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蘇寧收購天天快遞挺進物流業,為何馬雲卻是最大贏家?

文 中華工商工商時報見習記者 王明明

3月14日, 蘇甯雲商公告稱, 旗下蘇寧物流收購天天快遞已通過商務部反壟斷局的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 至此, 蘇寧收購天天板上釘釘。

今年1月2日, 蘇甯雲商曾宣佈,旗下子公司蘇寧物流將以42.5億元估值全資收購天天快遞,其中先行支出29.75億元收購70%的股份,餘下價值12.75億元的30%股份將在此次交割完成後12個月內完成。

從獨立上市, 到轉投蘇寧

“天天快遞”創建於1994年, 雖然是中國最早起來的一批快遞公司, 但在國內快遞企業一直居於二線梯隊。 2016年,天天快遞先後完成了A、B兩輪融資,總融資額接近14億元。

去年, 民營快遞拉開上市大幕, 原本計畫獨立上市的天天,最終卻選擇了蘇寧。 業內人士稱,這背後或是蘇甯、阿裡以及申通等多方共同運作的結果。

2010年,海航集團以8000萬人民幣收購天天快遞60%的股權,後因經營不善在2012年以1.6億元的價格轉手給了申通快遞的創始人之一、現天天快遞董事長奚春陽。

2015年9月, 天天快遞與申通快遞戰略重組, 當時市場認為, 天天和申通實際上已經合併。 因為兩者不僅有資本聯繫, 也有家族姻親這一層關係:天天董事長奚春陽是申通董事長陳德軍的妹夫。 然而3個月不到, 申通以169億火速公佈借殼方案, 天天並未一起打包上市。

一位快遞行業的觀察人士表示, 當時申通借殼, 大股東之間都存在很大博弈, 雖早早公佈方案但上市進程緩慢, 最終上市晚于競爭對手圓通, 若要加上天天快遞這部分資產, 恐怕更為複雜。

此後, 天天快遞在2016年2月完成A輪融資, 由中金公司、大航海資本等六大財團注資6億人民幣, 並謀劃兩年內上市。

快遞從業人士分析稱, 一線快遞上市後, 二三線快遞市場受擠壓、估值下滑幾成定局。 天天快遞跟圓通、申通等同質化競爭嚴重, 獨立上市困難重重, 也沒有被一線快遞企業收購的價值, 尋求有業務支撐的“大樹”反而是不錯的歸宿。

企業物流和物流企業, 千差萬別

去年11月蘇甯首個智慧物流基地“蘇寧雲倉”在南京正式亮相。 然而, 企業物流和物流企業, 聽起來差別不大, 實際上除了財務要求不同之外, 系統和網點佈局都千差萬別。

蘇甯傳統的物流強項在於家電類大件商品的配送, 要想在電商市場得到更大的發展就需要提升在小件商品上配送能力。 天天快遞在五六線市場發展成熟, 在收購天天快遞之後,借助天天業已形成的配送體系和原有業務支撐,蘇寧可以迅速補足在小件商品上的配送能力並降低成本。

此外, 蘇寧一直想以獨立公司經營運作, 向更多的協力廠商輸出倉儲和物流服務, 但依靠蘇甯易購自身產生的單量不足以支撐蘇寧物流的對外擴張戰略,

最簡單直接的解決辦法便是通過收購協力廠商快遞公司的方式以便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綜合配送能力, 以便實現物流業務獨立發展。

阿裡為何是最大贏家?

然而, 除了當事雙方蘇寧和天天外, 最受益的當屬阿裡巴巴。

2013年, 阿裡巴巴聯合銀泰集團、複星集團、富春控股、順豐、三通一達等合作各方組建“菜鳥網路科技有限公司”。 其中天貓占股43%, 三通一達及順豐各占股1%。 馬雲強調:阿裡永遠不做快遞, 菜鳥網路的“智慧骨幹網”建起來後, 不會搶快遞公司的生意。 “因為我們沒有這個能力”。

而在蘇寧收購天天的這宗交易中,阿裡巴巴扮演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據一名接近收購案的快遞專家透露:“這樁收購案中,阿裡巴巴從中做了大量撮合工作。”

