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膝關節一動就響,你的膝關節還好嗎?

膝關節響的原因總結:

關節面之間的摩擦

軟骨墊與關節面之間的摩擦

肌腱與關節囊之間的摩擦

膝關節外側疼痛大多是由於髂脛束緊張而摩擦股骨外側髁引起的, 俗稱“跑步膝”。 膝關節結構複雜, 承受身體大部分重量, 容易出現損傷。

膝關節屈伸時有“啪”的彈響聲,

但是膝關節活動行走, 下蹲, 上下樓都沒有其他不適。

答:這多為生理性彈響。 特點是:響聲清脆、單一、不重複。 僅發生在關節受到突然牽拉或屈折時。 兩次彈響之間關節必須有一定時間的休息期。 伴有輕微疼痛或不適感, 彈響後常有輕鬆感。 但是如果彈響伴有明顯的膝關節疼痛, 上樓下樓下蹲時疼痛加劇, 或者活動時膝關節有屈伸受限、卡壓交鎖的症狀, 就應該到醫院做磁共振檢查了。

青中年人群, 劇烈運動後, 或者爬山後膝關節疼痛腫脹。

答:多為膝關節滑膜炎, 如果疼痛時間短, 可以先膝關節支具固定一周避免下地負重, 第二周如果症狀緩解可以逐漸下地恢復活動, 同時口服西樂葆和安必丁。 如果超過三到四周保守治療後沒有明顯緩解, 建議到醫院做磁共振檢查, 排除半月板或交叉韌帶損傷。

青中年人群, 劇烈運動後, 或者爬山後膝關節疼痛腫脹。

答:多為膝關節滑膜炎, 如果疼痛時間短, 可以先膝關節支具固定一周避免下地負重, 第二周如果症狀緩解可以逐漸下地恢復活動, 同時口服西樂葆和安必丁。 如果超過三到四周保守治療後沒有明顯緩解, 建議到醫院做磁共振檢查, 排除半月板或交叉韌帶損傷。

青中年人群,膝關節長期疼痛,下蹲和上下樓時加重,疼痛往往集中在膝關節某一具體部位。膝關節有時有彈響,甚至突然卡住(交鎖),不能活動。

答:這是嚴重的膝關節體征和症狀,往往提示半月板破裂、交叉韌帶損傷、滑膜皺襞、關節游離體等。需要去醫院做磁共振檢查,如果有問題可能需要關節鏡手術治療。

外傷後膝關節明顯疼痛腫脹。

答:這種病人早期應該做磁共振檢查。如果有明顯韌帶斷裂,可能需要早期關節鏡手術治療。如果僅有半月板III度以上損傷或撕裂可以等膝關節消腫以後(3-4周)關節鏡手術治療。如果半月板只有I度II度損傷,或者韌帶輕度損傷,可以先保守治療。外傷後急性期膝關節根據情況需要支具固定2-4周,避免下地負重,口服活血化瘀藥物和非甾體消炎止痛藥。

全身多個關節疼痛,疼痛與運動相關性不大,甚至夜間疼痛更加明顯,膝關節疼痛時可能還伴有腫脹,局部皮膚發紅和皮溫升高。

答:這種病人多為炎症性疼痛,即風濕、類風濕、痛風等疾病的可能性較大。如果病史較長,應該在症狀最嚴重的時候到醫院拍片和抽血檢查。抽血查:類風濕因數、抗O、類風濕全套、血尿酸、血沉、CRP。然後根據檢查結果確定診斷、治療。年輕病人還應該查HLA-B27,排除強直性脊柱炎。

老年人,女性多見,膝關節行走時疼痛,上下樓時、坐著突然站立時疼痛加劇。躺著或者坐著,膝關節不承受體重時疼痛減輕。有的病人雙側膝關節疼痛,多為互相交替,幾個月甚至一兩年為一個週期。

答:這種病人多為膝關節退變,又叫骨性關節炎。老年女性非常常見,多半50幾歲開始出現症狀,然後逐漸加重,70歲左右到達症狀高峰。早期一般保守治療,疼痛明顯時戴護膝,儘量減少下肢活動,口服西樂葆和安必丁,外貼澤普思,也可以考慮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每週一針,連續五周)。疼痛消退時應該保持正常活動,走平路不受限制。當症狀嚴重影響日常活動,藥物治療沒有效果,或者完全依賴藥物不能停藥時,應該考慮手術治療,以提高老人生活品質、延長壽命。日常保健:可以口服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避免爬山爬樓的活動,可以走平路,推薦運動方式是游泳和騎自行車。每年拍膝關節站立位X線片,檢測膝關節退變程度。

六種膝關節鍛煉法

股四頭肌的靜力收縮,即大腿繃勁:採取坐位或仰臥位,將腿伸直,以“抽動”的方式進行股四頭肌收縮運動,每次鍛煉5分鐘,每日2~3次;將腿繃直抬起,堅持數秒鐘後放下,一起一落,每次可由5分鐘逐漸增加到10分鐘;左右兩腿輪換進行。

