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促進有色金屬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實施方案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促進有色金屬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川辦發〔2017〕45號

各市(州)人民政府, 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有關單位:

《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促進有色金屬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領導同志同意, 現印發你們, 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5月16日

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促進有色金屬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促進有色金屬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42號), 結合我省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實際, 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 以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著力推進轉型發展, 堅持調整存量和優化增量並舉, 化解結構性過剩產能, 引導和支持行業戰略重組, 提高產業集中度, 加強重大產業技術攻關和應用技術研究, 促進行業技術進步, 擴大應用消費市場, 加強國際產能合作, 創造良好營商環境, 推動有色金屬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 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由企業自主經營決策, 吸引生產要素向有前景的領域聚集。 強化市場倒逼機制, 促使過剩產能和不具備競爭力的產能主動退出轉型。

堅持政府引導。 健全激勵約束機制, 完善政策措施, 嚴格執行環保、能耗、品質、安全等標準, 推動企業壓減過剩產能、開展國際合作, 實現轉型升級。

堅持創新驅動。 適應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趨勢, 加強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模式創新, 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 積極推廣新產品、發展新業態。

堅持分類指導。 按照有色金屬品種屬性和特點, 結合地區資源稟賦條件和產業發展實際, 因地制宜, 因企施策, 促進產業有序發展。

(三)主要目標。 優化有色金屬工業產業結構, 延伸產業鏈, 產品深加工取得突破, 電解鋁產能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 加大稀土的應用力度。 穩固特色優勢產業, 繼續鞏固釩鈦、稀土、矽、鋰等深加工產品在全國的優勢地位。 加快發展高性能、高精度硬質合金、鎢鉬製品及硬面材料, 在全國的市場份額力爭占到1/3以上, 努力把我省建成全國重要的、西部最大的有色金屬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基地。

加強再生金屬資源回收利用, 再生有色金屬使用比重穩步提高, 有效控制重金屬污染。 推進工藝技術裝備關鍵共性技術突破, 加強創新載體和平臺建設, 推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 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促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 推進科技與經濟深度結合。 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和消費環境, 積極參與重大國際產能合作, 大力推進四川有色金屬工業提質增效。

二、重點任務

(四)嚴控新增產能。 堅決落實《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實施意見》(川府發〔2014〕10號)有關規定, 加強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專案管理, 嚴禁電解鋁新增產能,

各市(州)人民政府和省直相關部門不得核准、備案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專案, 不得辦理土地供應、能評、環評審批和新增授信支援等業務, 對違規新增產能的有關方面和人員嚴肅問責。 對違規在建專案進行全面清理, 分類妥善處理, 對確有必要建設的專案, 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和程式辦理。 清理整頓已建成的違規產能, 對先進產能項目補辦手續並爭取國家支持, 對工藝落後、品質不合格、排放及能耗不達標的項目列入淘汰落後年度任務並限期淘汰。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省國資委、省質監局。 列首位的為牽頭單位, 下同)

(五)加快退出過剩產能。 依法退出和處置過剩產能。 全面調查掌握有色金屬重點品種的環保、能耗、品質、安全、技術等情況。完善激勵和約束政策,引導企業主動退出過剩行業,對不符合法律法規、產業政策和相關標準的企業,立即限期整改。未達到整改要求的,要依法依規關停退出,同時在官方網站上公告,接受社會監督。(責任單位: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省質監局、省安全監管局)

實施減量置換。對產能過剩行業的項目,各市(州)政府須制定產能置換方案,經省行業主管部門確認後予以公告,接受社會監督,同時將置換出的產能列入淘汰落後產能名單,監督落實。(責任單位: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省國資委)

引導不具備競爭力的產能轉移退出。按照國家有關要求,積極淘汰銅、鋅行業落後產能,認真研究落後產能退出機制,幫助淘汰企業獲得國家政策性補償。比照國家政策,鼓勵各相關市(州)設立淘汰落後專項,給予淘汰企業一定的政策性補償,並與節能減排有機結合,對淘汰落後產能和節能減排考核結果未通過的市(州),暫停有色金屬投資項目核准審批。鼓勵各地探索政府引導、企業自願、市場化運作的產能置換指標交易,形成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上限,倒逼超標產能退出、節能環保達標和自然環境改善的長效機制。(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省國資委)

