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藝術教育如此重要?如何開啟孩子音樂之門?

本文作者:靠譜家庭教育學院 陶勇

藝術教育, 其實屬於美育的範疇, 所以要討論的是美育的重要性。 美育, 其實是三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是真善美的能力。

真善美能給人帶來什麼?那就是獲得更多的社會性支援, 從而完成兒童與社會的連接。

這個連接有什麼用?能增強兒童內在的價值感, 以及精神力量。 有了這兩個東西, 兒童就能應對未知世界的挑戰。

說簡單點, 就是獲得生存自信,

從而不會迷失成長的動機。

美育為什麼能起到作用?因為它展示了一個人的創造性, 與眾不同, 辨識度極高, 意味著優秀的基因, 從而獲得更多的性選擇機會和社會性支持, 確保生存與發展不受現實的威脅。

一、發揮潛能是最大的幸福

每一個人對幸福的理解可能不太一樣,

無論各自如何講述自己幸福之所在, 在心理學家看來, 每一個人最大的幸福就是發揮自己潛能, 創造最大的價值。

每一個兒童都自帶天賦而來, 這是上天賜予每一個生命的禮物。 作為父母, 首先要發現兒童的天賦所在, 然後在生活中悉心地創造環境, 讓這種天賦能夠被喚醒, 讓孩子能夠沿著這條道路一直走下去, 盡力發揮他們所具備的潛能, 創造更大的價值。

二、充滿希望地走向失望

現實往往不如人意。 在真實的生活中, 我們可以看到, 有一部分父母, 熱衷於培養孩子各種興趣特長, 辛苦耕耘幾年, 最後發現孩子什麼都不喜歡, 什麼都不愛好, 自然學過的東西, 也無法變成自己的特長。

如果僅僅是浪費了一些金錢, 那也罷了。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錢用完了還可以再掙。 問題在於, 兒童把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些時間花在一些並無實際意義的方面, 這是一筆巨大的時間成本。 如果我們能夠有效地利用兒童求知欲極強、探索精神十足的時候,

讓他們真正去學習他們喜歡的事物, 那麼他們早已成為某一個領域的“專家”。

比這還要可怕的是, 恐怕有些孩子就會產生學而無用之感, 從而開始輕視學習的意義, 甚至開始討厭和逃避學習。 我們應該理解這種感受, 如果換做您, 花了好幾年的時間去琢磨一些事情,到頭來既不能給你帶來愉悅的體驗,也無法給你帶來未來生活的意義,您是不是也會感到很悲哀?

如果學而無用,那也罷了。畢竟,人生總是還要走一些彎路。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且慢,我還想說的是,如果經歷經歷風雨,我覺得也有一定的意義。但是,您要知道,很多父母一旦付出了精力和金錢,他們需要回報。付出越多,則索取的回報就更多。但是兒童卻並不會因為我們付出很多,就給予我們想要的回報。甚至像我這樣自命為深諳育兒之道的資深父親,也會是一樣的結果。那就是:你的努力和付出,並不能讓兒童完全按照你所期望的那樣去發展。

對於期望很高,選擇很糟糕,過程實施充滿了簡單粗暴的父母來說,這樣的結果無法接受,於是就會變本加厲地向孩子索取結果。結果毋庸置疑,肯定會發生親子關係衝突,彼此信任的遺失,家庭陷入混亂。

三、發現優勢所在

之所以很多家庭陷入糟糕的境地,不是因為父母不愛,主要還是因為他們並沒有真正發現兒童的天賦,而是把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強加給孩子,期望由此完成自己未竟之理想。殊不知,去教小白兔游泳,終其一生都不太可能成功。

與小白兔不同,兒童具有本能發展的學習能力,具有適應環境的能力,是否意味著兒童具有一切的可能呢?

