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線下學堂?星巴克?Today at Apple的終極目的還是零售

蘋果要做“線下學堂”的事情你們可能聽說了。

今年4月, 蘋果就透露將在Apple Store 中提供 Today at Apple 教育課程。 4月17日, 蘋果正式公佈了Today at Apple計畫。 從這一天開始, 蘋果將在全球範圍內的495家門店中推出這一線下免費活動, 這一活動有些像小型校園, 其中的“互動課程”主題涉及照片、視頻、音樂、程式設計、藝術和設計等, 課程數量估計會超過4000堂。

線上下活動中, 不管是藝術活動、個人創意工作坊還是針對攝影、視頻、音樂和程式設計等的講座, 都會有蘋果公司的Creative Pro來帶領。 除了固定課程, 部分指定城市還會邀請世界級藝術家、攝影家和音樂家等,

提供專業性更強的講座等。

Hip-Hop製作人RZA曾經在布魯克林的蘋果店開設講座。 圖片來自Apple

這並不是蘋果第一次涉水此類型的線下活動。 此前, 蘋果就開展過“零售店天才吧”的小型活動。 用戶提前在官網上預約位置, 就可以在指定時間前往“上課”, 活動大多是教你怎麼用蘋果的產品和軟體,

比如怎麼剪輯視頻、處理圖片等, 講師基本都是零售店的工作人員。

不過, 這次的Today at Apple的課程系統更加完整、針對的人群也更廣泛。 蘋果在官網中表示, 課程內容面向各種技能水準和年齡層的用戶, 比如喜歡攝影的用戶可以選擇攝影課程, 學些手機攝影技能;除了室內基礎課程, 還有進階版的戶外“光影漫步”實踐。 另外, 有專門面向教育工作者的“相約星期二”活動, 用戶們可以瞭解怎麼將蘋果新技術用到課堂教學上。 週末還有以家庭為單位的“課外一小時”活動, 鼓勵家庭成員共同來學習音樂創作、機器人程式設計等課程。 除了課程內容有所不同, 講師們也有所變化, 除了經過培訓的蘋果員工,

還有世界級的藝術家、攝影家和音樂家等。

與此同時, Apple Store的陳列和佈局也跟著進行了變動, 幾乎所有的零售店都會增加新的互動顯示幕、座椅和音響設備。 在全球範圍內大約有100家的旗艦店會進行改造, 以開闢出專門的區域用於演講。

比如, 36氪月初報導過, 在華盛頓卡內基圖書館改造成的Apple Store 零售店中, 為了開展Today at Apple活動, 在卡內基圖書館原先的藏書處, 蘋果計畫建設一個名為“天才樹叢”(Genius Grove)的銷售空間, 引入綠樹植被, 曾經的閱覽室也將被用來供使用者探索蘋果產品。

卡內基圖書館位於美國首府華盛頓的弗農廣場, 由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出資建設, 距今有一百多年歷史

而位於三藩市聯合廣場的Apple Store的二層也全部拆掉了貨架, 變成了一個純粹的交流場所, 還擺上了巨大的螢幕和方方正正的座椅。

不過, 整了這麼多文藝氣息濃厚的活動, 除了讓用戶有機會將自己的興趣或者技能提高到一個新的水準, 蘋果零售店的最終目標顯然還是要賣貨。 就像其官網透露的那樣, 活動的目的是為Apple使用者提供更好的體驗, 為了創造更多的機會讓顧客可以接觸到Apple的產品和配件, 同時可以讓他們可以更深入地瞭解Apple產品的功能特色。 總而言之, 這一系列的活動依然是蘋果線下行銷的一部分。

蘋果零售店要變成星巴克?

