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羅定:“嶺南糧倉”是如何煉成的

2月,羅定的耕地裡,紫雲英盛開,搖曳多姿。 待春耕開始,農民翻耕農地,紫雲英就成為水稻的上等肥料。 這是羅定“生態農業、觀光農業和綠色農業同步發展”的表現之一。 羅定人擅長耕作,“犁田曬霜,好過擔糞過崗”、“淺腳田、草皮泥,爭產一大圍”……這樣膾炙人口的農諺,羅定老農隨口就能說出許多。 “羅定大米”之所以成為區域標誌性品牌農產品,與羅定悠久的稻耕文化密切相關。

羅定位於兩廣交匯地帶,擁有廣東最大的紅土盆地,是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當地出土的文物顯示,新石器時代晚期,羅定先民就開始人工培育栽種野生稻,是嶺南地區最早種植人工栽培稻的地方之一。

春秋戰國時期,羅定人率先使用青銅農具,耕種技術領先嶺南。 羅定太平鎮南門垌戰國墓和羅平鎮背夫山戰國墓曾出土過碳化稻穀和大量青銅農具文物,尤其是青銅鐮,在嶺南地區極為罕見。

隋唐時期,羅定人在新開荒田裡放養鯇魚,將土壤改良為熟田,這是我國農業史上利用生物防治雜草的首創。 唐人劉恂在《嶺表錄異》中記述:新州(今新興)、瀧州(今羅定)的農戶在山丘上開荒造田,等春雨積水就買來鯇魚放養,一兩年後,鯇魚長大了,把雜草連根吃掉,使荒田變為往後種稻就不長稗草的熟田,既改良了土壤,又可“收魚利……乃齊民之上術也”。

明清時期,羅定人將外面先進的農耕技術與本地特殊的地理環境有機結合起來,大興水車灌溉,成為嶺南的一道風景線。 清朝時期,由於羅定生產的糧食產量充足,品種多樣,糧食貿易興旺,羅定被稱為“嶺南糧倉”。

佛山祖廟碑記《奉憲嚴禁示碑》中提到,“日計數千石”的羅定稻米供給佛山等地區。

望天村的由來

羅定有個“望天村”,為什麼“望天”呢?其實,當地年降水量並不低,可78%的降水集中在4-9月,導致春旱常現,以前,農民春耕下地前總是抬頭望望天,期盼來一場酣暢淋漓的春雨。

羅定境內有11條河流,水資源豐富,但分佈不均,導致旱澇災害不斷,稻米產業一直難以擴大規模。

明清時期,羅定州開挖陂塘,開鑿水圳,擴大灌溉面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明萬曆年間,陳璘動用數千軍民築陂,開挖並用石砌水渠10公里,灌溉羅平沙良田100多頃。 這是明代羅定最偉大的一項水利工程。 陳璘陂建成後使用了300多年,直到1960年代才被改建。

但真正從根本上解決羅定江下游的乾旱問題,卻是在新中國成立後。 1976年,長崗坡渡槽動工,1981年竣工,全長5200米,其中渡槽長3450米、寬6米,懸空飛架,氣勢雄渾。 133個石墩,最高達37米,跨拱132個,最大跨越51米。 當時缺少大型機械,當地4個公社共1萬多名民工,耗時4年零2個月完成了這項工程,創造了我國水利建設史上繼河南林縣紅旗渠之後的又一個奇跡。 長崗坡渡槽每年把近4億立方米的太平河、羅鏡河水引入金銀河水庫,讓金銀河水庫成為羅定庫容、供水量和發電量最大的水庫,灌溉面積覆蓋20多萬畝農田,造福50萬人口。

羅定還建成引太、引泗、引沙、引鏡、引榃、引連六大引水骨幹工程,全長共355.5公里;還有山垌水庫、湘垌水庫、羅光水庫、金銀河水庫等大中小型水庫105座;形成“引蓄結合、長藤結瓜”的水利灌溉網路。羅定從此告別了旱澇無常的歷史,望天村如今自然不用再“望天”,羅定盆地成為廣東名副其實的糧倉,為羅定米業的發展夯實基礎。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秘書長鄭佩瑗認為,羅定水利建設是推動稻耕文化發展不可或缺的動力,“水利建設與農業生產的關係,羅定人回答得最精准”。

