日本海軍艦隊首次遭到中國的攻擊”。

可惜,空軍的一系列轟炸行動都未使“出雲號”完全癱瘓。

與此同時,國民政府海軍也發動了一次傳奇色彩頗濃的襲擊。這次主要戰鬥部隊是位於江陰的海軍電雷學校所屬的三支魚雷快艇大隊,這個大隊曾從英德兩國進口了15艘魚雷艇,分別編組成為“岳飛”“史可法”“文天祥”中隊。

8月14日晚,在快艇大隊副大隊長安其邦的率領下,2艘史字型大小快艇由內河偽裝漁船潛伏上海,15日清晨抵達黃埔江之龍華。16日上午,由海軍學校教育長兼江陰江防司令歐陽格親自帶人,在外灘一帶偵察敵艦隊情況,部署了攻擊“出雲號”的方案。考慮到需要隱蔽出擊,決定由“史102號”快艇單獨擔任主攻,“史171號”快艇擔任接應。

當晚8時許,借著夜幕掩護,“史102”艇上面覆蓋了偽裝,悄悄駛出董家渡封鎖線,直撲停泊於黃浦江外灘碼頭的“出雲號”。過了董家渡封鎖線,很快就到“出雲號”停泊的外灘附近。這時天色已暗,黃浦江上,不僅有日本艦船,而且有英美法等國的船隻,“史102”艇只得迂回前進,尋找目標。駛到外灘碼頭附近,見到“出雲號”二桅杆三炮塔的艦體,周邊停泊著一些小炮艇,還有被日軍強征來的多艘舢板,情況複雜,不易下手。

“史102”號快艇一邊觀測,一邊瞄準目標,這時已經被“出雲號”上的日軍哨兵發現,出雲艦上的炮塔快速轉了過來。“史102”艇當機立斷,在敵艦400米開外發起攻擊,“轟”一聲巨響,一枚魚雷帶著濃煙擊中了出雲艦邊上的一艘躉船,當即沉沒。轉瞬間,第二枚魚雷又擊出,這次擊中了“出雲號”的尾部,但因魚雷威力不大,“出雲號”儘管尾部受創,仍不能置其於死命。

空軍和海軍對“出雲號”的幾次襲擊均未得手,而日軍的防範越加森嚴。

又一個從水下進行爆破炸沉“出雲號”的方案確定,這次出場的,是兩個豪門子弟。

由上海民族資本家劉鴻生的弟弟劉吉生、宋子文的弟弟宋子良暗中出資,在海軍方面的協助下,他們請人購買兩枚義大利製造的水雷,並挑選王宜升、陳蘭藩等6名潛水夫,設法趁著夜色,悄悄地潛遊到“出雲號”的尾部安放水雷,實施引爆,將艦體尾部的動力裝置炸壞,使其無法動彈,再用飛機投彈炸沉。

1937年8月底的一天深夜,黃浦江上傳來兩聲劇烈的聲響,“出雲號”劇烈的晃動起來。原來潛水夫在出雲艦尾部進行了爆炸,可惜那兩顆義大利水雷威力還是不夠,沒能把“出雲號”炸沉。這次爆炸,使出雲艦尾部嚴重受損,炸死日軍士兵4人,炸傷8人,日軍氣急敗壞,出雲艦也採取更加嚴密的防範措施。

戰時和戰後中日雙方資料均稱,敵第三艦隊旗艦“出雲號”曾被我機襲擊炸傷,但未擊沉。比較可靠的說法是,“出雲號”經中國海空軍的幾番攻擊,遭受重創。後被拖回日本,因損傷過重,修整工程過大,只得派為日本海軍學校的練習艦。1945年7月24日,出雲艦沒有逃脫覆滅的下場,被美軍飛機炸沉于大海之中。

1945年11月20日,“出雲號”除籍。2013年8月6日日本新艦舉行下水儀式,“出雲號”捲土重來。

隨後又參加對馬海戰,全殲俄波羅的海艦隊,對日本帝國的擴張立下不小的功勞。隨後,由於日本海軍艦艇的更新換代,這艘19世紀末的艦艇到一戰結束就已經完全落後於時代了。1921年,“出雲”艦稍加改進後被降級為一等海防艦,隨後加入訓練艦隊承擔水兵的遠航訓練任務,在一次次印度洋和南美航行中逐漸老朽。

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日本海軍遂調遣“出雲”艦奉命停泊在上海江面,成為第一外遣艦隊旗艦。2月2日,日本海軍中央部將長江一帶第一遣外艦隊之外的艦船編為第三艦隊,以“出雲”艦作為旗艦。在一•二八事變和淞滬會戰中,“出雲”艦多次引領第三艦隊對上海的軍民目標開炮射擊。“出雲”也因此變成了日本海軍在中國橫行的符號。

事實上,中國的軍隊曾經把炸沉“出雲”號當成重要任務。“一•二八”事變期間,十九路軍的敢死隊員曾經潛水炸傷“出雲”艦,但未造成值得一提的損傷。抗戰全面爆發後,國民政府軍隊多次組織空襲和水面偷襲,以擊沉這艘日本在華的戰艦。

