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甬創《花木蘭》國家大劇院首演 來看看木蘭造型百年演變

5月17日晚, 能容納2000余名觀眾的國家大劇院歌劇院掌聲陣陣, 大型民族舞劇《花木蘭》在此上演。 這是寧波市演藝集團與中央歌劇院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後出品的首台劇碼,

也是繼2009年《十裡紅妝·女兒夢》後, 又一部綻放在國家最高舞臺上的寧波原創舞劇。

寧波市演藝集團董事長鄒建紅說, 與中央歌劇院合作, 汲取地方優秀傳統文化並整合全國頂尖藝術創作資源, 舞劇《花木蘭》應運而生。

經過數月奮戰, 新版“女英雄”閃亮登場。 5月中旬, 《花木蘭》寧波試演好評如潮。

作為中國古典文化知名IP, 花木蘭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相比於過去的眾多版本, 舞劇《花木蘭》不僅擁有超高“顏值”, 主題也脫離了一般意義上的忠孝美德, 她陽光、自信, 對大愛、和平的訴求很有時代感。

稍早接受採訪時, 本劇總編導、來自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的周莉亞用4個字概括了《花木蘭》的創排原則:從“人”出發。 “花木蘭是中國女性文化符號中少有的能夠大膽決定自身命運的人物, 舞劇也要努力展現她這方面的個性特點。

”舞劇《花木蘭》刪繁就簡, 在保留花木蘭基本故事情節的基礎上, 加入了戰友“衛將軍”和戰爭孤兒“柔兒”兩個角色, 讓整個故事更富“戲劇感”。

80多位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演奏家的現場伴奏, 讓《花木蘭》平添了幾分大片的“既視感”。 “舞劇牽手交響樂團, 不是兩種藝術風格的簡單疊加,

而是讓故事的敘述更加自如, 更有張力。 ”演出現場, 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長歐健平對《花木蘭》的舞臺效果讚賞有加。

【浙江新聞+】細數百年經典造型

“唧複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 ”

“雌木蘭”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名氣最大的IP之一。 替父從軍、女扮男裝, 用現在時髦的話來講, 花木蘭天生就有“爆款”潛質。

正因為這個原因, 從古至今, 木蘭故事被無數次改編, 關於花木蘭的藝術造型少說也有幾十種。

歷經數月打磨, 由寧波市演藝集團歌舞劇院與中央歌劇院、武漢市黃陂區人民政府攜手打造的大型原創民族舞劇《花木蘭》已與市民見面。

不同於迪士尼卡通的誇張線條, 也有別于不同于傳統戲曲的質樸粗礪, 舞劇版花木蘭不光擁有高“顏值”,精神氣質層面似乎也跳脫了一般意義上的忠孝美德,她陽光、自信、內心富有大愛,對自由、和平的訴求很有時代感。

這會是另一個經典的花木蘭版本麼?

一位傳奇女性的“畫風”變遷

花木蘭(412年-502年)故事的流傳,應歸功於南北朝民歌《木蘭辭》。至於其姓氏、籍貫等並無明確記載。換句話說,後世對於花木蘭的藝術造型,除服裝、妝容等需要遵循一定的時代特徵外,基本都是虛構的。

《四聲猿-雌木蘭替父從軍》插圖。明代徐渭是最早將花木蘭故事搬上舞臺的。

各種版本的小人書,代表了中國民間對於花木蘭形象的基本定位:英姿颯爽、不遜鬚眉。

進入民國以後,木蘭故事開始頻繁進入戲劇、電影領域。1912年京劇大師梅蘭芳將《木蘭從軍》搬上舞臺。梅老闆既唱旦角也反串小生,該戲也是其早年代表作。夠帥氣吧?不來個滿堂彩說得過去?

