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大豐新豐:讀懂群眾表情包 把群眾“怒氣”變成發展朝氣

【鹽阜網訊】:大豐新豐鎮同豐村, 新栽的竹海吐出了嫩葉, 鬱鬱蔥蔥的一片。 老街居民王國政每天跑步從這經過, 都要駐足幾分鐘, 看看不同的變化。 在他眼裡, 一個新的自然景點正在成長, 就像5年前的荷蘭花海。

竹海是新豐鎮“一片林”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年該鎮已完成成片造林7000畝、新建農田林網2000畝, 全面完成年度“一片林”工程建設任務。 鎮黨委書記李實業說, 多到群眾中走走看看, 讀懂他們的“表情包”, 用好他們的“綠智慧”, “一片林”戰略工程就能更好地落地生根。

把群眾“怒氣”變成發展朝氣

“養殖戶倒是發財了,

可是左鄰右舍就該聞臭氣捉蒼蠅嗎?”3月14日, 該鎮太興村五組村民圍著進村走訪的機關幹部大倒苦水, 言語間一片“怒氣”。

群眾的責問不時在李實業耳畔迴響。 當天下午, 他就讓駕駛員開車帶著自己, 沿226省道又走了一遍。 打開車窗, 隨風飄來的是陣陣惡臭;關上車窗, 撲面而過的是破敗雞舍。 李實業坐不住了。 隨後兩天內, 他先後組織召開太興村村民代表座談會、農口工作人員座談會, 結合正在規劃建設中的鬥龍港生態組團開發需要, 集思廣益形成了一個拆除養殖場、建設儲綠基地的工作方案。

兩個月時間, 該鎮拆除13戶養殖場, 建成4000畝連片儲綠基地, 百姓們紛紛點贊。 村裡群眾說, 身邊的“臭氣罐”, 變成了“大氧吧”, 他們心裡高興;沿線群眾說,

大煞風景的破雞舍, 變成了風光無限的景觀帶, 看著都舒服。 群眾心裡更開心的是, 這兩年苗木市場低迷, 儲綠基地的建設解決了他們“賣苗難”的難題。

鎮工業園區的幾片專案用地因為產業定位問題暫時閒置下來。 附近群眾感覺“荒著浪費”, 紛紛指責地方黨委政府工作不到位。 該鎮也及時將它們建成儲綠基地, 不僅提升了園區環境, 也為所在村組增加了集體收入。

把百姓“怨氣”變成民生福氣

“都說經濟發展了, 民生改善了, 可我們連個健身鍛煉的地方都沒有!”4月20日, 又是一個黨員集中活動日, 金西村老黨員朱養山“怨氣”不斷。

群眾的訴求與該鎮機關幹部大走訪摸到的情況“無縫吻合”。 大走訪瞭解到,

金西村每天有數百名村民參與集中鍛煉, 因為沒有合適的場地, 只能臨時集聚在村部北邊一塊空地上。

民有所呼, 官有所應。 鎮村相關部門經過多次現場勘察和論證, 以森林村莊創建為契機, 在村民常集中的地方流轉20畝土地, 添置部分健身器材, 為群眾打造一個適宜鍛煉的綠化小節點。 而今工程已經結束, 夜幕降臨, 村民三三兩兩地向綠化廣場集中。 大家在感謝黨委政府濃濃民生情懷的同時, 也增添了一份愛綠護綠的責任心。 按照“因地制宜, 見縫插綠”的思路, 金西村今年新栽各類苗木2.3萬株, 建成農田林網示範片2000畝, 沒有一棵“無主樹”。

大四河貫穿新豐, 集鎮段西岸卻成了露天垃圾場, 引發百姓不滿。 該鎮多次組織沿線居民和企業座談,

因地制宜規劃建設了一片親水遊園。 小橋流水, 大樹綠地, 構成一道美麗風景。 法治、計生等主題文化的融入, 又增添遊園更多內涵。

把百姓“喜氣”變成致富財氣

“抱孫子, 抱孫子了!我得去栽片‘子孫竹’!”3月6日, 該鎮永躍村老黨員倪東生顯得特別高興。

群眾家裡添了丁, 往往會栽上一片竹。 “竹子傳根”的民俗流傳了好多年。 “可惜的是, 竹子長得快, 但利用率並不高。 要是能用起來就好了。 ”群眾無意間向前來走訪的黨員幹部說起了“心事”。 言者無意, 聽者有心。 該鎮林業部門一調查, 全鎮30個村, 竹子保有量高達100萬株。 在認真聽取集鎮綠化規劃專家的意見後, 該鎮決定將全鎮竹資源集中起來, 建設千畝竹海, 打造新的旅遊景觀。

永躍村村民向竹海提供了3萬多株竹子, 每株5元的價格讓群眾感覺很高興。

根據該鎮的構想, 隨著更多配套服務專案的建設, 竹海將和建設中的荷蘭花海、省園博園、城市森林公園一起, 成為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生態後花園、健康養生地和休閒度假區。 到時候, 天南地北的遊客到新豐, 不僅可以看到連片的鬱金香, 還能到竹海進行一場爽透身心的“深呼吸”。

今年“植樹節”前後, 進村入戶“大走訪”的各級幹部為該鎮貧困戶栽種了各類果樹。 為把好事做好, 鎮林業部門組織力量挨家逐戶發放栽植技術“明白紙”, 並邀請南京大學教授作現場輔導, 確保這些果樹能成為群眾的“致富樹”。 (大豐日報 記者 蔡劍濤 通訊員 黃衛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