(六)促進行業結構調整和升級。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適時調整發展戰略,主動壓減存量產能,實施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等量或減量兼併重組,退出部分低效產能。對不符合所在城市發展規劃且不具備搬遷價值和條件的企業,鼓勵其實施轉型轉產。具備搬遷條件的企業,支援其退城入園或實施環保改造後向有條件的地區搬遷。鼓勵省內有實力的大型企業通過整合資源進行聯合重組,通過同行之間整合,實現規模化、集團化發展。鼓勵省內有實力的企業沿上下游產業鏈,通過相互參股、控股、兼併、聯合,進行跨行業的重組,結成利益共同體,提升產業競爭力和抗禦風險能力。鼓勵國內大型有色金屬企業集團到省內投資,兼併重組,促進省內有色金屬行業的調整和升級。(責任單位: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國資委)

支援企業採用高效、低耗、低污染的工業設備,建設規模化的再生銅、鉛、鋅、鎂、金、銀、鋁等生產能力,提高廢雜有色金屬資源的回收利用水準。(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環境保護廳、省國資委)

(七)加強技術創新。推動智慧製造。按照產業政策和優勢,大力推進技術改造和創新,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推進國家級和省級技術中心建設工作。支援釩鈦、稀土、碲鉍等產業技術研究院、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研發機構和組織的建設。開展重點領域數位化礦山、智慧製造示範工廠試點,提升企業研發、生產和服務的智慧化水準,提高產品性能穩定性和品質一致性。鼓勵業態創新和模式創新,促進“互聯網+”與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融合,推廣個性化定制、柔性化製造,滿足多樣化、多層次需求。進一步強化產學研的結合,增加技術創新投放,加大攻關力度,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力爭在關鍵工藝技術、節能減排技術以及高精尖有色金屬加工產品和新型合金材料的研發、生產與應用等方面取得突破。(責任單位: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

加快技術改造步伐。爭取列入國家有色金屬產業技改專項,獲得國家技術改造專項資金支援。在省工業發展資金中,設立有色金屬產業重點項目發展專項,支援重點有色金屬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和節能減排專案建設。(責任單位: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

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準。支援省內多晶矽生產企業加快四氯化矽等副產物的回收綜合利用。積極開發稀土礦產資源綜合回收利用技術和節能環保技術。抓好再生金屬的冶煉和回收利用,促進再生金屬及深加工產業的發展。支持企業採用先進實用工藝技術,開發利用銅、鉛鋅、鎳低品位礦、氧化礦、難選冶礦、尾礦與各類廢渣等資源,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準。加大銅、鋁、鉛鋅、鎳、矽冶煉尾氣、餘熱綜合利用,降低能耗。提高水資源的迴圈使用率。積極推廣新工藝、新技術,實現鋁電解槽固體廢棄物資源化。(責任單位: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省國資委)

發展精深加工。著力發展乘用車鋁合金板、航空用鋁合金板、船用鋁合金板、高強鋁合金材料、軌道交通鋁合金構件、泡沫鋁系列材料、航空用新型鋁鋰合金、高端汽車(摩托車)鋁合金壓鑄配(部)件、航空航太用高強鎂合金大尺寸複雜鑄造件、高強耐熱鎂合金大規格擠壓型材/鍛件、3C產品用鎂合金精密壓鑄件、大卷重低成本高成型性鎂合金板帶材、汽車輕量化結構用鎂合金精密壓鑄件、鈦和鈦合金鑄件及其卷帶材、精密電子銅帶、銅鎳合金板帶材、鎳合金卷帶材、高性能銅箔、超高純稀有金屬及靶材、高性能動力電池材料、高端電子級多晶矽、核工業用材、高性能硬質合金產品、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航空等關鍵基礎材料,滿足先進裝備、新一代資訊技術、船舶及海洋工程、航空航太、國防科技等領域的需求,發展碲、鉍精深加工,做好提升稀土金屬高附加值應用,有效節約稀土資源。提高再生有色金屬回收利用技術和裝備水準,鼓勵企業提高再生有色金屬的使用比例,發展有色金屬迴圈經濟產業。(責任單位: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