當然會有非常多的可能,但是我們真正要做的事情,並不是把所有可能都培養起來,那不太現實,畢竟兒童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去關注所有方面的成長,那麼結果可能就是,每一個方面可能都很一般,甚至顧此失彼,匆匆忙忙,患得患失,終其一生。

最重要的是,發現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方面,這裡需要大致瞭解多元智慧的概念。由哈佛大學加德納博士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提出來的多元智慧概念,可以簡單地幫父母界定孩子天賦我所在的八個方面:

語言智慧

空間智慧

邏輯數理智能

運動智慧

音樂智慧

自然智慧

人際智慧

內省智慧

瞭解每一個人,在這八個方面的智慧表現各有千秋之後,我們應該找出自己孩子最具潛能的方面,然後加以悉心地培養,孩子就能脫穎而出,最終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能,創造最大的價值。

四、如何發現優勢所在?

一是在生活中細心觀察。

比如:

孩子聽見音樂就開始搖擺,或者簡單的歌曲聽幾遍就會唱,而且唱得還比較准,那麼我們可以認為孩子在音樂方面可能會有天賦;

孩子喜歡活動,行動敏捷,爆發力強,在一些運動專案方面比別的孩子更容易學會,也表現更加出色,可以認為孩子具有一定的運動天賦;

孩子喜歡玩積木,而且喜歡使用大量的積木來完成比較複雜和宏大的作品,可以大致認為孩子具有一定的空間智慧方面的天賦;

比如孩子學習說話很快,接受新的詞彙很快,而且能夠組織好語言,複述故事比較流暢,則可以認為孩子具有一定的語言天賦;

……

父母需要在生活中仔細觀察,儘量少去進行價值引導,根據觀察結果來判斷孩子的喜好。

比如,我兒子有一位好朋友,他們從小就在一起玩。我觀察,這位小朋友比我兒子跑得快,而且在其他運動項目方面表現也非常出色,即便彼此都沒有參加過什麼訓練。比如,在排球、跳繩等方面,他都表現出過人的學習能力和表現力。

我就建議這位孩子的爸爸,能夠多關注孩子在運動方面的天賦,給他創造一些機會,讓他去體驗或者參與一些活動,找到喜歡的方面,再進入系統訓練。

二是創造機會讓孩子發現自己天賦。

比如,我們可以帶孩子去各種各樣的地方參觀,流覽,或者體驗一些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去發現孩子在哪些方面表現出興趣盎然。

也可以帶孩子去一些興趣輔導機構參加一些體驗課程,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課程,在課程進行中去觀察孩子的興趣,以及他們學習這些項目的進展。

父母可以從如下一個方面判斷孩子是否會有一些天賦:

1、孩子喜歡做這件事情;

2、孩子學習這件事情比常人快;

3、遇到一點困難,他們也不會輕易逃避;

4、孩子願意付出經歷去琢磨這件事情,達到廢寢忘食的程度。

在我兒子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個周日的下午,我倆無所事事,我就請他聽一首貝多芬的音樂《命運》,他欣然同意。於是,我們聽了輕音樂風格的鋼琴版《命運》,古典風格的交響樂版的《命運》,甚至有搖滾風格的《命運》,最後他得出一個結論是:鋼琴版的最好聽,交響樂版的最豐富。

我把手機借給他,他就開始用手機搜索貝多芬的其它作品來聽,之後開始用手機搜索各種古典音樂聽,之後開始嘗試在五線譜本上作曲,之後開始嘗試在電腦上作曲……

在鑒賞音樂到作曲的過程中,他開始自學鋼琴半年之後,開始系統學習鋼琴。之後,他開始自己研究各種稀奇古怪的樂器,有些樂器拿到手,一兩個小時就能演奏……

我想說的是什麼呢?我想說,只要給孩子創造一些機會,創造一些環境,就能發現他們的天賦所在,然後再沿著這條路線走下去,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就自然顯現。

五、沿著強項順勢培養

如果您認為,陶老師真厲害,就一個下午喝了幾杯水果茶,就發現了孩子的天賦,讓孩子開始熱愛音樂,那您就完全錯了。喝茶是真,但是不僅如此。

從我的兒子熱愛音樂這件事情上,我需要補充的細節是:

(1)為什麼啟蒙是貝多芬?

因為之前,我們剛好讀完一本《100位名人小故事》,讀完之後我們曾經玩過一個根據描述猜測是哪位元名人的小遊戲,由此他記住了貝多芬,也知道他是幹嘛的。

如果沒有這個鋪墊,他不會去搜索貝多芬更多的音樂,也不會去搜索莫札特,乃至於更不會去主動瞭解各個時代的名家。

(2)為什麼是周日的下午?

