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知乎梅開二度,「七天無理由退款」緣起知識市場

20天之前的4月26號, 知乎宣佈支持「七天無理由退款」攪局知識付費;

20天之後的5月17號, 知乎上線“市場”獨立入口, 聲稱要像亞馬遜一樣賣知識;

如此“前倨後恭”, 知乎是要幹嘛?

當然是薅羊毛啦!

5月17日, 在最近更新的知乎App版本中, 知乎方面對產品戰略級調整, Tab欄中新增了名為“市場”的頂級獨立入口。

對此, 知乎Live的負責人、知乎聯合創始人李申申說:

“亞馬遜要賣所有的東西, 知乎要賣所有的知識經驗,

為什麼不可以呢?”

這就意味著, 多年來飽受商業變現的困境之苦的知乎終於把自己變成了“豆瓣”;除了廣告之外, 知乎趕著知識付費這陣風口, 又增“全新”商業模式。

當然這個全新時對於知乎本身來說的;作為知識付費商業模式, 市場早在幾千年前孔子十條肉乾收徒的時候, 就已經現了雛形。

題外話, 在廣告這一塊, 知乎做的“真不像話”!

不過考慮到知乎在主頁給“市場”開了天窗的“良苦用心”, 好像是在說:“我這輩子做廣告也就這樣了, 你看不慣可以, 但是市場你是不是要支援一下;畢竟人啊, 總是要活著才行嗎。 。 。 ”

其實, 早在20天前峰少就寫過《知乎「七天無理由退款」攪局知識付費:來呀, 互相傷害啊》:

知乎「七天無理由退款」這一招總有些“流氓”的味道;得不到你(知識付費紅利), 我就要殺死你, 就算殺不死, 讓你“膈應”一下也是蠻好的。

但是知乎敢於站出來, 在冒著分答、得到, 喜馬拉雅十面埋伏的風險, 成為“知識付費”新規則的制定者, 能夠站在用戶的角度給他們“後悔藥”, 給過火的姿勢付費降降溫,

也是極好的。

知乎率先給知識付費“革命”, 必然會對當下高冷炙熱的知識付費生態帶來破壞性的影響, 更多的“約定俗成”將會被徹底顛覆。

整體上來說, 知乎提出「七天無理由退款」雖然對於對於知識付費的“高精尖”路線有一點的殺傷性, 但是它對於知識付費的“長尾戰略”必然有著一點的裨益。

峰少在《知乎攪局知識付費》中就已經提到過當下的知識付費大環境, 並對知乎開始推行「七天無理由退款」“頗有好感”。

就算知乎「七天無理由退款」打破不了當下的知識付費格局, 雖然更多的都是被羅振宇、姬十三給制定的;就算不能把高冷的知識付費打落神壇, 完成一次“知識革命”;但它至少也能帶著一股桀驁不馴的氣息,

讓得到、分答、喜馬拉雅等“霍亂天下”的梟雄吃一次“閉門羹”。

雖然知乎「七天無理由退款」策略直到目前為止, 都似乎只是知乎“一廂情願的空城計”, 但它也至少讓用戶看見了“短暫的光明”。

而它帶給知乎的意義, 雖然還做不到“一腳定江山”, 但知乎“逆襲”確實讓不少用戶“熱淚盈眶”:這才是我們鍾愛的知乎啊, 它終於在知識付費領域“刷”到了話語權,雖然這一次知乎是來“搗亂”。

但是對於知乎來說,這一次亮相,也終於讓它找到了在知識付費領域難得的“存在感”,原來在商業化“羸弱”如我也可以重新定義規則。

於是20天之後,知乎“市場”就火熱出爐,這顯然是“蓄謀已久”。

那麼不難看出:

知乎“市場”上線就是知乎對整個市場“投毒——「七天無理由退款」”之後的救贖。

畢竟拿到了“一血”的知乎是有資格繼續“蹂躪”知識付費的下半場。

那麼,我們現在就用照妖鏡來看看被知乎人類比為“亞馬遜”的知乎市場。

知乎市場只不過是對於“豆瓣”又或者是對於“得到”的模仿,但既然知乎把它類比為“亞馬遜”,那麼它應該就算是“內容電商”。

只不過放在知乎Live教育的市場之後,知乎市場就更像是知乎Live的補充。

這一次,知乎在知乎Live之外建立了知乎市場(知乎Live+電子書+付費諮詢)這個內容付費“生態”。

雖然知乎豪執了1個億的知識市場見面大禮包,噱頭有了、氣魄也有了,但是“隨機免費領”這種拼人品的東西,真的有點不厚道;這種文字遊戲的玩法,是知乎該玩的嗎?

且不論知乎又想放大招製造大事件的“精明”想法,知乎賣書、賣知識這件事情,似乎真的不那麼違和;但這麼一來,知乎就從知乎Live變成了喜馬拉雅,只不過人家是音訊版的“菜市場”。

而在知乎大展拳腳的當下,羅振宇幾乎安樂死了《羅輯思維》(羅輯思維40分鐘視頻節目停更之後,60秒語音都在5月8日之後也不見了);分答也不過只是把之前的一次性門票TED變成了現在半年制的付費社群。

最後,有一點值得思考的就是,知乎知識市場的上線在完善知乎付費生態能力之外,是不也也有知識付費“啞火”的可能?

它終於在知識付費領域“刷”到了話語權,雖然這一次知乎是來“搗亂”。

但是對於知乎來說,這一次亮相,也終於讓它找到了在知識付費領域難得的“存在感”,原來在商業化“羸弱”如我也可以重新定義規則。

於是20天之後,知乎“市場”就火熱出爐,這顯然是“蓄謀已久”。

那麼不難看出:

知乎“市場”上線就是知乎對整個市場“投毒——「七天無理由退款」”之後的救贖。

畢竟拿到了“一血”的知乎是有資格繼續“蹂躪”知識付費的下半場。

那麼,我們現在就用照妖鏡來看看被知乎人類比為“亞馬遜”的知乎市場。

知乎市場只不過是對於“豆瓣”又或者是對於“得到”的模仿,但既然知乎把它類比為“亞馬遜”,那麼它應該就算是“內容電商”。

只不過放在知乎Live教育的市場之後,知乎市場就更像是知乎Live的補充。

這一次,知乎在知乎Live之外建立了知乎市場(知乎Live+電子書+付費諮詢)這個內容付費“生態”。

雖然知乎豪執了1個億的知識市場見面大禮包,噱頭有了、氣魄也有了,但是“隨機免費領”這種拼人品的東西,真的有點不厚道;這種文字遊戲的玩法,是知乎該玩的嗎?

且不論知乎又想放大招製造大事件的“精明”想法,知乎賣書、賣知識這件事情,似乎真的不那麼違和;但這麼一來,知乎就從知乎Live變成了喜馬拉雅,只不過人家是音訊版的“菜市場”。

而在知乎大展拳腳的當下,羅振宇幾乎安樂死了《羅輯思維》(羅輯思維40分鐘視頻節目停更之後,60秒語音都在5月8日之後也不見了);分答也不過只是把之前的一次性門票TED變成了現在半年制的付費社群。

最後,有一點值得思考的就是,知乎知識市場的上線在完善知乎付費生態能力之外,是不也也有知識付費“啞火”的可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