(八)擴大市場應用。加強上下游合作。鼓勵有色金屬行業與下游應用行業在設計、生產、使用、維護等方面加強協作,建立行業協會牽頭、上下游企業參加、有關方面參與的合作機制,解決制約產品應用的工藝技術、產品品質、工程建設標準等問題,拓展消費領域和空間。健全我省有色金屬產品標準體系,強化有色金屬行業品質控制。(責任單位: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商務廳、省質監局、省國防科工辦)

(九)健全儲備體系。著眼有色金屬工業未來發展,綜合考慮國家戰略儲備需求和市場狀況,完善政府儲備與商業儲備相結合的有色金屬儲備機制,爭取國家適當增加部分有色金屬儲備。探索開展有色金屬企業商業儲備試點,鼓勵金融機構研究支援有色金屬商業收儲。(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資訊化委、財政廳、四川銀監局、四川證監局)

(十)積極推進國際合作。對接國家、省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總體思路、周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中俄“兩河流域”合作等,充分發揮我省有色金屬先進技術和裝備優勢,帶動先進裝備、產品、技術、標準、服務的全產業鏈輸出,把推進高端成長型產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作為提高我省有色金屬工業國際競爭力的重點,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堅持“走出去”戰略,支援有條件的企業以多種方式獲取國外資源,增加有效供給,實現可持續發展。(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商務廳)

三、政策保障

(十一)完善用電政策。繼續實施差別電價政策。鼓勵符合政策的電力使用者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通過協商確定價格。鼓勵電冶聯營,已建成的具有自備電廠的冶煉企業要按規定承擔並足額繳納政府性基金、政策性交叉補貼和系統備用費。以不增加產能為前提,在可再生能源富集的地區,探索就近消納可再生能源的局域電網建設試點。(責任單位: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

(十二)完善土地政策。產能退出後的劃撥用地,可以依法轉讓或由地方政府收回,地方政府收回原劃撥土地使用權後的土地出讓收入,可按規定通過預算安排用於支付產能退出企業職工安置費用。產能退出後的工業用地,在符合城鄉規劃和環保要求的前提下,可用於轉產發展第三產業,地方政府收取的土地出讓收入,可按規定通過預算安排用於職工安置、債務處置和企業發展。轉產為生產性服務業等國家鼓勵發展行業的,可在5年內繼續按原用途和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責任單位:國土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

(十三)加大財稅支持。充分利用現有資金管道,對符合條件企業在綠色製造、智慧製造、高端製造、品牌建設、公共服務平臺等方面加大支援力度。通過中央財政科技計畫(專項、基金等)統籌支持科技研發工作。實施有色金屬行業相關稅目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清理規範相關收費基金,降低礦山稅費負擔。落實好兼併重組稅收政策。落實進出口有關政策,支援符合行業規範條件的企業開展銅精礦、錫精礦等加工貿易。(責任單位: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科技廳、國土資源廳、商務廳、省地稅局、成都海關)

(十四)加強金融扶持。落實有扶有控的信貸政策,建立產融資訊對接機制,加強資訊共用,引導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重點支援符合行業規範條件、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持續達標、有市場前景和經營效益的骨幹企業。(責任單位:省金融工作局、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四川銀監局、人行成都分行)

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大對有色金屬行業的融資支持。支援符合條件的有色金屬企業在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和銀行間債券市場融資。支持有色金屬上市企業再融資和並購重組。支持有色金屬企業在滬深證券交易所發行公司債券等籌措資金,支援符合條件的有色類上市公司通過債轉股方式降低債務風險,鼓勵有色金屬企業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和套期保值。引導金融機構與企業自主協商,妥善解決兼併重組、產能退出中的金融債務問題。研究通過保險補償機制支持有色金屬新材料首批次應用。對符合條件的重大國際合作專案,引導金融機構給予優惠貸款等。(責任單位:四川銀監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四川證監局、四川保監局、人行成都分行)