2015年,羅定市稻米生產加工年產量達8萬噸,稻米產業年產值達13億元,建成覆蓋10個鎮(街)的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20.13萬畝。

2014年7月,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羅定稻米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5年,羅定獲批創建“全國農產品品質安全示範市”,是廣東省唯一獲批的綠色稻米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2016年,“羅定稻米”登上中國品牌價值評價榜,被評為“中國十大大米區域公用品牌”。

據介紹,羅定市近年致力於打造成為南方稻區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示範區,進一步提高“羅定稻米”的知名度,最終實現農民增收的根本目標。該市積極探索“以產業化帶動為核心、以土地流轉為基礎,以金融改革為支撐,以協同共治為方法,全面建設生態文明”的“五位一體”的現代農業經營體制機制。

羅定市長黃天生介紹,要依靠若干稻米品牌帶動大米產業發展,實現適度規模的土地流轉。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通過流轉村民的土地實現土地資源整合和規模化生產。同時,政府為農業企業和農戶提供金融支援。

羅定市委書記萬木林表示,羅定創新“公司 理事會農戶”的經營體制機制,建立了首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打造了“亞燦米”、“聚龍米”、“青洲米”等綠色、有機稻米品牌,今後羅定將繼續致力於把羅定稻米打造成為南方秈米的重要品牌、重要標誌。

雲浮市委書記龐國梅表示,近年來,羅定市委、市政府立足自身資源優勢,通過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舉辦稻米節、建設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和農業主題公園等舉措,打造了“羅定稻米”品牌,成為全市現代特色農業的一大亮點和羅定市展示現代特色農業發展新成果、新產品、新技術的重要視窗。

好山好水出好米,羅定稻米香四方。羅定稻米最突出的特點是優越的自然環境及其所孕育出來的人文品牌。

據農業部門介紹,羅定稻米之所以能夠在眾多稻米中成為佼佼者,主要是羅定有不可複製的六大優勢。

優勢一:羅定有優越的自然條件

羅定地處北緯22°,年平均日照1790小時,年平均氣溫22.1℃,一年四季幹濕明顯,最適宜種植水稻。

優勢二:羅定有獨特的盆地地形

羅定擁有廣東最大的盆地,有獨特的盆地性氣候,太陽雨和雷陣雨多,晝夜溫差大,受週邊氣候影響小,能更好地集聚大自然的能量,利於水稻等植物養分的積累和轉化,生產的稻米營養豐富、品質好。

優勢三:羅定有良好的生態環境

羅定是全國造林綠化模範(縣)市,森林覆蓋率達60%以上,工業污染極少,是全省唯一沒有灰霾天氣的市(縣)。羅定境內水源、土壤、空氣優質無污染。此外,羅定土壤富含鈣、矽及多種微量元素,所出產的稻米晶瑩剔透,品質上乘。

優勢四:羅定有優質的灌溉水源

羅定有完善的水利灌溉網路,有效灌溉面積占全市耕地的83%。灌溉水稻所用的水源大部分都用水庫水、山泉水,無重金屬污染。水質弱鹼性,能較好中和土壤的弱酸性,利於植物有機質保持。羅定主要水源金銀河水庫水質達地表水國家一類標準。

優勢五:羅定有悠久的種稻歷史

羅定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碳化稻穀種子和青銅鐮等文物,證明羅定有悠久的種稻歷史,積累了豐富的水稻種植經驗。在實踐中,羅定人民不斷探索良種良法,提升水稻的品質。目前,羅定市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進入全省先進行列。

優勢六:羅定有健全的農技網路

羅定市、鎮、村都配有專門的農技機構和農技人員,有完善的農業技術服務體系,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全程免費為農戶提供選種、施肥、除蟲等種植技術培訓,指導農民開展科學種植,提高農民現代農業意識及種植管理技術水準,保證水稻的高產與優質。

長崗坡渡槽每年把近4億立方米的太平河、羅鏡河水引入金銀河水庫,讓金銀河水庫成為羅定庫容、供水量和發電量最大的水庫,灌溉面積覆蓋20多萬畝農田,造福50萬人口。

羅定還建成引太、引泗、引沙、引鏡、引榃、引連六大引水骨幹工程,全長共355.5公里;還有山垌水庫、湘垌水庫、羅光水庫、金銀河水庫等大中小型水庫105座;形成“引蓄結合、長藤結瓜”的水利灌溉網路。羅定從此告別了旱澇無常的歷史,望天村如今自然不用再“望天”,羅定盆地成為廣東名副其實的糧倉,為羅定米業的發展夯實基礎。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秘書長鄭佩瑗認為,羅定水利建設是推動稻耕文化發展不可或缺的動力,“水利建設與農業生產的關係,羅定人回答得最精准”。

