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智慧穿戴市場“曇花一現”?谷歌、華為加大研發力度實力“打臉”

2015年, 智慧手錶行業高歌猛進紅極一時, 可誕生還未超過5年, 整個智慧手錶市場迅速轉入疲軟狀態, 處於一種尷尬的發展境地。 但據最新報告, 全球消費者在今年購買的智慧手錶數量將同比增長18%, 年銷售額將上升至100億美元, 市場呈現回暖趨勢。 企業欲在這一領域“翻身”, 究竟著力點在哪裡?一起來瞭解!

▎尷尬:智慧手錶成雞肋令人擔憂

曾被熱捧的智慧手錶似乎在近年來“低調”了很多。 曾因Kickstarter眾籌而炙手可熱的智慧手錶製造商Pebble僅以2300萬美元被Fitbit公司收購, 微軟也暫停智慧腕帶的銷售, 英特爾則被傳計畫收縮可穿戴設備業務。

資料表明, 預計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慧手錶出貨量僅有270萬部, 與去年同期相比暴跌51.6%, 市場前景堪憂。

此外, 消費者也不再像剛開始那樣對新產品充滿期待。 據消費者反映, 不熱衷於智慧手錶的原因主要在於其實質性用途不大並且可替代性強。

對於大多用戶來說, 如今手機的功能已經很完善, 並不需要智慧手錶的功能作補充, 而像一些心率監控等健身或者健康監控方面的功能應用, 價格便宜的智慧手環完全可以替代。 研發創新性的不足, 致使智慧手錶在發展的這幾年來都沒有實質性的突破, 未能讓消費者“眼前一亮”, 使得智慧手錶在市場上並未達到預期的追捧效果。

▎回暖:2020年規模或超200億美元

雖目前發展不理想, 但各大智慧手錶製造商還是處於“不拋棄不放棄”狀態。 在去年的拉斯維加斯CES大展上, 谷歌智慧手錶高管曾描述過可穿戴智慧設備市場的精妙藍圖:“用戶的手腕將是一個絕佳的位置, 可以發揮出穀歌的威力來幫助人們的日常生活。

”消息人士透露, 谷歌內部目前並沒有放棄智慧手錶市場的計畫, 相反還打算自行研發銷售穀歌品牌的智慧手錶硬體。

此外, 近日, 著名腕表品牌泰格豪雅聯合Intel也帶來全新的智慧腕表Tag Heuer Connected Modular 45;華為在剛剛過去的MWC 2017上, 也推出了硬體設定全面提升HUAWEI WATCH 2。

IDC發佈的一份2016-2020年可穿戴設備市場預測報告顯示,

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需求量還很大, 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過200億美元。 而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發佈的報告顯示, 全球消費者在今年購買的智慧手錶數量將同比增長18%, 年銷售額將上升至100億美元。 機會還在, 但智慧手錶要像智慧手機那樣形成“億級市場”, 還得等到某個“殺手級應用”的出現。

▎破局:企業還需打造“差異化”產品

據統計, 2016年第四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1243萬台, 同比增長 53.5%, 其中, 以手環、兒童手錶、智慧跑鞋為代表的基礎可穿戴設備同比增長62.7%, 但以智慧手錶為主的智慧可穿戴設備卻同比下降14.1%。

近年來, 中國企業也抓住了可穿戴設備這一行業熱點, 市場發展迅速, 但是伴隨著產品形態與功能的逐漸健全和豐富,

同質化的問題也越發明顯。 IDC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高級分析師潘雪菲認為:“廠商們需要在不斷積累技術的基礎上, 從人群、場景、行業等維度對市場進行精細化管理, 結合自有基因特徵, 瞄準細分市場打出快、准、穩的一拳。 ”企業必須要聚焦產品的市場定位, 充分挖掘潛在用戶的潛在需求, 打造具有差異化但又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