(十五)做好職工安置工作。切實強化企業責任意識,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突出政府組織領導作用,行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督促指導相關企業積極做好職工安置工作。因地制宜分類推進職工安置工作,實行“一企一策、一礦一策”,職工安置方案(草案)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按規定經職工代表大會或全體職工討論審議,並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分項表決,表決後公佈實施,妥善處理職工勞動關係,依法保障職工合法權益,切實解決好職工及失業人員的就業、社會保障、生活來源等問題。(責任單位: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民政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國資委、省總工會)

(十六)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強化有色金屬行業自律,引導企業規範經營、公平競爭,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加強行業關鍵、共性問題研究,及時發佈行業產能監測預警資訊,支援企業推進兼併重組。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指導企業用好有關政策。及時反映企業訴求,回饋政策落實情況,提出相關政策建議。(責任單位: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相關行業協會)

各市(州)要按照本實施方案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抓緊制定具體方案,明確目標任務以及時間表、路線圖,切實抓好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確保取得實效。省直有關部門要結合自身職責,儘快出臺相關政策措施,積極指導地方推動工作,確保政策落實到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資訊化委要加強統籌協調,會同有關部門開展督促檢查和跟蹤分析,重大問題及時報告省政府。

全面調查掌握有色金屬重點品種的環保、能耗、品質、安全、技術等情況。完善激勵和約束政策,引導企業主動退出過剩行業,對不符合法律法規、產業政策和相關標準的企業,立即限期整改。未達到整改要求的,要依法依規關停退出,同時在官方網站上公告,接受社會監督。(責任單位: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省質監局、省安全監管局)

實施減量置換。對產能過剩行業的項目,各市(州)政府須制定產能置換方案,經省行業主管部門確認後予以公告,接受社會監督,同時將置換出的產能列入淘汰落後產能名單,監督落實。(責任單位: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省國資委)

引導不具備競爭力的產能轉移退出。按照國家有關要求,積極淘汰銅、鋅行業落後產能,認真研究落後產能退出機制,幫助淘汰企業獲得國家政策性補償。比照國家政策,鼓勵各相關市(州)設立淘汰落後專項,給予淘汰企業一定的政策性補償,並與節能減排有機結合,對淘汰落後產能和節能減排考核結果未通過的市(州),暫停有色金屬投資項目核准審批。鼓勵各地探索政府引導、企業自願、市場化運作的產能置換指標交易,形成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上限,倒逼超標產能退出、節能環保達標和自然環境改善的長效機制。(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省國資委)

(六)促進行業結構調整和升級。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適時調整發展戰略,主動壓減存量產能,實施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等量或減量兼併重組,退出部分低效產能。對不符合所在城市發展規劃且不具備搬遷價值和條件的企業,鼓勵其實施轉型轉產。具備搬遷條件的企業,支援其退城入園或實施環保改造後向有條件的地區搬遷。鼓勵省內有實力的大型企業通過整合資源進行聯合重組,通過同行之間整合,實現規模化、集團化發展。鼓勵省內有實力的企業沿上下游產業鏈,通過相互參股、控股、兼併、聯合,進行跨行業的重組,結成利益共同體,提升產業競爭力和抗禦風險能力。鼓勵國內大型有色金屬企業集團到省內投資,兼併重組,促進省內有色金屬行業的調整和升級。(責任單位: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國資委)

支援企業採用高效、低耗、低污染的工業設備,建設規模化的再生銅、鉛、鋅、鎂、金、銀、鋁等生產能力,提高廢雜有色金屬資源的回收利用水準。(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環境保護廳、省國資委)