他之所以願意聽我推薦音樂,是因為周日下午沒有什麼事情,他的媽媽也不在(如果她在,可能會因為無所事事而感到焦慮),我們喝著自己泡的水果茶,吃著小點心,這是多麼愉悅的享受啊,何樂不為呢?

(3)為什麼要用手機來搜索名人名曲?

沒有一個孩子總是喜歡父母的推薦,即便父母的推薦可能更加靠譜。如果是他們自己的選擇,那麼他們就會為自己的選擇而認真,所以,他自己用手機搜索的樂曲,不但能夠給他帶來想要的行為的結果,更能讓他為自己的選擇,自己的主動性而感到滿足。這恰好是現在很多兒童成長環境中所缺失的部分。

(4)為什麼要自學鋼琴半年以後才開始系統學習?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根據《小湯普森》自學識五線譜,自學彈奏鋼琴。因為這教材非常簡單明白,所以他能學會。

在他自學的半年內,我們聽了大量的鋼琴曲,大量的古典音樂,但是隻字不提學習二字。也就是說,我們從來不要求他去學鋼琴,反而讓他想要儘快把鋼琴學好,以便能演奏更厲害的曲子……

如果一開始就送孩子去學習鋼琴,那麼在他入門之前就被迫進入他人的教育,這種形式是不適合兒童的學習的,是會違背兒童自我探索的意願的。也就是說,可能會讓一件美好的事情,變成一種任務,變成一種要求和壓力,從而敗壞了兒童自發的學習天性,後果不堪設想……

(5)為什麼要用電腦作曲?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面,他一直用五線譜本作曲。這段經歷恰到好處在於,他做的所有曲目,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我們也無法評價,所以他能夠一直寫下去,而得不到任何負面評價。也就是說,正是因為我們不懂,所以他才得以被保護了求知欲和創作精神。

一段時間過後,我發現他已經能夠熟練地使用樂理知識,也能熟練地書寫樂譜了,在這個時候我才建議他使用軟體來創作。由此,他進入了高科技創作的階段,與之前相比不同在於,現在寫的曲子,是可以用軟體匯出為音訊或者視頻,馬上欣賞到。

我們可以設想,如果他剛開始作曲就能夠被大家所評價,恐怕這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啊。所以,我認為一切都是恰到好處,水到渠成。

六、創設成長環境,才能真正脫穎而出

如果您認為,培養孩子的核心能力,僅需支付培訓班的費用,請最好的老師,使用最好的器材就Ok,那麼我只能會心一笑。

事實上,喚醒了兒童的天賦,才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段行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創造環境,實施過程激勵,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提供學以致用的場景,才是關鍵。

這兩三年時間內,孩子跟我們聊得最多的是音樂。我們的生活充滿了音樂—雖然有時候比較煩躁,各種各樣的噪音實在是太多,但是你又能如何?只能欣慰地接受它,甚至要和它融為一體,這才能形成更加強大的驅動力,我們可以稱之為激勵。

比如,在此之間,我們在短短的一個學期之內,完成了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基礎初級、中級的考試。這極大地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在考試訓練期間,他能夠明顯地發現自己與其他考生的區別。他對音樂基礎知識的掌握,全部都是自發的研究,廣泛的研究,深入的研究,實踐性的研究。而其他學生往往都是被迫參與學習和訓練,所以他學得非常輕鬆,考試成績非常理想,這是他自信心的源泉,價值感的源泉。

最近,我兒子迷上了歌劇。起因可能是我們聽過一些經典的歌劇片段的曲目,比如《卡門序曲》,比如《魔笛》的《哼哼五重唱》等。於是,我們見機行事,開始在電視上看歌劇,在音樂廳看歌劇,甚至我們還買了一些歌劇的總譜供他研究。

於是,他開始創作歌劇,雖然我認為這個極為不靠譜,但是由他去吧。畢竟,創作歌劇,既需要劇本,還需要作曲,甚至需要規劃架構,這難道不是了不起的學習經歷嗎?