參照京劇《木蘭從軍》和《木蘭辭》故事,越劇、評劇、黃梅戲、粵劇版本木蘭從軍故事先後問世。其中,影響最廣的是豫劇《花木蘭》(常香玉飾演花木蘭)。此劇推出時全國上下正處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愛國熱情當中,唱段“誰說女子不如男”被廣為傳唱。

不斷上演的木蘭故事,承載著特定年代的特殊歷史使命。1939年,華成影業公司將木蘭故事拍成電影《木蘭從軍》,這部由卜萬蒼導演、歐陽予倩編劇,陳雲裳飾演花木蘭的影片在“孤島”時期的上海,創造了連映85天的紀錄。

20世紀90年代以後,木蘭故事開始進入電視劇領域。1995年臺灣台視《排山倒海花木蘭》,楊麗菁飾演的花木蘭轟動一時。

2009年,在電影《花木蘭》中,趙薇飾演花木蘭。該片是一部由民間傳奇故事花木蘭改編的一部古裝戰爭情感電影。

1998年,TVB版《花木蘭》的畫風好像不太一樣……英文翻譯傳神:A Tough Side of ALady。

同年,迪士尼也將木蘭故事製作成動畫片《花木蘭》( Mulan),影片總收入達三億美元。作為西方文化改編中國傳統故事的代表作,該片在不少地方對木蘭故事作了修改,比如強調木蘭的個性,典型的好萊塢個人英雄主義等。雖然很多人覺得這款花木蘭不夠美,但正是以迪士尼版花木蘭為起點,“木蘭文化”開始真正走向世界。前不久,美國《好萊塢報導者》雜誌展開了一項調查。1800多名好萊塢圈內人票選出了一份最受歡迎女性角色TOP50榜單,迪士尼版花木蘭成為唯一入榜東方女性形象。

舞劇版花木蘭不光擁有高“顏值”,精神氣質層面似乎也跳脫了一般意義上的忠孝美德,她陽光、自信、內心富有大愛,對自由、和平的訴求很有時代感。

這會是另一個經典的花木蘭版本麼?

一位傳奇女性的“畫風”變遷

花木蘭(412年-502年)故事的流傳,應歸功於南北朝民歌《木蘭辭》。至於其姓氏、籍貫等並無明確記載。換句話說,後世對於花木蘭的藝術造型,除服裝、妝容等需要遵循一定的時代特徵外,基本都是虛構的。

《四聲猿-雌木蘭替父從軍》插圖。明代徐渭是最早將花木蘭故事搬上舞臺的。

各種版本的小人書,代表了中國民間對於花木蘭形象的基本定位:英姿颯爽、不遜鬚眉。

進入民國以後,木蘭故事開始頻繁進入戲劇、電影領域。1912年京劇大師梅蘭芳將《木蘭從軍》搬上舞臺。梅老闆既唱旦角也反串小生,該戲也是其早年代表作。夠帥氣吧?不來個滿堂彩說得過去?

參照京劇《木蘭從軍》和《木蘭辭》故事,越劇、評劇、黃梅戲、粵劇版本木蘭從軍故事先後問世。其中,影響最廣的是豫劇《花木蘭》(常香玉飾演花木蘭)。此劇推出時全國上下正處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愛國熱情當中,唱段“誰說女子不如男”被廣為傳唱。

不斷上演的木蘭故事,承載著特定年代的特殊歷史使命。1939年,華成影業公司將木蘭故事拍成電影《木蘭從軍》,這部由卜萬蒼導演、歐陽予倩編劇,陳雲裳飾演花木蘭的影片在“孤島”時期的上海,創造了連映85天的紀錄。

20世紀90年代以後,木蘭故事開始進入電視劇領域。1995年臺灣台視《排山倒海花木蘭》,楊麗菁飾演的花木蘭轟動一時。

2009年,在電影《花木蘭》中,趙薇飾演花木蘭。該片是一部由民間傳奇故事花木蘭改編的一部古裝戰爭情感電影。

1998年,TVB版《花木蘭》的畫風好像不太一樣……英文翻譯傳神:A Tough Side of ALady。

同年,迪士尼也將木蘭故事製作成動畫片《花木蘭》( Mulan),影片總收入達三億美元。作為西方文化改編中國傳統故事的代表作,該片在不少地方對木蘭故事作了修改,比如強調木蘭的個性,典型的好萊塢個人英雄主義等。雖然很多人覺得這款花木蘭不夠美,但正是以迪士尼版花木蘭為起點,“木蘭文化”開始真正走向世界。前不久,美國《好萊塢報導者》雜誌展開了一項調查。1800多名好萊塢圈內人票選出了一份最受歡迎女性角色TOP50榜單,迪士尼版花木蘭成為唯一入榜東方女性形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