(七)加強技術創新。推動智慧製造。按照產業政策和優勢,大力推進技術改造和創新,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推進國家級和省級技術中心建設工作。支援釩鈦、稀土、碲鉍等產業技術研究院、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研發機構和組織的建設。開展重點領域數位化礦山、智慧製造示範工廠試點,提升企業研發、生產和服務的智慧化水準,提高產品性能穩定性和品質一致性。鼓勵業態創新和模式創新,促進“互聯網+”與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融合,推廣個性化定制、柔性化製造,滿足多樣化、多層次需求。進一步強化產學研的結合,增加技術創新投放,加大攻關力度,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力爭在關鍵工藝技術、節能減排技術以及高精尖有色金屬加工產品和新型合金材料的研發、生產與應用等方面取得突破。(責任單位: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

加快技術改造步伐。爭取列入國家有色金屬產業技改專項,獲得國家技術改造專項資金支援。在省工業發展資金中,設立有色金屬產業重點項目發展專項,支援重點有色金屬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和節能減排專案建設。(責任單位: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

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準。支援省內多晶矽生產企業加快四氯化矽等副產物的回收綜合利用。積極開發稀土礦產資源綜合回收利用技術和節能環保技術。抓好再生金屬的冶煉和回收利用,促進再生金屬及深加工產業的發展。支持企業採用先進實用工藝技術,開發利用銅、鉛鋅、鎳低品位礦、氧化礦、難選冶礦、尾礦與各類廢渣等資源,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準。加大銅、鋁、鉛鋅、鎳、矽冶煉尾氣、餘熱綜合利用,降低能耗。提高水資源的迴圈使用率。積極推廣新工藝、新技術,實現鋁電解槽固體廢棄物資源化。(責任單位: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省國資委)

發展精深加工。著力發展乘用車鋁合金板、航空用鋁合金板、船用鋁合金板、高強鋁合金材料、軌道交通鋁合金構件、泡沫鋁系列材料、航空用新型鋁鋰合金、高端汽車(摩托車)鋁合金壓鑄配(部)件、航空航太用高強鎂合金大尺寸複雜鑄造件、高強耐熱鎂合金大規格擠壓型材/鍛件、3C產品用鎂合金精密壓鑄件、大卷重低成本高成型性鎂合金板帶材、汽車輕量化結構用鎂合金精密壓鑄件、鈦和鈦合金鑄件及其卷帶材、精密電子銅帶、銅鎳合金板帶材、鎳合金卷帶材、高性能銅箔、超高純稀有金屬及靶材、高性能動力電池材料、高端電子級多晶矽、核工業用材、高性能硬質合金產品、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航空等關鍵基礎材料,滿足先進裝備、新一代資訊技術、船舶及海洋工程、航空航太、國防科技等領域的需求,發展碲、鉍精深加工,做好提升稀土金屬高附加值應用,有效節約稀土資源。提高再生有色金屬回收利用技術和裝備水準,鼓勵企業提高再生有色金屬的使用比例,發展有色金屬迴圈經濟產業。(責任單位: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

(八)擴大市場應用。加強上下游合作。鼓勵有色金屬行業與下游應用行業在設計、生產、使用、維護等方面加強協作,建立行業協會牽頭、上下游企業參加、有關方面參與的合作機制,解決制約產品應用的工藝技術、產品品質、工程建設標準等問題,拓展消費領域和空間。健全我省有色金屬產品標準體系,強化有色金屬行業品質控制。(責任單位: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商務廳、省質監局、省國防科工辦)

(九)健全儲備體系。著眼有色金屬工業未來發展,綜合考慮國家戰略儲備需求和市場狀況,完善政府儲備與商業儲備相結合的有色金屬儲備機制,爭取國家適當增加部分有色金屬儲備。探索開展有色金屬企業商業儲備試點,鼓勵金融機構研究支援有色金屬商業收儲。(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資訊化委、財政廳、四川銀監局、四川證監局)

(十)積極推進國際合作。對接國家、省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總體思路、周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中俄“兩河流域”合作等,充分發揮我省有色金屬先進技術和裝備優勢,帶動先進裝備、產品、技術、標準、服務的全產業鏈輸出,把推進高端成長型產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作為提高我省有色金屬工業國際競爭力的重點,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堅持“走出去”戰略,支援有條件的企業以多種方式獲取國外資源,增加有效供給,實現可持續發展。(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商務廳)