這一切還未結束,一切還在成長的過程中。現在他有一個新的想法,要成立一個兒童的輕音樂樂隊,名字暫定為“菜鳥兒童樂團”,打算專門編排膾炙人口的兒歌,未來演奏給兒童聽,讓兒童開始喜歡音樂,熱愛音樂。

多麼了不起的想法啊,無論成敗,都是一次學以致用的實踐,都是一次生命的嘗試。

七、要想地理不長草,就得種滿莊稼

如果您認為,發現兒童天賦,順勢培養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僅僅是為未來的職業做準備,那麼我只能說您並不真正理解兒童的成長方式,或者期望太低並不容易真正做到你想要的目標。

在我看來,發現和喚醒兒童的潛能,讓他們未來能夠由此來創造更大的價值,是我們做這件事情的首要目的。也就是說,這是為了兒童未來的幸福而為—本文開篇就講,心理學家認為,每一個人能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創造自己最大的價值,這是幸福的源泉。

還有一個順勢收穫的好處在於,做這樣的事情,或者按這種思維做事情,可以讓孩子明確成長的目的,獲得成長過程的意義,避免成長的陷阱。

什麼是成長的陷阱?如果您的洞察力足夠敏銳,您就會發現,現實生活中,實在是有太多的人,不知道為什麼活著,不知道學習和工作是為了什麼。於是,他們很容易被一些現實的誘惑所吸引—令我們膽戰心驚的移動互聯網,手機遊戲,網路小說,等等。

我相信沒有幾個孩子會真心喜歡學科學習,如果有,那麼只能說這個孩子的價值感是依賴於學習成績而獲得的,而非豐富而好的生活所提供。所以,大多數孩子並不會真心喜歡學科學習,如果一個孩子學科學習方面不能提供價值感(雖然我認為這種價值感非常不可靠),也無從發現自己的天賦和潛能,那還有什麼事情是值得他們去做的呢?

要腳趾頭也能想出來,那就是大吃大喝、玩手機看電視,得過且過,了此餘生。因為這是最容易的選擇,也是最無奈的選擇。之所以說容易,是因為這些活動能夠提供不斷變化的需求滿足,從而讓你暫時感到寬心。但是,這些事情,並不能給你帶來真正的滿足,或者持久的追求。主要原因是,太容易得到,就不會給你帶來震撼心靈的感受。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提到一個“高峰體驗”的概念,大致意思就是說,人只有通過一定的付出,潘越,從而獲得了某種意義上的成功,就能產生一種“高峰體驗”的美好感覺,這種感覺會給一個人帶來巨大的心理滿足,提升他們的心理能力,從而開始做卓越的事情。

而前面提到的,吃喝拉撒玩,都無法產生這種高峰體驗,所以用先古哲人的話來說,就是這樣的日子不值得過。

當一個人發現了自己的天賦,喚醒了自己的潛能,他就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做。在做這些事情的過程中,他們獲得了巨大的滿足,從而避免陷入成長的困惑,喪失生命意義的陷阱。這樣的“順便收穫”,難道不正是我們做父母的,所夢寐以求,也極其難以做到的目標嗎?

發現孩子的天賦,確認孩子的使命,明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請悉心培養孩子吧,別在瞎折騰了!

花了好幾年的時間去琢磨一些事情,到頭來既不能給你帶來愉悅的體驗,也無法給你帶來未來生活的意義,您是不是也會感到很悲哀?

如果學而無用,那也罷了。畢竟,人生總是還要走一些彎路。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且慢,我還想說的是,如果經歷經歷風雨,我覺得也有一定的意義。但是,您要知道,很多父母一旦付出了精力和金錢,他們需要回報。付出越多,則索取的回報就更多。但是兒童卻並不會因為我們付出很多,就給予我們想要的回報。甚至像我這樣自命為深諳育兒之道的資深父親,也會是一樣的結果。那就是:你的努力和付出,並不能讓兒童完全按照你所期望的那樣去發展。

對於期望很高,選擇很糟糕,過程實施充滿了簡單粗暴的父母來說,這樣的結果無法接受,於是就會變本加厲地向孩子索取結果。結果毋庸置疑,肯定會發生親子關係衝突,彼此信任的遺失,家庭陷入混亂。

三、發現優勢所在

之所以很多家庭陷入糟糕的境地,不是因為父母不愛,主要還是因為他們並沒有真正發現兒童的天賦,而是把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強加給孩子,期望由此完成自己未竟之理想。殊不知,去教小白兔游泳,終其一生都不太可能成功。

與小白兔不同,兒童具有本能發展的學習能力,具有適應環境的能力,是否意味著兒童具有一切的可能呢?

