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小學生體檢“雷區”要徹底“排雷”

在校中小學生每年要接受一次健康體檢, 費用由學校公費承擔。 這是為青少年健康著想的大好事。 然而, 央視的315晚會曝光了這麼一件事情, 一家近視產品銷售公司竟然獲取了體檢的資格, 從而搜集了134280條學生資訊, 用以向家長販賣近視矯正產品——角膜塑形鏡。 這真是一件“細思極恐”的事情。 (3月17日騰訊網)

中小學生每年體檢是一項教育福利, 也是一項義務教育的常規動作。 通過體檢, 篩查出中小學生在成長發育過程中存在的各項問題, 比如眼睛近視與否, 牙齒是否有蛀牙, 脊柱是否變形, 身體發育成熟度等等指標,

這種體檢是摸清中小學生身體健康狀況的最基礎和真實資料, 也是國家針對此群體制定公共衛生政策的有力依據, 所以“真實”、“有效”是中小學生體檢活動組織的基本目標和要求。

既然是一項教育領域內的社會公共福利政策, 那麼按照一般性的理解, 體檢活動應該有教育部門和相關的政府公共衛生部門聯合組織, 並且在協力廠商的嚴格監督下, 對體檢的流程和效果進行嚴格評估, 如果不達標, 那麼在下一年的體檢合作中, 教育部門可以進行再招標, 讓符合標準的公共衛生機構參與進來。

但讓人遺憾的是, 從3.15晚會曝光的情況來看, 地方的一些個體的公司參與到了教育系統的中小學體檢中,

並且以“鄭州市中小學近視防治中心”這樣類似官方的旗號進校園推銷近視矯正產品, 如果說這裡面沒有什麼勾連, 估計真的是“鬼才信”呢……

一個沒有任何專業背景的非官方機構能夠在中小學體檢活動中順利拿到“入場券”, 這其中的能量也頗為“可圈可點”, 但是對於中小學生來說, 卻帶來了不小的安全隱患。

一方面是這種商業機構參與中小學生體檢讓體檢走了樣, 變了味, 一些體檢變成了赤裸裸的走過場和體驗式行銷的“情景劇”, 另一方面社會上的商業機構通過體檢掌握了中小學生的個人資訊和家長聯繫方式, 這些資訊的高價值誘惑會讓相應的商業機構按捺不住, 用資訊換利益的事情非常可能發生。 這樣的體檢很可能會成為中小學生個人資訊安全的“雷區”。

因此, 對於中小學生體檢的亂象, 教育部門應該組織一次專項檢查, 對各地中小學的體檢進行一次徹底的摸底排查, 評估各地體檢品質, 對參與體檢的公共衛生機構的資質進行嚴格審查, 並嚴禁任何形式的推銷, 讓體檢真的回歸身體檢查, 而不是像一些賣保健品的不法人員坑蒙老人那樣, 設置各種行銷陷阱, 讓家長和學生頻頻中招。

中小學生的體檢費用來自公共財政, 這筆錢怎麼花, 應該有嚴格的監督, 保證這筆費用能真正用到實處, 而不是隨便找一家“懂事”的商業機構, 以合作的方式走個過場, 這既是對中小學生健康的不負責, 也是對公共財政花費的不認真,

必須慎之又慎。

基於此, 筆者認為, 有必要對中小學生的體檢“雷區”組織一次“排雷”作業, 認真排查清除體檢中的利益“風險點”, 讓中小學體檢重新回到正常的軌道上。 (王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