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論壇綜述:製造業全球佈局新趨勢_手機財新網|經濟

【財新網】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 於2017年3月18-20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 其中3月18日經濟峰會, 分組會(I)會場一討論的題目是“製造業全球佈局新趨勢”。 本節討論由美國UL公司總裁、首席執行官偉廉仕主持。 與會嘉賓分別為聯合技術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賀國瑞, 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志平, 施耐德電氣集團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趙國華, 中國中車集團公司總經理奚國華,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許立榮, 河鋼集團董事長于勇。

在本節討論中, 美國UL公司總裁、首席執行官偉廉仕表示, 全球製造業佈局的變遷會改變未來20年的全球佈局, 現在出現了很多新概念, 例如先進製造、德國工業4.0等, 這些都會改變製造業的整體面貌, 影響到各個行業, 也會加劇競爭。 這不僅限於美國和歐洲的企業, 中國企業業也面臨競爭, 尤其是在低附加值方面同樣面臨競爭壓力。 中國政府和世界各國政府應該如何考慮製造業全球佈局的新趨勢, 如何通過自己的科學決策來更好地應對不斷變化的產業格局。

聯合技術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賀國瑞提出, 全球化和自由貿易改變了全球, 50年來, 全球經濟擴大了6倍, 人均收入增長了3倍。 員工的人均產出增長了約2.5倍,

並降低了貧困發生率。 1981年, 全球貧困率是42%, 現在降至10%, 中國已有3.5億人因為全球製造和自由貿易脫貧。 目前, 全球80%的貿易都是通過全球供應鏈來實現的。

中國一直在為全球製造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中國有技能嫺熟的工人和龐大的市場。 很多全球化公司的大部分收入和員工都集中在中國。 比如, 聯合技術公司在中國有850個生產基地, 員工人數達到23000人;同時, 中國在其全球供應鏈中起到樞紐的作用, 為全球各國提供產品和服務。

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志平表示, 過去30年, 由於中國的快速崛起, 全球的製造業佈局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因為中國的低成本和龐大的市場改變了這一佈局。 西方發達國家把終端技術和產品大量地遷移到中國。

同時, 高端的裝備和技術仍然留在他們的國內。 同時, 大力發展服務業, 有一些脫實向虛的趨勢。 過去幾十年形成了這樣的變化。

現在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提出回歸實業, 歐洲也在實施再工業化, 希望回到世界製造業中心的位置。 中國這些年的發展, 也正在從過去的低端製造邁向中高端, 中國的製造業本身也在強勁地發展。

宋志平認為美歐國家的一些領導人主張逆全球化, 想把市場封閉, 自己搞製造業的想法是實現不了的。 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是一個必然。 中國製造業有三個趨勢, 第一中國正在從製造業大國邁向製造業強國;第二, 中國企業正在跟西方公司高度合作, 第三, 中國正在從“世界工廠”變成“世界是中國的工廠”。

中國的“走出去”會進一步改變製造業的全球格局。 中國人的“走出去”是合作的心態, 而不是簡單的競爭的心態, 要跟大家共同發展, 要給當地經濟做貢獻, 要和當地的企業密切合作, 跟當地的人民友好地相處, 這正是習主席講的“親誠惠容”, 用這種方式“走出去”才能達到全球經濟的平衡。

宋志平說, “平衡才好, 不是說你大我小”, 大家共同支持全球化和全球的均衡。 這才是全球格局下一步要重點考慮到的問題。

施耐德電氣的董事會主席趙國華先生提出, 製造業技術的發展, 促使現在的供應鏈更加定制化和個性化, 過去很多企業在三四十年可能只有一個產品或者幾個產品, 現在他們需要考慮多個使用者的需求、個性化的需求,

以及快速的供應。

中國中車集團公司總經理奚國華表示, 當前全球經濟反全球化思潮日益抬頭, “黑天鵝事件”不斷發生, 形成了“黑天鵝湖”, 給企業全球化蒙上了陰影, 全球化的模式正在進入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重新平衡的時期。 全球製造業的發展趨勢呈現出新的“四化”的特徵:一是壁壘化。 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抬頭, 人才、商品、資本自由流動的壁壘愈發明顯;二是智能化。 “互聯網+製造業”深度融合, 製造業傳統競爭優勢正在消失, 塑造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三是梯隊化。 高端製造業逐步向發達國家回流, 低端製造業向發展中國家分流, 全球製造業分工競爭的態勢正在加劇。 發展中國家、新興國家的梯隊格局逐步形成;四是多極化。各經濟體對全球價值鏈的依賴程度提高,全球價值鏈被發達國家壟斷的局面正在逐漸打破,價值鏈重構的步伐不斷加快。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許立榮表示,製造業與航運、物流企業之間的跨界融合將不斷增強。製造業全球佈局的調整將深刻影響著全球航運的佈局。隨著消費市場的回流,智慧製造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全球消費者需求的不斷擴大和升級,製造業所需要的綜合全球物流的配套要求越來越高。因此,航運與製造業之間的跨界融合將不斷深化。航運與製造業將形成融合、物流、製造、貿易、金融為一體的“製造+航運物流供應鏈”的生態圈。同時,這對全球航運本身來講也是非常難得的機會,也是提升價值和能力的機會。通過打造新的產品,突破傳統行業邊界,向航運的兩端高附加值延伸,這將會給全球的製造業提供更好的保障。

河鋼集團董事長于勇表示,中國在過去大多以低成本的出口和外部資金的引進為主。但是,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增長、中國資本的積累、技術進步的提升,特別是中國經濟體量的加大,這條路越來越難了。恰恰在這個時期,中央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河鋼恰恰搭上了這個快車。按照我本人的理解,“一帶一路”無外乎就是資本輸出。如果說30年以前中國的經濟發展是以產品輸出和勞動力輸出為主的話,那麼未來,中國在全球的輸出應該是以資本和技術輸出為主。■

發展中國家、新興國家的梯隊格局逐步形成;四是多極化。各經濟體對全球價值鏈的依賴程度提高,全球價值鏈被發達國家壟斷的局面正在逐漸打破,價值鏈重構的步伐不斷加快。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許立榮表示,製造業與航運、物流企業之間的跨界融合將不斷增強。製造業全球佈局的調整將深刻影響著全球航運的佈局。隨著消費市場的回流,智慧製造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全球消費者需求的不斷擴大和升級,製造業所需要的綜合全球物流的配套要求越來越高。因此,航運與製造業之間的跨界融合將不斷深化。航運與製造業將形成融合、物流、製造、貿易、金融為一體的“製造+航運物流供應鏈”的生態圈。同時,這對全球航運本身來講也是非常難得的機會,也是提升價值和能力的機會。通過打造新的產品,突破傳統行業邊界,向航運的兩端高附加值延伸,這將會給全球的製造業提供更好的保障。

河鋼集團董事長于勇表示,中國在過去大多以低成本的出口和外部資金的引進為主。但是,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增長、中國資本的積累、技術進步的提升,特別是中國經濟體量的加大,這條路越來越難了。恰恰在這個時期,中央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河鋼恰恰搭上了這個快車。按照我本人的理解,“一帶一路”無外乎就是資本輸出。如果說30年以前中國的經濟發展是以產品輸出和勞動力輸出為主的話,那麼未來,中國在全球的輸出應該是以資本和技術輸出為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