當然會有非常多的可能,但是我們真正要做的事情,並不是把所有可能都培養起來,那不太現實,畢竟兒童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去關注所有方面的成長,那麼結果可能就是,每一個方面可能都很一般,甚至顧此失彼,匆匆忙忙,患得患失,終其一生。

最重要的是,發現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方面,這裡需要大致瞭解多元智慧的概念。由哈佛大學加德納博士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提出來的多元智慧概念,可以簡單地幫父母界定孩子天賦我所在的八個方面:

語言智慧

空間智慧

邏輯數理智能

運動智慧

音樂智慧

自然智慧

人際智慧

內省智慧

瞭解每一個人,在這八個方面的智慧表現各有千秋之後,我們應該找出自己孩子最具潛能的方面,然後加以悉心地培養,孩子就能脫穎而出,最終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能,創造最大的價值。

四、如何發現優勢所在?

一是在生活中細心觀察。

比如:

孩子聽見音樂就開始搖擺,或者簡單的歌曲聽幾遍就會唱,而且唱得還比較准,那麼我們可以認為孩子在音樂方面可能會有天賦;

孩子喜歡活動,行動敏捷,爆發力強,在一些運動專案方面比別的孩子更容易學會,也表現更加出色,可以認為孩子具有一定的運動天賦;

孩子喜歡玩積木,而且喜歡使用大量的積木來完成比較複雜和宏大的作品,可以大致認為孩子具有一定的空間智慧方面的天賦;

比如孩子學習說話很快,接受新的詞彙很快,而且能夠組織好語言,複述故事比較流暢,則可以認為孩子具有一定的語言天賦;

……

父母需要在生活中仔細觀察,儘量少去進行價值引導,根據觀察結果來判斷孩子的喜好。

比如,我兒子有一位好朋友,他們從小就在一起玩。我觀察,這位小朋友比我兒子跑得快,而且在其他運動項目方面表現也非常出色,即便彼此都沒有參加過什麼訓練。比如,在排球、跳繩等方面,他都表現出過人的學習能力和表現力。

我就建議這位孩子的爸爸,能夠多關注孩子在運動方面的天賦,給他創造一些機會,讓他去體驗或者參與一些活動,找到喜歡的方面,再進入系統訓練。

二是創造機會讓孩子發現自己天賦。

比如,我們可以帶孩子去各種各樣的地方參觀,流覽,或者體驗一些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去發現孩子在哪些方面表現出興趣盎然。

也可以帶孩子去一些興趣輔導機構參加一些體驗課程,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課程,在課程進行中去觀察孩子的興趣,以及他們學習這些項目的進展。

父母可以從如下一個方面判斷孩子是否會有一些天賦:

1、孩子喜歡做這件事情;

2、孩子學習這件事情比常人快;

3、遇到一點困難,他們也不會輕易逃避;

4、孩子願意付出經歷去琢磨這件事情,達到廢寢忘食的程度。

在我兒子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個周日的下午,我倆無所事事,我就請他聽一首貝多芬的音樂《命運》,他欣然同意。於是,我們聽了輕音樂風格的鋼琴版《命運》,古典風格的交響樂版的《命運》,甚至有搖滾風格的《命運》,最後他得出一個結論是:鋼琴版的最好聽,交響樂版的最豐富。

我把手機借給他,他就開始用手機搜索貝多芬的其它作品來聽,之後開始用手機搜索各種古典音樂聽,之後開始嘗試在五線譜本上作曲,之後開始嘗試在電腦上作曲……

在鑒賞音樂到作曲的過程中,他開始自學鋼琴半年之後,開始系統學習鋼琴。之後,他開始自己研究各種稀奇古怪的樂器,有些樂器拿到手,一兩個小時就能演奏……

我想說的是什麼呢?我想說,只要給孩子創造一些機會,創造一些環境,就能發現他們的天賦所在,然後再沿著這條路線走下去,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就自然顯現。

