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視頻|何以繁花——上海文藝青春之歌 4 跑道,擂臺,生末淨旦醜的青春

核心提示:京劇, 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 一直以來特別注重人的傳承。 幾代優秀京劇表演藝術家都是在舞臺上經歷嚴格地鍛煉、淘汰, 在傳承的過程中成長起來。 因此, 根據傳統行當的自身成長規律, 利用現代人才激勵機制, 上海京劇院從2011年開始推出了“青春跑道”青年演員五年培訓計畫。 今年, “青春跑道”迎來了第二季, 在延續“金字塔式”培養理念基礎上, 引入了競爭機制。

京劇, 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 一直以來特別注重人的傳承。 幾代優秀京劇表演藝術家都是在舞臺上經歷嚴格地鍛煉、淘汰,

在傳承的過程中成長起來。 因此, 根據傳統行當的自身成長規律, 利用現代人才激勵機制, 上海京劇院從2011年開始推出了“青春跑道”青年演員五年培訓計畫。 今年, “青春跑道”迎來了第二季, 在延續“金字塔式”培養理念基礎上, 引入了競爭機制。
5月10日, 上海京劇院的京劇演員正在排練京劇《上天臺·打金磚》, 參加排練的全是青年演員。 對他們來說, 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根據自身條件和天賦, 在舞臺表演上找到自己適合的位置。 2011年至2015年, 上海京劇院策劃了第一季“青春跑道”——青年演員的五年培訓計畫, 有板有眼選尖子育名角兒, 除了名師任教, 藝術把關, 還有大量的演出鍛煉機會。
藍天,
青年余派老生演員, 一個月前剛獲得上海白玉蘭戲劇獎, 他說這正是得益于第一季“青春跑道”中的集訓練功。
回憶起自己參加第一季青春跑道, 藍天表示:雖然已經“棄武從文”很多年, 在青春跑道和大家一起練功, 就比自己練格外有勁, “在裡面學習到了文戲, 學習到了武戲, 還能和大夥有這麼一個很好的合作。 ”

董洪松

如今, 藍天是能文能武, 昆亂不擋。 與他同齡的花臉演員董洪松甚至連續兩次參加了“青春跑道”。
“為什麼第二季還參加, 這是寶貴的實踐機會啊。 ”董洪松說:“有了這種再提高和再進步, 我才有機會現在能跟我們院的藝術家尚長榮老師學習他的三部曲。 ”

趙宏運

25歲的武生演員趙宏運是第二季“青春跑道”中最年輕的一個青年。 他戲校畢業進入上海京劇院才2年。 專攻武生行當的他, 也會在舞臺上扮演老生, 跑跑龍套。 他表示:“只要在臺上滾就會有收穫不管來什麼活。 ”
入行多年的青年演員期待的是名師教學, 而剛入行的年輕演員則希望通過“老法師們”的眼光幫自己“分行歸路”。 第一季青春跑道上演員們獲得了累累成果。 這第二季, 大家在一開始的擂臺賽上就使出了十八般武藝。

擂臺賽現場觀眾投票

比唱念、身段、表演、對角色的把握, 報名參賽的青年演員56人, 其中90後演員19人, 每人演出一個折子戲。 九場比賽, 每場設立40人的大眾評審團。 與眾不同的是, 擂臺賽是將不同行當放在一起比賽。

陳少雲等專業評委

上海京劇院院長單躍進介紹:“這樣的話可看性比較強,尤其是觀眾評委,它的參與性就更強。同時我們還有一條專業評價。我們從全國各地請了十幾個專業老師這些老師經過認真分析他們能夠對於年輕成長進行相對客觀的評價。”

林沖夜奔劇照

戲曲界有著“男怕夜奔,女怕思凡”的說法,以此顯示《林沖夜奔》這齣戲一招一式、滿宮漫調的高難度。而在這次擂臺賽,包括趙宏運在內的三個青年演員不約而同都選了夜奔參加比賽。
“有兩位師哥也是用了這齣戲,能讓我更直觀地看這齣戲。”趙宏運說:“雖然它路子不一樣,但是它裡面的圓是一樣的,就在這個圓裡面,他們怎麼去體現這個人物,讓我更直觀地感受:原來還可以這麼演,可以在他們身上吸收很多養分經驗。”
擂臺賽上,演員們可能在上一場還是自己戲裡的主角,下一場就成了別人戲裡的跑龍套。這就是京劇院團所一直宣導的“一顆菜”的精神。

擂臺賽現場

戲劇舞臺表演是一個系統,“青春跑道”引入競爭機制,就是希望青年演員在競爭中揚長補短,多方面嘗試,找到自己最好的位置。當完成“青春跑道”集訓後,青年演員們還將參加多場彙報演出,積累演出經驗,擴大知名度。
“京劇發展離不開人才,人才需要經過系統專業、嚴格訓練。”單躍進說:“這種訓練又離不開舞臺的支撐。沒有舞臺的支撐,它只能是博物館的藝術,而不能活在觀眾當中。我們要追求京劇傳統藝術,同時它又是現代的藝術。”
這是一條從傳統藝術中開闢出的青春跑道,目標是傳統和青春能靠得近一點,再近一點。

陳少雲等專業評委

上海京劇院院長單躍進介紹:“這樣的話可看性比較強,尤其是觀眾評委,它的參與性就更強。同時我們還有一條專業評價。我們從全國各地請了十幾個專業老師這些老師經過認真分析他們能夠對於年輕成長進行相對客觀的評價。”

林沖夜奔劇照

戲曲界有著“男怕夜奔,女怕思凡”的說法,以此顯示《林沖夜奔》這齣戲一招一式、滿宮漫調的高難度。而在這次擂臺賽,包括趙宏運在內的三個青年演員不約而同都選了夜奔參加比賽。
“有兩位師哥也是用了這齣戲,能讓我更直觀地看這齣戲。”趙宏運說:“雖然它路子不一樣,但是它裡面的圓是一樣的,就在這個圓裡面,他們怎麼去體現這個人物,讓我更直觀地感受:原來還可以這麼演,可以在他們身上吸收很多養分經驗。”
擂臺賽上,演員們可能在上一場還是自己戲裡的主角,下一場就成了別人戲裡的跑龍套。這就是京劇院團所一直宣導的“一顆菜”的精神。

擂臺賽現場

戲劇舞臺表演是一個系統,“青春跑道”引入競爭機制,就是希望青年演員在競爭中揚長補短,多方面嘗試,找到自己最好的位置。當完成“青春跑道”集訓後,青年演員們還將參加多場彙報演出,積累演出經驗,擴大知名度。
“京劇發展離不開人才,人才需要經過系統專業、嚴格訓練。”單躍進說:“這種訓練又離不開舞臺的支撐。沒有舞臺的支撐,它只能是博物館的藝術,而不能活在觀眾當中。我們要追求京劇傳統藝術,同時它又是現代的藝術。”
這是一條從傳統藝術中開闢出的青春跑道,目標是傳統和青春能靠得近一點,再近一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