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知識付費平臺的分化:未來是“京東”還是“淘寶”?

美國作家何偉在《尋路中國》中曾經說:在中國, 一切都在快速地變化著, 沒有幾個人敢自誇自己的知識夠用, 人們隨時都會面臨新的情況,

需要去琢磨透徹, 來不及辨明方向。 這也成了2016年知識付費元年興起的原因之一。

在這一年, 倍受媒體關注的羅振宇、李笑來等知識大V賺得盆滿缽滿, 媒體上的討論也是層出不窮, 得到等相關的知識付費平臺也風起雲湧, 但是到了現在這個階段, 平臺也開始了分化。 什麼樣的平臺會在知識付費的大潮中贏得最後呢?知識付費高潮還未到來還是接近了尾聲?

知識付費產業鏈簡析

作者:這是知識付費內容的起源和根本, 既包括吳軍、萬維鋼、吳曉波頻道、張德芬空間等頭部作者, 也包括大量的垂直自分的中長尾的海量作者, 還包括傳統媒體新媒體等機構等

粉絲群:這是知識付費內容的支撐, 或者叫用戶群,

這是知識付費的買單者, 是收入的來源, 是作者和相關平臺的核心支撐。

出版教育行業:

技術或服務性平臺:以得到小鵝通為代表的技術或服務解決平臺。 得到解決的是篩選作者、推薦作者、包裝作者等內容篩選和服務的細節。 而小鵝通提供的具體付費解決技術和服務解決方案。 提供的是一個系統性的技術方案。 這成了作者是否良性變現的重要環節。

電商平臺:

其他環節:隨著知識付費鏈條產業成熟, 包括線下活動等越來越多的環節會參與進來。 之前有媒體估計整個知識付費預計在70億左右。 但是僅僅是一個媒體出版行業就有上千億。

知識平臺的多元化

傳統巨頭:

在知識付費熱潮下, 以騰訊為代表的各家巨頭開始試水和參與。

企鵝FM的付費音訊, 騰訊企鵝智庫等, 以後者為例, 以前是做行業分析和資料包告的, 現在也開始了授課和知識付費的板塊, 不過這個雖然還不是主要業務, 但是目前也開始了各個入口的大力推薦。 企鵝智庫採用的是協力廠商小鵝通的技術解決方案。

大平臺的優勢在於用戶多, 流量大, 但相應的不足也很明顯, 使用者的屬性不夠清晰, 粘性也有待加強, 另外就是沒有辦法像專門的知識付費平臺那樣機動靈活, 內部需要協調的資源或者人員太多, 不足以及時對整個知識付費市場靈活應對。 不過隨著知識付費的推進, 大平臺的各個板塊還有可能進行不同的嘗試和參與。

得到:

羅振宇的得到, 在原有羅輯思維的基礎上升級,

他的模式是聯合不同領域的知識大牛和專業大V, 將知識整理組合提取。 然後打包創造成服務賣給使用者。 主要是通過文字、音訊的形式傳播, 這種模式對於物理的空間要求較低, 可以在多個場合閱讀, 而音訊和視頻又可以滿足隨時的碎片化學習。

得到是找精英化的人, 用相對通俗化的語言來詮釋和解讀, 最後輸出給急需要知識充電、學習或者裝X的各種人。 雖然羅振宇強調這些大V要做的是人生伴侶, 但實際上依然是傳統精英的角色, 人生導師和青年偶像。 但是讓原本隔絕的精英階層相對接地氣, 多了人味, 說人話, 更容易接近和“得到”。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 得到的定位更像是京東。 商家要進入的門檻很高,

平臺會進行審核判斷, 選擇有影響力的人或者團隊, 類似吳軍、萬維鋼、羅永浩, 而不是大眾的。 同時, 進入後的大V是否能夠有很好的收入, 很關鍵的點在於平臺的推薦力度, 他們收割的是知識付費的頭部的作者。 從這點來說, 還是個精英化的產品。

小鵝通:

2016年7月5日, 吳曉波的音訊產品“每天聽見吳曉波”上線, 原計劃2萬用戶預訂, 但上線後伺服器迅速癱瘓, 於是前騰訊員工老鮑做了一款產品, 幫吳曉波解決了問題搭建了一整套音訊+會員體系, 幫吳曉波賺了上億的收入, 這就是小鵝通產品的雛形。

與得到不一樣, 得到是邀請制, 主動權在官方手上, 作者的業績很大程度也取決於官方平臺對你的推薦。 這有利於頭部作者, 但是對於占絕大多數體量的長尾作者來說,就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小鵝通在為吳曉波頻道、張德芬空間、十點讀書、騰訊科技、年糕媽媽等頭部作者和IP/機構提供了知識服務背後的技術支撐的同時,更多的是服務了上萬家中長尾的作者。截止至5月初,小鵝通平臺總流水已達1.8個億。

從這點上來看,以小鵝通為代表的產品,更多像是淘寶類型的平臺,用戶進入門檻很低,平臺已經提供了一系列的技術支撐,但是在運營和用戶方面不會做強干預。讓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把自己的知識或者服務實現變現。從這點來說,想像空間會更大。

知識付費還能火多久?

