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她曾是中國女籃希望之星,後改日本名字進入日本隊!

日本體育行業一貫有歸化球員的傳統。 足球上經常歸化巴西的球員, 棒球上從臺灣、美國歸化。 而在籃球方面, 他們將目光瞄準了中國, 近年來頻頻從中國挖人。 以前是從瀕臨退役或者淘汰的球員中進行歸化, 近年來日本的歸化模式開始轉變為從青少年球員中發現潛力新人帶回日本進行培養, 充分利用這些潛力新人的能力為日本隊服務。

川村李沙, 前日本女籃國家隊員。 她的原名叫李莎莎, 出生于遼寧省大連市。 李莎莎身高1.85米, 身體條件非常出色, 從四年級開始打球, 就一直備受關注。 她的生涯也比較順利, 一路參加遼寧青年隊、遼寧省二隊、國家青年隊和國家女籃二隊。 照此下去將來一定會進入國家隊。 可在2001年的一次訓練當中, 李莎莎不幸受傷, 不得不離開國家隊。 在養傷期間, 她進入日本常葉學園短期大學進修語言, 2003年傷癒之後, 她進入日本女子體育大學打球,

由於表現出色, 就留在日本聯賽效力。

2006——2007賽季, 李莎莎受到邀請回到中國, 加盟WCBA山 東隊。 她在山東隊的表現還比較出色, 是球隊的首發球員。 07-08賽季, 李莎莎有加盟雲南女籃, 場均11分5.5個籃板表現尚可。 隨後李莎莎回到日本繼續求學,

直到2009年大學畢業。 李莎莎取得日本國籍, 改名為川村李沙。 她留在日本繼續發展, 加盟日本女子職業聯賽的日本Chanson化妝品公司俱樂部隊, 是球隊的主力球員。 2010年3月, 日本籃球協會宣佈川沙李村入選日本女籃國家隊。

不過, 川沙李村在日本的事業也並非一帆風順。

2011年公司將她解雇, 隨後她與公司進行了漫長的訴訟, 以不當解雇為由請求賠償。 直到2013年雙方才達成和解。

對於她改名並加入日本國家隊的行為, 國內很多球迷表示不能理解, 對她進行批評和指責。 川村李沙得知這些批評, 只是說自己年紀大了, 在國內也沒有什麼機會, 在日本打球只是向繼續自己的籃球生涯。 而國內籃球名宿鄭海霞也表達了對李莎莎行為的理解:“我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說明這個姑娘對籃球十分執著, 可能是因為國內沒有給她更多的發展空間, 她才會去其他地方尋求機會。 畢竟誰都要生存的, 要生存得更好。 所以我認為她是無可厚非的, 很正常。 ”不過, 她也告誡了李莎莎:“你加入哪個國家不是關鍵,

重要的是不能忘記自己的祖國, 不能做侵害祖國利益的事情, 而且要提高自己的修養”。

小山智麗

事實上, 我國現在大量的人才外流現象並非偶然現象。 由於體育行業被牢牢地限制在體制之內, 許多人才可能並沒有得到公平的機會進入國家隊這個金字塔尖。 而一旦進不了國家隊,對一個普通運動員來說自己的職業生涯可能就非常危險,既沒有高水準的訓練,也缺乏一個合適的表現機會,而一旦遭遇傷病甚至退役之後,他們的生活都難以保障。在這樣的情況下,當一些國家為這些運動員提供一份比較好的待遇時,他們往往會選擇接受。拋開待遇,還有的球員只是希望能夠參加一些頂級比賽而加入國外。典型的比如兵乓球,在國內的競爭太過激烈,很多運動員就會轉戰日本韓國甚至歐美國家,這樣他們就有機會參加國際比賽。不論他們加入哪個國家,就如鄭海霞所說,都不要做侵害祖國利益和傷害民族感情的事情,就如當年何智麗大喊“呦西”擊敗鄧亞萍奪冠,對中國人們是一種巨大的傷害,而這種傷害遠非丟失冠軍這麼簡單。

而一旦進不了國家隊,對一個普通運動員來說自己的職業生涯可能就非常危險,既沒有高水準的訓練,也缺乏一個合適的表現機會,而一旦遭遇傷病甚至退役之後,他們的生活都難以保障。在這樣的情況下,當一些國家為這些運動員提供一份比較好的待遇時,他們往往會選擇接受。拋開待遇,還有的球員只是希望能夠參加一些頂級比賽而加入國外。典型的比如兵乓球,在國內的競爭太過激烈,很多運動員就會轉戰日本韓國甚至歐美國家,這樣他們就有機會參加國際比賽。不論他們加入哪個國家,就如鄭海霞所說,都不要做侵害祖國利益和傷害民族感情的事情,就如當年何智麗大喊“呦西”擊敗鄧亞萍奪冠,對中國人們是一種巨大的傷害,而這種傷害遠非丟失冠軍這麼簡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