五、沿著強項順勢培養

如果您認為,陶老師真厲害,就一個下午喝了幾杯水果茶,就發現了孩子的天賦,讓孩子開始熱愛音樂,那您就完全錯了。喝茶是真,但是不僅如此。

從我的兒子熱愛音樂這件事情上,我需要補充的細節是:

(1)為什麼啟蒙是貝多芬?

因為之前,我們剛好讀完一本《100位名人小故事》,讀完之後我們曾經玩過一個根據描述猜測是哪位元名人的小遊戲,由此他記住了貝多芬,也知道他是幹嘛的。

如果沒有這個鋪墊,他不會去搜索貝多芬更多的音樂,也不會去搜索莫札特,乃至於更不會去主動瞭解各個時代的名家。

(2)為什麼是周日的下午?

他之所以願意聽我推薦音樂,是因為周日下午沒有什麼事情,他的媽媽也不在(如果她在,可能會因為無所事事而感到焦慮),我們喝著自己泡的水果茶,吃著小點心,這是多麼愉悅的享受啊,何樂不為呢?

(3)為什麼要用手機來搜索名人名曲?

沒有一個孩子總是喜歡父母的推薦,即便父母的推薦可能更加靠譜。如果是他們自己的選擇,那麼他們就會為自己的選擇而認真,所以,他自己用手機搜索的樂曲,不但能夠給他帶來想要的行為的結果,更能讓他為自己的選擇,自己的主動性而感到滿足。這恰好是現在很多兒童成長環境中所缺失的部分。

(4)為什麼要自學鋼琴半年以後才開始系統學習?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根據《小湯普森》自學識五線譜,自學彈奏鋼琴。因為這教材非常簡單明白,所以他能學會。

在他自學的半年內,我們聽了大量的鋼琴曲,大量的古典音樂,但是隻字不提學習二字。也就是說,我們從來不要求他去學鋼琴,反而讓他想要儘快把鋼琴學好,以便能演奏更厲害的曲子……

如果一開始就送孩子去學習鋼琴,那麼在他入門之前就被迫進入他人的教育,這種形式是不適合兒童的學習的,是會違背兒童自我探索的意願的。也就是說,可能會讓一件美好的事情,變成一種任務,變成一種要求和壓力,從而敗壞了兒童自發的學習天性,後果不堪設想……

(5)為什麼要用電腦作曲?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面,他一直用五線譜本作曲。這段經歷恰到好處在於,他做的所有曲目,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我們也無法評價,所以他能夠一直寫下去,而得不到任何負面評價。也就是說,正是因為我們不懂,所以他才得以被保護了求知欲和創作精神。

一段時間過後,我發現他已經能夠熟練地使用樂理知識,也能熟練地書寫樂譜了,在這個時候我才建議他使用軟體來創作。由此,他進入了高科技創作的階段,與之前相比不同在於,現在寫的曲子,是可以用軟體匯出為音訊或者視頻,馬上欣賞到。

我們可以設想,如果他剛開始作曲就能夠被大家所評價,恐怕這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啊。所以,我認為一切都是恰到好處,水到渠成。

六、創設成長環境,才能真正脫穎而出

如果您認為,培養孩子的核心能力,僅需支付培訓班的費用,請最好的老師,使用最好的器材就Ok,那麼我只能會心一笑。

事實上,喚醒了兒童的天賦,才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段行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創造環境,實施過程激勵,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提供學以致用的場景,才是關鍵。

這兩三年時間內,孩子跟我們聊得最多的是音樂。我們的生活充滿了音樂—雖然有時候比較煩躁,各種各樣的噪音實在是太多,但是你又能如何?只能欣慰地接受它,甚至要和它融為一體,這才能形成更加強大的驅動力,我們可以稱之為激勵。