“ 如果95後約人見面時能說“我們 Apple Store 見”, 那蘋果就成功了。”

負責整個Today at Apple專案的蘋果零售高級副總裁、Burberry前CEO Angela Ahrendts強調,希望Apple Store未來可以成為像星巴克一樣約會碰面的地方。在她看來,“建築本身是硬體,而軟體是店裡發生的一切。蘋果正在打造一個現代化的城市廣場。我們希望這裡的每個人都能互相交流,探索新的事物,或將技能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這反映了蘋果一直以來的零售思路,即零售店的功能本來就不僅僅是單純地售賣商品,而是留住用戶,讓他們樂在其中,然後產生消費。這一思路可以說是約伯斯時代的精髓所在。

2001年,約伯斯在美國維吉尼亞開了第一家蘋果零售店。當時,眾多類似的線下電器零售店已經紛紛倒閉,這一開店舉措並不被看好。在第一家Apple Store開業時,約伯斯就表示,希望給消費者提供簡便易用的iMac,還談到了蘋果產品的銷售和消費者的家庭及個人生活分不開,而後者可能涉及電影、音樂、照片以及親子教育。這意味著,蘋果不僅僅要銷售產品,更要走進使用者數位生活的中心。

約伯斯當時表示,電腦零售生意不僅僅只關乎銷量,還要提供優質的購買體驗和服務。並不是所有的使用者都對電腦或者智慧手機瞭若指掌,因此作為硬體的供應商,應該給用戶提供一個舒適的地方,讓他們可以在其中瞭解、挑選、討論和學習和這些產品有關的東西,同時還能為他們答疑解惑,提供幫助。

為此,在零售店的設計上,蘋果店面的佈局設計必須讓顧客覺得是被邀請的。基於這種理念,其選址和建築設計在1.0到2.0的升級過程中,雖然不斷在改變,但基本還是踐行以上的理念。

在1.0時代的Apple Store,我們更多的印象是巨大的玻璃落地幕牆,巨大的白色蘋果和旋轉樓梯等。雖然門店設計風格也很鮮明,但似乎總是有些無趣。到2.0時代,蘋果線上下零售店的設計和選址上加入了更多的思路,常常因為其獨特的設計而成為地標性建築。比如,選址上有紐約中央碼頭的餐廳、布魯克林的磚頭店、130年前的一家巴黎銀行、華盛頓的卡內基圖書館等。

比如,這家蘋果店位於紐約中央車站(Grand Central)的東側陽臺上,其白色的蘋果標識也在流動的客流中變得越來越深入人心。中央車站是紐約最繁忙的車站之一,開通於1871年。

位於紐約中央車站(Grand Central)的蘋果店

而這家蘋果零售店位於柏林,於2013年5月開業,曾是一個劇場,蘋果在原有風格之上進行了翻修。這家零售店依舊保留了建築原先的演出和集會功能。

蘋果位於柏林的一家零售店

這家位於上海的蘋果店,有環形下沉臺階入口和玻璃外牆,形式上有點像貝聿銘設計的法國盧浮宮博物館入口。

蘋果上海零售店

而除去選址,蘋果還在設計上別出心裁,比如在即將開業的新加坡零售店中,完全採用太陽能供電。而在新開的迪拜零售店中,除了在店中種上真實的樹木,增強門店的“社區感”,蘋果還在門店中安排了一個藝術長廊。這些標新立異的獨特元素,無疑有助於將使用者吸引到線下,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實際感受和觸摸產品。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零售生意並不好做。消費者們變得越來越宅,通過在網上進行滑鼠點擊就可以在幾日之內拿到想要的產品,那為什麼還要出門呢。對蘋果來說,不論是在門店建築和設計上發力,還是通過此次的線下“學堂”活動,無疑都是引流的方式。

蘋果財報顯示,近幾個季度,其硬體比如iPhone和iPad的出貨量相比之前出現大幅下滑,但服務營收一直保持穩步增長,且增幅明顯。

對蘋果來說,在創新有限的情況下,現在的硬體銷售情況確實不太好,急需服務營收來拉一把力。更像是蘋果軟體服務推廣方式的Today at Apple,所沿襲的零售思想雖然有點古老,不過也許真的能夠發揮些功效呢。

那蘋果就成功了。”

