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疆銀監局兩日連發17張罰單

北京商報訊對於銀行資金流向哪兒、怎麼轉、有無違規, 已是今年監管重點盯防和排查的對象, 隨之開出的罰單也越摞越高。 5月16日-17日, 新疆銀監局連續兩天公示17張罰單, 銀行的信貸和票據業務依然是“重災區”。

其中, 新疆銀監局在5月16日一口氣披露了15張罰單, 銀行共計被罰95萬元, 相關責任人共計被罰22萬元。 被罰的銀行包括工行石河子分行、華夏銀行烏魯木齊分行、浦發銀行烏魯木齊分行和中信銀行烏魯木齊分行, 違規事由多集中在信貸和票據業務上。

5月17日, 新疆銀監局再次披露了2張罰單。 巴楚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及理事長周強分別被罰20萬元、8萬元,

原因為當事人未對貸款用途及流向進行嚴格控制, 且違規發放借名貸款, 員工行為排查不盡職。

自處罰資訊更加公開透明後, 銀行吃“板子”已經不是新鮮事。 有統計顯示, 銀監系統今年已開出540多張罰單, 超過去年總量。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 5月15日, 池州銀監局剛給徽商銀行開了20萬元罰單, 原因是該行貸款資金轉存定期存單用於票據業務質押;5月10日寧波銀監局更是開出760萬元的“大單”, 公示了對工行寧波分行、農行寧波分行等8家銀行的處罰。

梳理這些罰單也不難發現, 信貸和票據業務是名副其實的“重災區”。 除了上述的資訊外, 寧波銀監局760萬元罰單中受罰最多的是象山縣農信社,

違規事項包括“授信准入管理不審慎;貸款資金管理不到位, 存在以貸還貸、以貸收息問題”等, 罰款金額高達22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 這些罰單很多都是在今年開出的, 也就是說, 監管已經開始肅清亂象, 為何銀行還會鋌而走險?有業內人士總結, 從信貸業務來看, 信貸違規意圖不外乎兩點:“為了賺錢財迷心竅, 為了填坑狗急跳牆。 ”對於前者很容易理解, 即貸款會為銀行帶去收益。 對於後者, 有接近銀行業的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銀行可能也有一些無奈在其中。

該人士介紹, 在新增業務中, 銀行已經做得相對審慎並且單一化了很多。 新發放的一些貸款不少是銀行在“歷史沿革”下進行的, 比如前期簽訂了數年合同,

並且已經放了貸, 後期續貸一方面是維持協定,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企業不要因此“斷流”產生違約, 那樣銀行損失會更多。

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從票據業務來看, 去年末多起票據案已暴露出銀行在票據審核、流轉、保管等環節都存在漏洞。 而且票據業務其實已衍生出一個產業鏈, 票據可以貼現, 加上銀行承兌信用度高, 因此可以操作出好多層面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