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中央廚房+食品工廠 濟南商務速食引入工廠化生產

◆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淩晨4點, 濟南市章丘區刁鎮柴家村農民新采到的西藍花、胡蘿蔔等新鮮蔬菜, 通過0℃-10℃的冷鏈運輸車直接運輸到工廠, 經嚴格檢驗後進行集約化、標準化加工。 三四個小時後, 已經變成一份新鮮、營養、健康的即食便當或日式料理, 擺上市中心居民的早餐桌。 這觸手可及的幸福背後, 是濟南市首家多業態、多品種中央廚房工廠的開業。

17日, 歷經17個月17天, 山東健爾佳速食食品有限公司中央廚房工廠正式開業。 業內評價:中餐終於進入流程化、標準化、規模化生產的時代。

那麼, 傳統餐飲格局將發生哪些變化?中央廚房工廠模式將改變誰?

人力可節省25%至30%

健爾佳中央廚房工廠一開業, 就受到餐飲界追捧。 山東健爾佳速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雲風介紹, 目前與健爾佳基本形成長期戰略合作意向的有濟南鐵路局、宜家家居、山東銀座、濟南華聯、華聯鮮超等單位和知名連鎖大型超市、便利店。

以銀座為例, 健爾佳中央廚房工廠生產的蒸製品、煎烙製品、烘烤製品、油炸製品等4個大類的成品、半成品, 通過冷鏈配送進入銀座超市系統內160多家門店。 “初步核算, 這160多家門店僅人力成本就能節省25%至30%。 ”17日, 山東銀座食品公司總經理孫建章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據悉, 山東銀座食品公司在濟南有近30家門店, 之前每家店內的現場烘烤、油炸等食品都需要專門配置人力,

而成品還會存在標準不統一及安全問題, 無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 “全省160多家門店施行統一配送後, 原來需要800多名員工維持運轉的現場食品製作區僅需要600人。 這一項下來, 僅一年支付的員工工資就能省掉800萬元。 ”孫建章的“帳本”折射出中央廚房工廠引發的傳統餐飲格局變化。

中央廚房的升級版

按一般的傳統餐飲店模式, 一家連鎖店的單店需要5名選菜工、3名採購。 而在中央廚房, 只需要3名總採購, 20名左右選菜工。 人力成本和採購成本降低, 是中央廚房出現後餐飲行業出現的顯性變化。

何謂中央廚房?就是將菜品用冷藏車配送, 全部直營店實行統一採購和配送。 之前大部分餐廳的進貨方式是,

所有新鮮蔬菜由直營店實行單店採購。 “採用中央廚房配送後, 比傳統的配送要節約30%左右的成本。 ”過去一年, 王雲風走進北上廣, 摸清了中央廚房的運營模式。

經濟導報記者17日在位於章丘區赭山工業區的健爾佳中央廚房工廠看到, 巨大的操作間裡, 選菜、切菜、調料等環節十分有序, 製成淨菜、熟食、主食、涼拌菜等產品的加工、烹調、冷卻程式全部採用機械化。

“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中央廚房, 我們是中央廚房工廠, 是中央廚房和食品工廠的有機融合。 ”王雲風解釋說, 標準化、規模化的中央廚房是餐飲業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健爾佳中央廚房工廠是“中央廚房”的升級版, 是配餐協力廠商, 使用了大型ERP餐飲管理系統,

從採購、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全程把控, 可以確保品質, 目前已具備每日熱鏈3萬份、冷鏈5萬份的生產能力, 從運營規模上可承擔山東省或濟南市的食品應急儲備任務。

山東大學教授、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徐貴法17日下午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我國食品工業仍然較落後甚至原始, 大量小而散的加工點, 營養和衛生問題長期得不到改進。 中央廚房工廠的出現, 為從根本上解決營養和衛生安全問題帶來了希望和曙光。

“團餐行業每年以30%的速度上升, 這是機會也是挑戰。 ”在王雲風看來, 健爾佳中央廚房工廠是在做了15年大學食堂的百思特餐飲管理公司基礎上“孵化”的, 如果說之前的產業鏈計畫增加了一個生產配送環節,

那麼王雲風還有更清晰的目標——在章丘區周邊先建立200-400畝種植基地, “基地名已初步確定為‘喜滿倉’, 採用壽光先進的種植技術, 延伸產業鏈條。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