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激勵員工努力工作的不是薪水,而是靠這個!

許多企業活力不足, 致使經營陷入困境, 實踐證明, 這些企業活力不足的主要癥結在於不能形成有效的激勵。 無法激發生產者和管理者的積極性, 導致企業員工勞動效率和工作努力程度普遍不高, 甚至導致企業優秀人才跳槽, 人才流失嚴重, 降低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而那些國際知名的大集團, 或是國內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 其成功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善於激勵員工, 從而吸引、留住了大批人才。 如何運用激勵機制調動人的積極性, 做好各項工作, 就成了企業發展至關重要的武器了。

而很多企業家則認為給員工加薪就能解決一切問題, 然而有時獎勵並沒有起到激勵作用。 例如, 某公司大幅度提高了管理層的工資。 但是工資發放後, 只有極少數人表示滿意, 管理層的工作積極性也沒有因此提高。 他們卻不知道為什麼?來一起看看吧。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一文中所提出, 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 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很多企業家忽略了優秀員工也許都已經不在乎底層的需要了, 即達到了自我實現需求的層次了。 這個時候薪水並不是最行之有效的激勵方法。 真正驅動員工獲取成功的動力, 則是員工內部的驅動力——自我實現需要。

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追求, 充分發揮自己潛能的欲望。 他們不在看中的是金錢或者物質獎勵, 更加在意的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一種成就感。 所以, 各位老闆在制定激勵政策的時候應從瞭解人的需求入手, 對症下藥、量體裁衣, 不再是靠金錢這一招行遍天下, 圍繞個人的需求, 再採取針對性的激勵措施, 這樣的激勵才最有效果。

請大家記住:物質激勵雖然直接, 但物質激勵是基礎, 精神激勵才是根本。 “改變一個人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而激勵一個人有時候也許只需要一句話”。 而精神激勵並非需要花費太多的心思, 但卻往往被管理者所忽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