事實上,阿裡目前是甯雲商的第二大股東:2015年阿裡與蘇甯達成戰略合作,阿裡投資約283億元人民幣參與蘇甯雲商的非公開發行,占發行後總股本的19.99%,。

該專家還透露:“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和蘇甯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已為天天快遞的下一步做好了規劃:蘇甯雲商、蘇甯易購、天天快遞組建新公司,3年內上市。”

從去年至今,“上市”已成為快遞行業資本運作最為頻繁的關鍵字。圓通、中通、申通、韻達及順豐,先後登陸資本市場。快遞企業競爭態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從拼低價“跑馬圈地”向建立現代企業管理體系、借助資本之力兼併重組進行過渡。

順豐在借殼公告中闡述得再明白不過,“在競爭日益激烈、行業整體毛利率下滑的背景下,快遞企業需要外部資本的説明,以完成向重資產型企業和綜合物流供服務應商的轉變。”不降低成本就會虧本,持續虧損下去就會死。快遞行業你追我趕上市背後,其實是在爭奪企業的生命線。

圓通創始人喻渭蛟此前也表示,2017年將正式進入快遞行業的整合時代:“快則五年,慢則五到七年,現在國內的這些物流公司都會相繼進行重組整合。”行業巨頭的上下游整合一旦完成,中小企業存活的可能性就不太大了。而大企業之間,如果失去先發優勢,未來的競爭中處於劣熱的可能性太大。

而就在蘇寧收購天天獲商務部批准的前一天,阿裡巴巴啟動了一項代號為“NASA”的計畫,在該計畫中,菜鳥網路被賦予“肩負物流行業的技術研發與儲備戰略,作為中國物流行業的’水電煤’,成為’兩彈一星’一樣的最根本應用。”

因而,在蘇甯42.5億全資收購天天快遞的背後,正是天天被納入菜鳥物流體系,阿裡對物流行業不斷滲透所走出的新一步。

而在蘇寧收購天天的這宗交易中,阿裡巴巴扮演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據一名接近收購案的快遞專家透露:“這樁收購案中,阿裡巴巴從中做了大量撮合工作。”

事實上,阿裡目前是甯雲商的第二大股東:2015年阿裡與蘇甯達成戰略合作,阿裡投資約283億元人民幣參與蘇甯雲商的非公開發行,占發行後總股本的19.99%,。

該專家還透露:“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和蘇甯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已為天天快遞的下一步做好了規劃:蘇甯雲商、蘇甯易購、天天快遞組建新公司,3年內上市。”

從去年至今,“上市”已成為快遞行業資本運作最為頻繁的關鍵字。圓通、中通、申通、韻達及順豐,先後登陸資本市場。快遞企業競爭態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從拼低價“跑馬圈地”向建立現代企業管理體系、借助資本之力兼併重組進行過渡。

順豐在借殼公告中闡述得再明白不過,“在競爭日益激烈、行業整體毛利率下滑的背景下,快遞企業需要外部資本的説明,以完成向重資產型企業和綜合物流供服務應商的轉變。”不降低成本就會虧本,持續虧損下去就會死。快遞行業你追我趕上市背後,其實是在爭奪企業的生命線。

圓通創始人喻渭蛟此前也表示,2017年將正式進入快遞行業的整合時代:“快則五年,慢則五到七年,現在國內的這些物流公司都會相繼進行重組整合。”行業巨頭的上下游整合一旦完成,中小企業存活的可能性就不太大了。而大企業之間,如果失去先發優勢,未來的競爭中處於劣熱的可能性太大。

而就在蘇寧收購天天獲商務部批准的前一天,阿裡巴巴啟動了一項代號為“NASA”的計畫,在該計畫中,菜鳥網路被賦予“肩負物流行業的技術研發與儲備戰略,作為中國物流行業的’水電煤’,成為’兩彈一星’一樣的最根本應用。”

因而,在蘇甯42.5億全資收購天天快遞的背後,正是天天被納入菜鳥物流體系,阿裡對物流行業不斷滲透所走出的新一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