2015年,羅定市稻米生產加工年產量達8萬噸,稻米產業年產值達13億元,建成覆蓋10個鎮(街)的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20.13萬畝。

2014年7月,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羅定稻米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5年,羅定獲批創建“全國農產品品質安全示範市”,是廣東省唯一獲批的綠色稻米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2016年,“羅定稻米”登上中國品牌價值評價榜,被評為“中國十大大米區域公用品牌”。

據介紹,羅定市近年致力於打造成為南方稻區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示範區,進一步提高“羅定稻米”的知名度,最終實現農民增收的根本目標。該市積極探索“以產業化帶動為核心、以土地流轉為基礎,以金融改革為支撐,以協同共治為方法,全面建設生態文明”的“五位一體”的現代農業經營體制機制。

羅定市長黃天生介紹,要依靠若干稻米品牌帶動大米產業發展,實現適度規模的土地流轉。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通過流轉村民的土地實現土地資源整合和規模化生產。同時,政府為農業企業和農戶提供金融支援。

羅定市委書記萬木林表示,羅定創新“公司 理事會農戶”的經營體制機制,建立了首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打造了“亞燦米”、“聚龍米”、“青洲米”等綠色、有機稻米品牌,今後羅定將繼續致力於把羅定稻米打造成為南方秈米的重要品牌、重要標誌。

雲浮市委書記龐國梅表示,近年來,羅定市委、市政府立足自身資源優勢,通過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舉辦稻米節、建設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和農業主題公園等舉措,打造了“羅定稻米”品牌,成為全市現代特色農業的一大亮點和羅定市展示現代特色農業發展新成果、新產品、新技術的重要視窗。

好山好水出好米,羅定稻米香四方。羅定稻米最突出的特點是優越的自然環境及其所孕育出來的人文品牌。

據農業部門介紹,羅定稻米之所以能夠在眾多稻米中成為佼佼者,主要是羅定有不可複製的六大優勢。

優勢一:羅定有優越的自然條件

羅定地處北緯22°,年平均日照1790小時,年平均氣溫22.1℃,一年四季幹濕明顯,最適宜種植水稻。

優勢二:羅定有獨特的盆地地形

羅定擁有廣東最大的盆地,有獨特的盆地性氣候,太陽雨和雷陣雨多,晝夜溫差大,受週邊氣候影響小,能更好地集聚大自然的能量,利於水稻等植物養分的積累和轉化,生產的稻米營養豐富、品質好。

優勢三:羅定有良好的生態環境

羅定是全國造林綠化模範(縣)市,森林覆蓋率達60%以上,工業污染極少,是全省唯一沒有灰霾天氣的市(縣)。羅定境內水源、土壤、空氣優質無污染。此外,羅定土壤富含鈣、矽及多種微量元素,所出產的稻米晶瑩剔透,品質上乘。

優勢四:羅定有優質的灌溉水源

羅定有完善的水利灌溉網路,有效灌溉面積占全市耕地的83%。灌溉水稻所用的水源大部分都用水庫水、山泉水,無重金屬污染。水質弱鹼性,能較好中和土壤的弱酸性,利於植物有機質保持。羅定主要水源金銀河水庫水質達地表水國家一類標準。

優勢五:羅定有悠久的種稻歷史

羅定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碳化稻穀種子和青銅鐮等文物,證明羅定有悠久的種稻歷史,積累了豐富的水稻種植經驗。在實踐中,羅定人民不斷探索良種良法,提升水稻的品質。目前,羅定市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進入全省先進行列。

優勢六:羅定有健全的農技網路

羅定市、鎮、村都配有專門的農技機構和農技人員,有完善的農業技術服務體系,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全程免費為農戶提供選種、施肥、除蟲等種植技術培訓,指導農民開展科學種植,提高農民現代農業意識及種植管理技術水準,保證水稻的高產與優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