三、政策保障

(十一)完善用電政策。繼續實施差別電價政策。鼓勵符合政策的電力使用者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通過協商確定價格。鼓勵電冶聯營,已建成的具有自備電廠的冶煉企業要按規定承擔並足額繳納政府性基金、政策性交叉補貼和系統備用費。以不增加產能為前提,在可再生能源富集的地區,探索就近消納可再生能源的局域電網建設試點。(責任單位: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

(十二)完善土地政策。產能退出後的劃撥用地,可以依法轉讓或由地方政府收回,地方政府收回原劃撥土地使用權後的土地出讓收入,可按規定通過預算安排用於支付產能退出企業職工安置費用。產能退出後的工業用地,在符合城鄉規劃和環保要求的前提下,可用於轉產發展第三產業,地方政府收取的土地出讓收入,可按規定通過預算安排用於職工安置、債務處置和企業發展。轉產為生產性服務業等國家鼓勵發展行業的,可在5年內繼續按原用途和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責任單位:國土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

(十三)加大財稅支持。充分利用現有資金管道,對符合條件企業在綠色製造、智慧製造、高端製造、品牌建設、公共服務平臺等方面加大支援力度。通過中央財政科技計畫(專項、基金等)統籌支持科技研發工作。實施有色金屬行業相關稅目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清理規範相關收費基金,降低礦山稅費負擔。落實好兼併重組稅收政策。落實進出口有關政策,支援符合行業規範條件的企業開展銅精礦、錫精礦等加工貿易。(責任單位: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科技廳、國土資源廳、商務廳、省地稅局、成都海關)

(十四)加強金融扶持。落實有扶有控的信貸政策,建立產融資訊對接機制,加強資訊共用,引導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重點支援符合行業規範條件、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持續達標、有市場前景和經營效益的骨幹企業。(責任單位:省金融工作局、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四川銀監局、人行成都分行)

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大對有色金屬行業的融資支持。支援符合條件的有色金屬企業在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和銀行間債券市場融資。支持有色金屬上市企業再融資和並購重組。支持有色金屬企業在滬深證券交易所發行公司債券等籌措資金,支援符合條件的有色類上市公司通過債轉股方式降低債務風險,鼓勵有色金屬企業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和套期保值。引導金融機構與企業自主協商,妥善解決兼併重組、產能退出中的金融債務問題。研究通過保險補償機制支持有色金屬新材料首批次應用。對符合條件的重大國際合作專案,引導金融機構給予優惠貸款等。(責任單位:四川銀監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四川證監局、四川保監局、人行成都分行)

(十五)做好職工安置工作。切實強化企業責任意識,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突出政府組織領導作用,行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督促指導相關企業積極做好職工安置工作。因地制宜分類推進職工安置工作,實行“一企一策、一礦一策”,職工安置方案(草案)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按規定經職工代表大會或全體職工討論審議,並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分項表決,表決後公佈實施,妥善處理職工勞動關係,依法保障職工合法權益,切實解決好職工及失業人員的就業、社會保障、生活來源等問題。(責任單位: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省發展改革委、民政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國資委、省總工會)

(十六)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強化有色金屬行業自律,引導企業規範經營、公平競爭,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加強行業關鍵、共性問題研究,及時發佈行業產能監測預警資訊,支援企業推進兼併重組。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指導企業用好有關政策。及時反映企業訴求,回饋政策落實情況,提出相關政策建議。(責任單位: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相關行業協會)

各市(州)要按照本實施方案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抓緊制定具體方案,明確目標任務以及時間表、路線圖,切實抓好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確保取得實效。省直有關部門要結合自身職責,儘快出臺相關政策措施,積極指導地方推動工作,確保政策落實到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資訊化委要加強統籌協調,會同有關部門開展督促檢查和跟蹤分析,重大問題及時報告省政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