據史料記載:1937年8月14日8時40分,空軍第2大隊副大隊長孫桐崗率領諾斯羅普式轟炸機21架,從安徽廣德空軍基地起飛,直線飛行220公里抵達滬市上空,主要目標就是轟炸“出雲號”及其護衛艦只。它們分成兩個編隊,一隊轟炸敵軍司令部、碼頭、倉庫等軍事設施,一隊轟炸“出雲號”等艦艇。

14日上午10時30分,我轟炸機6架襲擊“出雲號”,投彈3枚,兩彈落於艦左近處。11時22分,3架轟炸機炸彈命中“出雲號”。15日下午3時30分,我機1架冒著暴風雨轟炸“出雲號”,遭艦上高炮反擊,反復交戰20分鐘。16日上午11時半,我轟炸機7架飛臨“出雲號”上空,重磅炸彈落於日郵船碼頭,距“出雲號”僅20多尺,“出雲號”受重傷。“為中日甲午海戰以來日本海軍艦隊首次遭到中國的攻擊”。

可惜,空軍的一系列轟炸行動都未使“出雲號”完全癱瘓。

與此同時,國民政府海軍也發動了一次傳奇色彩頗濃的襲擊。這次主要戰鬥部隊是位於江陰的海軍電雷學校所屬的三支魚雷快艇大隊,這個大隊曾從英德兩國進口了15艘魚雷艇,分別編組成為“岳飛”“史可法”“文天祥”中隊。

8月14日晚,在快艇大隊副大隊長安其邦的率領下,2艘史字型大小快艇由內河偽裝漁船潛伏上海,15日清晨抵達黃埔江之龍華。16日上午,由海軍學校教育長兼江陰江防司令歐陽格親自帶人,在外灘一帶偵察敵艦隊情況,部署了攻擊“出雲號”的方案。考慮到需要隱蔽出擊,決定由“史102號”快艇單獨擔任主攻,“史171號”快艇擔任接應。

當晚8時許,借著夜幕掩護,“史102”艇上面覆蓋了偽裝,悄悄駛出董家渡封鎖線,直撲停泊於黃浦江外灘碼頭的“出雲號”。過了董家渡封鎖線,很快就到“出雲號”停泊的外灘附近。這時天色已暗,黃浦江上,不僅有日本艦船,而且有英美法等國的船隻,“史102”艇只得迂回前進,尋找目標。駛到外灘碼頭附近,見到“出雲號”二桅杆三炮塔的艦體,周邊停泊著一些小炮艇,還有被日軍強征來的多艘舢板,情況複雜,不易下手。

“史102”號快艇一邊觀測,一邊瞄準目標,這時已經被“出雲號”上的日軍哨兵發現,出雲艦上的炮塔快速轉了過來。“史102”艇當機立斷,在敵艦400米開外發起攻擊,“轟”一聲巨響,一枚魚雷帶著濃煙擊中了出雲艦邊上的一艘躉船,當即沉沒。轉瞬間,第二枚魚雷又擊出,這次擊中了“出雲號”的尾部,但因魚雷威力不大,“出雲號”儘管尾部受創,仍不能置其於死命。

空軍和海軍對“出雲號”的幾次襲擊均未得手,而日軍的防範越加森嚴。

又一個從水下進行爆破炸沉“出雲號”的方案確定,這次出場的,是兩個豪門子弟。

由上海民族資本家劉鴻生的弟弟劉吉生、宋子文的弟弟宋子良暗中出資,在海軍方面的協助下,他們請人購買兩枚義大利製造的水雷,並挑選王宜升、陳蘭藩等6名潛水夫,設法趁著夜色,悄悄地潛遊到“出雲號”的尾部安放水雷,實施引爆,將艦體尾部的動力裝置炸壞,使其無法動彈,再用飛機投彈炸沉。

1937年8月底的一天深夜,黃浦江上傳來兩聲劇烈的聲響,“出雲號”劇烈的晃動起來。原來潛水夫在出雲艦尾部進行了爆炸,可惜那兩顆義大利水雷威力還是不夠,沒能把“出雲號”炸沉。這次爆炸,使出雲艦尾部嚴重受損,炸死日軍士兵4人,炸傷8人,日軍氣急敗壞,出雲艦也採取更加嚴密的防範措施。

戰時和戰後中日雙方資料均稱,敵第三艦隊旗艦“出雲號”曾被我機襲擊炸傷,但未擊沉。比較可靠的說法是,“出雲號”經中國海空軍的幾番攻擊,遭受重創。後被拖回日本,因損傷過重,修整工程過大,只得派為日本海軍學校的練習艦。1945年7月24日,出雲艦沒有逃脫覆滅的下場,被美軍飛機炸沉于大海之中。

1945年11月20日,“出雲號”除籍。2013年8月6日日本新艦舉行下水儀式,“出雲號”捲土重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