股四頭肌負重鍛煉:即在直腿抬高鍛煉的基礎上,將一個0.5~1千克重的沙袋捆在踝部進行負重直腿抬高鍛煉,先左腿後右腿,每次鍛煉3~5分鐘。

膝關節屈伸運動:取仰臥位,兩腿膝關節同時進行一屈一伸的運動,每天做2~3次,每次3~5分鐘。

步行或慢跑:步行時從30~40步/分鐘逐漸增加到60~70步/分鐘,每次行程2000~3000米,每天1~2次。而慢跑速度不宜快,以跑步時還可與他人進行交談為度,每次跑5~10分鐘,每天1~2次。

做體操:適用於不能長距離步行或慢跑的中老年人。每天早晚各練1次,每次10~20分鐘。運動中可根據自己的健康情況,適當放低身體重心,增大膝關節運動幅度。

自我按摩:適用於老年體弱且運動有困難者。取坐位,對股四頭肌、股二頭肌和小腿三頭肌等進行揉捏拍打,以促進膝部血液迴圈、改善局部營養、松解筋腱粘連。

青中年人群,膝關節長期疼痛,下蹲和上下樓時加重,疼痛往往集中在膝關節某一具體部位。膝關節有時有彈響,甚至突然卡住(交鎖),不能活動。

答:這是嚴重的膝關節體征和症狀,往往提示半月板破裂、交叉韌帶損傷、滑膜皺襞、關節游離體等。需要去醫院做磁共振檢查,如果有問題可能需要關節鏡手術治療。

外傷後膝關節明顯疼痛腫脹。

答:這種病人早期應該做磁共振檢查。如果有明顯韌帶斷裂,可能需要早期關節鏡手術治療。如果僅有半月板III度以上損傷或撕裂可以等膝關節消腫以後(3-4周)關節鏡手術治療。如果半月板只有I度II度損傷,或者韌帶輕度損傷,可以先保守治療。外傷後急性期膝關節根據情況需要支具固定2-4周,避免下地負重,口服活血化瘀藥物和非甾體消炎止痛藥。

全身多個關節疼痛,疼痛與運動相關性不大,甚至夜間疼痛更加明顯,膝關節疼痛時可能還伴有腫脹,局部皮膚發紅和皮溫升高。

答:這種病人多為炎症性疼痛,即風濕、類風濕、痛風等疾病的可能性較大。如果病史較長,應該在症狀最嚴重的時候到醫院拍片和抽血檢查。抽血查:類風濕因數、抗O、類風濕全套、血尿酸、血沉、CRP。然後根據檢查結果確定診斷、治療。年輕病人還應該查HLA-B27,排除強直性脊柱炎。

老年人,女性多見,膝關節行走時疼痛,上下樓時、坐著突然站立時疼痛加劇。躺著或者坐著,膝關節不承受體重時疼痛減輕。有的病人雙側膝關節疼痛,多為互相交替,幾個月甚至一兩年為一個週期。

答:這種病人多為膝關節退變,又叫骨性關節炎。老年女性非常常見,多半50幾歲開始出現症狀,然後逐漸加重,70歲左右到達症狀高峰。早期一般保守治療,疼痛明顯時戴護膝,儘量減少下肢活動,口服西樂葆和安必丁,外貼澤普思,也可以考慮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每週一針,連續五周)。疼痛消退時應該保持正常活動,走平路不受限制。當症狀嚴重影響日常活動,藥物治療沒有效果,或者完全依賴藥物不能停藥時,應該考慮手術治療,以提高老人生活品質、延長壽命。日常保健:可以口服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避免爬山爬樓的活動,可以走平路,推薦運動方式是游泳和騎自行車。每年拍膝關節站立位X線片,檢測膝關節退變程度。

六種膝關節鍛煉法

股四頭肌的靜力收縮,即大腿繃勁:採取坐位或仰臥位,將腿伸直,以“抽動”的方式進行股四頭肌收縮運動,每次鍛煉5分鐘,每日2~3次;將腿繃直抬起,堅持數秒鐘後放下,一起一落,每次可由5分鐘逐漸增加到10分鐘;左右兩腿輪換進行。

股四頭肌負重鍛煉:即在直腿抬高鍛煉的基礎上,將一個0.5~1千克重的沙袋捆在踝部進行負重直腿抬高鍛煉,先左腿後右腿,每次鍛煉3~5分鐘。

膝關節屈伸運動:取仰臥位,兩腿膝關節同時進行一屈一伸的運動,每天做2~3次,每次3~5分鐘。

步行或慢跑:步行時從30~40步/分鐘逐漸增加到60~70步/分鐘,每次行程2000~3000米,每天1~2次。而慢跑速度不宜快,以跑步時還可與他人進行交談為度,每次跑5~10分鐘,每天1~2次。

做體操:適用於不能長距離步行或慢跑的中老年人。每天早晚各練1次,每次10~20分鐘。運動中可根據自己的健康情況,適當放低身體重心,增大膝關節運動幅度。

自我按摩:適用於老年體弱且運動有困難者。取坐位,對股四頭肌、股二頭肌和小腿三頭肌等進行揉捏拍打,以促進膝部血液迴圈、改善局部營養、松解筋腱粘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