負責整個Today at Apple專案的蘋果零售高級副總裁、Burberry前CEO Angela Ahrendts強調,希望Apple Store未來可以成為像星巴克一樣約會碰面的地方。在她看來,“建築本身是硬體,而軟體是店裡發生的一切。蘋果正在打造一個現代化的城市廣場。我們希望這裡的每個人都能互相交流,探索新的事物,或將技能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這反映了蘋果一直以來的零售思路,即零售店的功能本來就不僅僅是單純地售賣商品,而是留住用戶,讓他們樂在其中,然後產生消費。這一思路可以說是約伯斯時代的精髓所在。

2001年,約伯斯在美國維吉尼亞開了第一家蘋果零售店。當時,眾多類似的線下電器零售店已經紛紛倒閉,這一開店舉措並不被看好。在第一家Apple Store開業時,約伯斯就表示,希望給消費者提供簡便易用的iMac,還談到了蘋果產品的銷售和消費者的家庭及個人生活分不開,而後者可能涉及電影、音樂、照片以及親子教育。這意味著,蘋果不僅僅要銷售產品,更要走進使用者數位生活的中心。

約伯斯當時表示,電腦零售生意不僅僅只關乎銷量,還要提供優質的購買體驗和服務。並不是所有的使用者都對電腦或者智慧手機瞭若指掌,因此作為硬體的供應商,應該給用戶提供一個舒適的地方,讓他們可以在其中瞭解、挑選、討論和學習和這些產品有關的東西,同時還能為他們答疑解惑,提供幫助。

為此,在零售店的設計上,蘋果店面的佈局設計必須讓顧客覺得是被邀請的。基於這種理念,其選址和建築設計在1.0到2.0的升級過程中,雖然不斷在改變,但基本還是踐行以上的理念。

在1.0時代的Apple Store,我們更多的印象是巨大的玻璃落地幕牆,巨大的白色蘋果和旋轉樓梯等。雖然門店設計風格也很鮮明,但似乎總是有些無趣。到2.0時代,蘋果線上下零售店的設計和選址上加入了更多的思路,常常因為其獨特的設計而成為地標性建築。比如,選址上有紐約中央碼頭的餐廳、布魯克林的磚頭店、130年前的一家巴黎銀行、華盛頓的卡內基圖書館等。

比如,這家蘋果店位於紐約中央車站(Grand Central)的東側陽臺上,其白色的蘋果標識也在流動的客流中變得越來越深入人心。中央車站是紐約最繁忙的車站之一,開通於1871年。

位於紐約中央車站(Grand Central)的蘋果店

而這家蘋果零售店位於柏林,於2013年5月開業,曾是一個劇場,蘋果在原有風格之上進行了翻修。這家零售店依舊保留了建築原先的演出和集會功能。

蘋果位於柏林的一家零售店

這家位於上海的蘋果店,有環形下沉臺階入口和玻璃外牆,形式上有點像貝聿銘設計的法國盧浮宮博物館入口。

蘋果上海零售店

而除去選址,蘋果還在設計上別出心裁,比如在即將開業的新加坡零售店中,完全採用太陽能供電。而在新開的迪拜零售店中,除了在店中種上真實的樹木,增強門店的“社區感”,蘋果還在門店中安排了一個藝術長廊。這些標新立異的獨特元素,無疑有助於將使用者吸引到線下,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實際感受和觸摸產品。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零售生意並不好做。消費者們變得越來越宅,通過在網上進行滑鼠點擊就可以在幾日之內拿到想要的產品,那為什麼還要出門呢。對蘋果來說,不論是在門店建築和設計上發力,還是通過此次的線下“學堂”活動,無疑都是引流的方式。

蘋果財報顯示,近幾個季度,其硬體比如iPhone和iPad的出貨量相比之前出現大幅下滑,但服務營收一直保持穩步增長,且增幅明顯。

對蘋果來說,在創新有限的情況下,現在的硬體銷售情況確實不太好,急需服務營收來拉一把力。更像是蘋果軟體服務推廣方式的Today at Apple,所沿襲的零售思想雖然有點古老,不過也許真的能夠發揮些功效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