比如,在此之間,我們在短短的一個學期之內,完成了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基礎初級、中級的考試。這極大地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在考試訓練期間,他能夠明顯地發現自己與其他考生的區別。他對音樂基礎知識的掌握,全部都是自發的研究,廣泛的研究,深入的研究,實踐性的研究。而其他學生往往都是被迫參與學習和訓練,所以他學得非常輕鬆,考試成績非常理想,這是他自信心的源泉,價值感的源泉。

最近,我兒子迷上了歌劇。起因可能是我們聽過一些經典的歌劇片段的曲目,比如《卡門序曲》,比如《魔笛》的《哼哼五重唱》等。於是,我們見機行事,開始在電視上看歌劇,在音樂廳看歌劇,甚至我們還買了一些歌劇的總譜供他研究。

於是,他開始創作歌劇,雖然我認為這個極為不靠譜,但是由他去吧。畢竟,創作歌劇,既需要劇本,還需要作曲,甚至需要規劃架構,這難道不是了不起的學習經歷嗎?

這一切還未結束,一切還在成長的過程中。現在他有一個新的想法,要成立一個兒童的輕音樂樂隊,名字暫定為“菜鳥兒童樂團”,打算專門編排膾炙人口的兒歌,未來演奏給兒童聽,讓兒童開始喜歡音樂,熱愛音樂。

多麼了不起的想法啊,無論成敗,都是一次學以致用的實踐,都是一次生命的嘗試。

七、要想地理不長草,就得種滿莊稼

如果您認為,發現兒童天賦,順勢培養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僅僅是為未來的職業做準備,那麼我只能說您並不真正理解兒童的成長方式,或者期望太低並不容易真正做到你想要的目標。

在我看來,發現和喚醒兒童的潛能,讓他們未來能夠由此來創造更大的價值,是我們做這件事情的首要目的。也就是說,這是為了兒童未來的幸福而為—本文開篇就講,心理學家認為,每一個人能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創造自己最大的價值,這是幸福的源泉。

還有一個順勢收穫的好處在於,做這樣的事情,或者按這種思維做事情,可以讓孩子明確成長的目的,獲得成長過程的意義,避免成長的陷阱。

什麼是成長的陷阱?如果您的洞察力足夠敏銳,您就會發現,現實生活中,實在是有太多的人,不知道為什麼活著,不知道學習和工作是為了什麼。於是,他們很容易被一些現實的誘惑所吸引—令我們膽戰心驚的移動互聯網,手機遊戲,網路小說,等等。

我相信沒有幾個孩子會真心喜歡學科學習,如果有,那麼只能說這個孩子的價值感是依賴於學習成績而獲得的,而非豐富而好的生活所提供。所以,大多數孩子並不會真心喜歡學科學習,如果一個孩子學科學習方面不能提供價值感(雖然我認為這種價值感非常不可靠),也無從發現自己的天賦和潛能,那還有什麼事情是值得他們去做的呢?

要腳趾頭也能想出來,那就是大吃大喝、玩手機看電視,得過且過,了此餘生。因為這是最容易的選擇,也是最無奈的選擇。之所以說容易,是因為這些活動能夠提供不斷變化的需求滿足,從而讓你暫時感到寬心。但是,這些事情,並不能給你帶來真正的滿足,或者持久的追求。主要原因是,太容易得到,就不會給你帶來震撼心靈的感受。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提到一個“高峰體驗”的概念,大致意思就是說,人只有通過一定的付出,潘越,從而獲得了某種意義上的成功,就能產生一種“高峰體驗”的美好感覺,這種感覺會給一個人帶來巨大的心理滿足,提升他們的心理能力,從而開始做卓越的事情。

而前面提到的,吃喝拉撒玩,都無法產生這種高峰體驗,所以用先古哲人的話來說,就是這樣的日子不值得過。

當一個人發現了自己的天賦,喚醒了自己的潛能,他就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做。在做這些事情的過程中,他們獲得了巨大的滿足,從而避免陷入成長的困惑,喪失生命意義的陷阱。這樣的“順便收穫”,難道不正是我們做父母的,所夢寐以求,也極其難以做到的目標嗎?

發現孩子的天賦,確認孩子的使命,明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請悉心培養孩子吧,別在瞎折騰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