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中國政商探討實業興國 塑造特色商業文明

中新社南通3月17日電 (記者 劉長忠) 張謇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實業家、教育家。 為進一步挖掘張謇的創新實幹精神, 推動實業興國, 塑造中國特色商業文明, “張謇大生論壇”17日在江蘇南通舉行。

張謇1895年在南通通海地區創辦了大生紗廠。 在宣導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的30年的身體力行中, 成功地創造了包括輕紡、重工業、墾牧、運輸、金融等企業體系。 被譽為中國現代化事業的開拓者和先驅。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文化學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潘岳在論壇上指出, “張謇精神”留給當代中國企業家三點啟示:一是,

以民族復興為己任, 與國家戰略相結合, 衝破技術和資本壁壘, 夯實民族復興的物質基礎;二是,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須依靠實體經濟, 企業家應當自覺推動中國製造的科技創新轉型升級, 不能醉心於玩空手道、製造泡沫, 成為操縱市場的金融寡頭;三是, 塑造中國特色商業文明, 既遵循現代工商業邏輯又秉持傳統義利原則;既追求企業經濟效益, 又講求社會責任擔當。

潘嶽稱, 中國經濟體量不斷增大, 階層結構不斷衍化, 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利益訴求更加多元。 需要在“張謇精神”激勵下, 深化供給側改革, 凝聚實業興國共識。

出席論壇的企業家徐冠巨、馮侖、戴志康等表示, 張謇是中國歷史上名副其實的社會企業家,

是彌足珍貴的道德財富。 張謇精神對當代中國企業家有深刻啟示, 可以從商業文明的比較視野探索全球善商的實踐可能性。 當大力弘揚張謇“實業報國”精神, 堅守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和群體意識, 致力全面振興中國實體經濟, 深入挖掘和學習張謇的愛國實踐, 指導當代民營企業的發展。

學者溫鐵軍、羅志田、高全喜等指出, 張謇一生均在思考國家富強和統一之道, 以實業為母, 以教育為父, 採用經濟和教育及社會改良的辦法, 其產業收益全都用於當地的社會福利建設、教育建設、基本建設, 系統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本次論壇由《文化縱橫》雜誌社主辦, 旨在進一步挖掘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張謇及其代表的一代民營企業家的歷史軌跡,

弘揚其當代意義。 張謇嫡孫、原全國工商聯常務副主席張緒武等出席。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