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臺灣“新南向”豈可與“一帶一路”分庭抗禮?越南斐濟已對台翻臉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 國民黨"立委"盧秀燕昨(17日)在"立院"爆料, 斐濟"駐台貿易暨旅遊代表處"已於本月10日完成裁撤, 台當局"外交部"雖向對方拜託至少留1、2人, 但斐濟態度堅決, "一草一木、寸草不留"。

盧秀燕

寸草不留, 人去樓空!

報導稱, 盧秀燕昨在"外交國防委員會"指出, 上月底就有消息傳出斐濟要裁撤, 且有2位斐濟派駐大陸官員赴台"清點", 本月10日完成, "外交部"會不會對此覺得難堪?

盧秀燕說, 根據掌握的情況, "外交部"不斷與斐濟接洽, 拜託至少留下1、2人, 不要弄得這麼難堪, 但斐濟態度堅決, "一草一木, 寸草不留"。 盧秀燕猜測, 斐濟裁撤"駐台貿易暨旅遊代表處"的原因有二, 一是大陸的"一帶一路"倡議, 二是台當局推"新南向"過程中, 與斐濟"相談不歡"。

盧秀燕又問, 我們今年仍編2600萬元新臺幣預算給"駐斐代表處", 我們是否也裁撤?台當局"外交部次長"吳志中聲稱, 斐濟非台"新南向"政策目標地,

且臺灣與斐濟關係不錯, 仍會保留"駐斐代表處"。

無獨有偶,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主席陳大光於2017年5月11日至15日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新華社15日發佈《中越聯合公報》。 公報內容明確表明,

越方重申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中國統一大業, 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

對此, 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稱, 雖然蔡當局一直強調“新南向”只是經貿合作, 但民進黨想借此擺脫大陸, 與東南亞國家“偷渡”政治關係, 大陸肯定要防堵, “越南開了東南亞第一槍, 不會是最後一槍。 ”

在16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有記者提問, 中越聯合公報中的相關內容和臺灣“新南向”政策的關係是什麼?會對“新南向”政策產生什麼影響?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獨”, 是我們處理臺灣對外交往的一貫立場。 我們對於越南政府再次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表示充分肯定和讚賞。 至於你提到的臺灣當局所謂“新南向”政策, 國台辦發言人已就此多次表明有關立場。 那種違背經濟發展規律, 單純出於政治目的考慮的做法, 只會損害臺灣經濟和台商利益。

《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7年05月18日第04 版)

當全球目光齊聚北京“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時,

本來也該參加的臺灣卻獨自向隅, 成了“經濟絕緣體”。 3年前大陸提出“一帶一路”倡議, 點名誠邀臺灣參與。 可惜的是, 島內政局變遷歲月蹉跎, 如今的臺灣當局儼然視“一帶一路”為禁忌, 民間也難免有不得其門而入之感。 再這樣繼續自外於“一帶一路”, 臺灣就慘了!

還要錯過多少機會

看著全球29位元首、70多個國際組織負責人以及1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代表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臺灣當局作何感想?台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 有一番“自我安慰”的言論。 她說, 臺灣“新南向”政策與大陸“一帶一路”倡議是“完全不同的模式”, 臺灣軟實力不可阻擋。 言下之意, “新南向”可與“一帶一路”分庭抗禮, 臺灣有“新南向”足矣。

“新南向”能抗衡“一帶一路”?且不論兩者在體量上的天差地別, 關鍵是“一帶一路”是合乎經濟規律的創舉,而“新南向”卻是只重政治考量的經濟蠻幹,若從經濟角度打分,一個會是相當高的正分,另一個卻可能是負分。

民心潮流豈能不顧

在“一帶一路”商機強大的磁吸作用和大陸有關方面支援下,臺灣有遠見、有實力的企業早已撇開島內政治干擾,啟動了“民間先行”模式。

在“一帶一路”北“陸絲”起點的鄂爾多斯,臺灣首富郭台銘已搶佔先機,建立了亞洲最大的物流中心。在佔據“渝新歐”大通道核心位置的重慶,台企南僑集團成立了西部營運中心,用不到一年時間完成了規劃選址、物流倉開倉、公司成立、客戶服務中心啟用等。

同樣在重慶,台商何玉玲創辦了“臺灣直購網”,這是大陸西南地區首個主營臺灣商品的跨境電商平臺,3年來已引進數百家臺灣企業合作開展跨境直購貿易。來自臺灣台中的福建東南汽車銷售總監王正璞,為抓住“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商機,公司正把一些銷售管道鋪設到東南亞,希望通過“一帶一路”宣傳,獲得緬甸和越南等國市場的認可。

類似的台商故事還有很多,這裡反映出的是商人對市場的敏感性,也說明為政者唯有順應經濟規律行事,才能得民心,促發展。以香港為例,特區政府把“一帶一路”作為未來50年最重要的經濟發展引擎,為此推出大量配套措施。香港特區政府的積極作為,與臺灣當局的漠然以對視若不見相比,哪一個才是當政者分所當為,不言自明。

關鍵是“一帶一路”是合乎經濟規律的創舉,而“新南向”卻是只重政治考量的經濟蠻幹,若從經濟角度打分,一個會是相當高的正分,另一個卻可能是負分。

民心潮流豈能不顧

在“一帶一路”商機強大的磁吸作用和大陸有關方面支援下,臺灣有遠見、有實力的企業早已撇開島內政治干擾,啟動了“民間先行”模式。

在“一帶一路”北“陸絲”起點的鄂爾多斯,臺灣首富郭台銘已搶佔先機,建立了亞洲最大的物流中心。在佔據“渝新歐”大通道核心位置的重慶,台企南僑集團成立了西部營運中心,用不到一年時間完成了規劃選址、物流倉開倉、公司成立、客戶服務中心啟用等。

同樣在重慶,台商何玉玲創辦了“臺灣直購網”,這是大陸西南地區首個主營臺灣商品的跨境電商平臺,3年來已引進數百家臺灣企業合作開展跨境直購貿易。來自臺灣台中的福建東南汽車銷售總監王正璞,為抓住“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商機,公司正把一些銷售管道鋪設到東南亞,希望通過“一帶一路”宣傳,獲得緬甸和越南等國市場的認可。

類似的台商故事還有很多,這裡反映出的是商人對市場的敏感性,也說明為政者唯有順應經濟規律行事,才能得民心,促發展。以香港為例,特區政府把“一帶一路”作為未來50年最重要的經濟發展引擎,為此推出大量配套措施。香港特區政府的積極作為,與臺灣當局的漠然以對視若不見相比,哪一個才是當政者分所當為,不言自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