根據騰訊企鵝智庫的調查報告相關資料,從獲取資訊能力來看,27.6%的人經常會有想獲取特定資訊或者資源卻無從入手的情況,偶爾會有的人占五成。70前有接近40%的人表示經常覺得“無從入手”,70後,80後和90後選擇“經常無從入手”的比例遞增,但都沒有超過30%。

而從這一輪的知識付費的趨勢來看,目前知識付費只是一個開端,而不是高潮和終結。隨著傳播形態的變化,知識付費這個概念,也在變化。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原有的課堂、工作等硬性需求點上。未來的知識是零碎的、跨專業、跨行業的。

而現在的知識付費,看上去是百花齊放,豐富多彩,其實主要顛覆和更新的傳統媒體和出版的市場份額,比如得到,使用者在使用了語音和課程之後,再去購買紙質雜誌和書籍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儘管他有自己的圖書商城,有很多書籍也是自己獨家簽約,而並非傳統出版行業的分銷,而這一切,都是通過知識付費這個鏈條來完成連接的。

在出版和媒體市場之外,包括社會性等非學歷性的教育培訓等市場還遠遠沒有被開發。通過騰訊智庫、得到、小鵝通等相關平臺,根據平臺推薦或者自己篩選,精選符合自己需求的內容,降低閱讀或者學習的門檻,符合現有的傳播習慣,節約用戶成本。而這個需求,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這個需求點將會越來越強烈。

與此相對應的是,隨著知識付費的普及,這個鏈條上的平臺價值將會越來越大。也許下一個獨角獸就在他們中間。

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創始人&CEO,虎嗅等年度作者,互聯網明星創業公司臉萌、FaceU等品牌操盤手,關注互聯網和科技創業。歡迎關注我們。

但是對於占絕大多數體量的長尾作者來說,就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小鵝通在為吳曉波頻道、張德芬空間、十點讀書、騰訊科技、年糕媽媽等頭部作者和IP/機構提供了知識服務背後的技術支撐的同時,更多的是服務了上萬家中長尾的作者。截止至5月初,小鵝通平臺總流水已達1.8個億。

從這點上來看,以小鵝通為代表的產品,更多像是淘寶類型的平臺,用戶進入門檻很低,平臺已經提供了一系列的技術支撐,但是在運營和用戶方面不會做強干預。讓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把自己的知識或者服務實現變現。從這點來說,想像空間會更大。

知識付費還能火多久?

根據騰訊企鵝智庫的調查報告相關資料,從獲取資訊能力來看,27.6%的人經常會有想獲取特定資訊或者資源卻無從入手的情況,偶爾會有的人占五成。70前有接近40%的人表示經常覺得“無從入手”,70後,80後和90後選擇“經常無從入手”的比例遞增,但都沒有超過30%。

而從這一輪的知識付費的趨勢來看,目前知識付費只是一個開端,而不是高潮和終結。隨著傳播形態的變化,知識付費這個概念,也在變化。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原有的課堂、工作等硬性需求點上。未來的知識是零碎的、跨專業、跨行業的。

而現在的知識付費,看上去是百花齊放,豐富多彩,其實主要顛覆和更新的傳統媒體和出版的市場份額,比如得到,使用者在使用了語音和課程之後,再去購買紙質雜誌和書籍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儘管他有自己的圖書商城,有很多書籍也是自己獨家簽約,而並非傳統出版行業的分銷,而這一切,都是通過知識付費這個鏈條來完成連接的。

在出版和媒體市場之外,包括社會性等非學歷性的教育培訓等市場還遠遠沒有被開發。通過騰訊智庫、得到、小鵝通等相關平臺,根據平臺推薦或者自己篩選,精選符合自己需求的內容,降低閱讀或者學習的門檻,符合現有的傳播習慣,節約用戶成本。而這個需求,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這個需求點將會越來越強烈。

與此相對應的是,隨著知識付費的普及,這個鏈條上的平臺價值將會越來越大。也許下一個獨角獸就在他們中間。

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創始人&CEO,虎嗅等年度作者,互聯網明星創業公司臉萌、FaceU等品牌操盤手,關注互聯網和科技創業。歡迎關注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