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中醫病症鑒別:肺腎陰虛、肝腎陰虛與脾腎陽虛

導語:中醫認為, 人體是一個整體, 臟腑之間在生理上有著互相資生、制約的有機聯繫。 病理上也同樣, 當某一髒或某一腑發生病變時, 在一定的條件下可影響另一髒或另一腑, 從而導致病證。 臟腑病證之間的相互傳變, 取決於兩臟腑之間的關係。 具有表裡、生克、乘侮關係的臟腑容易發生傳變, 反之則較少。

1)肺腎陰虛證是肺腎兩髒陰液虧虛所致的病證。 多由感受外邪入裡化熱傷陰, 或肺有宿疾, 肺陰暗耗, 累及腎臟, 或房室過度, 腎陰虧耗, 影響肺臟等引起。

主要臨床表現:咳嗽痰少, 或乾咳無痰, 或痰中帶血, 口乾咽燥, 形體消瘦, 腰膝酸軟, 骨蒸潮熱, 顴紅盜汗, 男子遺精, 女子月事不調, 舌紅苦少, 脈細數。

病機分析:本證以肺腎陰虛見咳嗽, 腰膝酸軟等為特徵。 肺陰不足, 虛熱內生, 清肅失司壩u咳嗽痰少或乾咳無痰;虛熱灼傷肺絡, 則痰中帶血;陰虛內熱, 津液受損測口乾咽燥;肺腎陰虛,

肌肉失於儒養, 則形體消瘦;筋脈失養觀u腰膝酸軟;陰虛生內熱, 則骨蒸潮熱;虛火上擾則顴紅, 內迫營陰則盜汗;虛火內擾精室則遺精, 影響沖任則月事不調;舌紅杏少, 脈細數為陰虛內熱之象。

相似證候的辨別:本證當與單純的肺陰虛證與腎陰虛證辨別。 單純的肺陰虛證與腎陰虛證有各自臟器的定位症狀。 本證除了見陰虛症狀外, 還同時見肺腎陰虛的臨床表現。

辨證注意點:有陰虛內熱的臨床表現, 以及肺腎陰虛的見症。

2)肝腎陰虛證是肝腎兩勝陰液不足所致的病證。 多由久病及腎, 或房事過度, 情志內傷, 精血不足, 損傷肝腎之陰等引起。

主要臨床表現:腰膝酸軟, 目澀目糊, 耳鳴健忘, 脅痛, 五心煩熱,

顴紅盜汗, 口乾咽燥, 失眠多夢, 男子造精, 女子經少或崩漏, 舌紅苔少, 脈細數。

病機分析:本證以肝腎陰虛、虛火內擾為特徵。 肝腎同源, 病理上肝腎之間也常互相影響。 肝腎陰虛不能儒養筋脈測腰膝酸軟;肝開竅于目, 肝陰不足, 則目澀目糊;腎開竅于耳, 腎陰不足, 則耳鳴;肝腎陰虛, 髓海失充, 則健忘;筋脈失養, 則脅痛;陰虛內熱, 則五心煩熱, 顴紅, 內迫營陰則盜汗, 津液受損則口乾咽燥;虛火內擾, 心神不寧, 則失眠多夢;擾動精室則遺精, 影響沖任則經少或崩漏;舌紅苔少, 脈細數為陰虛內熱之象。

相似證候的辨別:本證當與單純的肝陰虛證與腎陰虛證辨別。 單純的肝陰虛證與腎陰虛證有各自臟器的定位症狀, 本證除見陰虛表現外,

還見肝腎陰虛的臨床表現。 本證還當與肺腎陰虛證辨別, 兩者都有腎陰虛、虛火內擾的臨床表現, 區別在於, 肺腎陰虛證還有肺陰虛見症, 本證則還有肝陰虛症狀。

辨證注意點:有陰虛內熱、虛火內擾的臨床表現, 同時又有肝甚兩虛的症狀。

3)脾腎陽虛證是脾腎兩髒陽氣虛弱所致的病證。 多由感受寒邪較重, 或久病耗氣損傷脾腎之陽氣, 或久瀉不止, 損傷脾腎之陽, 或其他臟腑的虧虛, 累及脾腎兩髒等引起。

主要臨床表現:下利清穀, 或泄瀉滑脫, 或五更泄瀉, 畏寒肢冷, 小腹冷痛, 腰膝酸軟, 小便不利, 面色(白光)白, 或面目肢體浮腫, 舌淡胖, 苔白滑, 脈沉細。

病機分析:本證以脾腎陽虛、陰寒內盛為特徵。 脾腎兩髒陽氣虛衰, 溫煦、運化、固攝作用減弱測下利清穀,

泄瀉滑脫或五更泄瀉;陽氣虛, 陰寒內盛, 則畏寒肢冷, 小腹冷痛, 面色(白光)白;腎陽虛, 膀胱氣化失司, 則腰膝酸軟, 小便不利;陽氣虛, 水氣氾濫, 則面目肢體浮腫;舌淡胖, 苔白滑, 脈沉細, 為陽虛陰盛之象。

相似證候的辨別:本證當與單純的脾陽虛證與腎陽虛證相辨別。 單純的脾陽虛證、腎陽虛證以各自臟器的定位症狀為主, 本證則脾腎陽虛的症狀同時出現。 本證還當與陽虛水泛證辨別, 陽虛水泛證以水氣氾濫浮腫為主, 本證則以下利清穀、滑脫不禁、五更瀉、畏寒肢冷等虛寒症狀為主。 本證與一般陽虛證的區別是, 一般陽虛證有全身性的虛寒症狀, 本證則還有牌腎陽虛的定位見症。

辨證注意點:有脾陽虛、腎陽虛的臨床表現, 以及陽虛陰寒內盛的見症。

以及陽虛陰寒內盛的見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