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柴智強:紮根第二故鄉為脫貧攻堅辦實事

“是走過場還是辦實事, 是混日子還是求作為?”2015年金台區硤石鎮高家灣村駐村第一書記柴志強走馬上任的那一刻, 他捫心自問並暗下決心“從今天起, 高家灣村就是我的第二個故鄉, 我要讓這個‘家’走上致富路。 ”

以幹為本強“家底”產業脫貧求實效

高家灣村地處我市西部山區, 有145戶555人, 其中2016年貧困戶33戶99人。 為了拔掉“窮根”摘掉“窮帽”, 找到村民脫貧出路。 柴志強上任伊始, 就鼓勵貧困戶依靠產業脫貧, 大力發展養殖和種植業。 2016年以來, 他積極協調產業扶貧資金共為30戶貧困戶發放花椒、核桃苗、柴胡苗木3250株、種子220斤,

豬仔21頭、雞苗238只, 僅養殖一項就為貧困群眾人均增加收入約550元。

為了給貧困戶找到長遠發展的“金飯碗”, 啟動村級經濟“造血”功能, 柴志強帶著扶貧工作新小組成立了光伏發電扶貧合作社, 積極為村上落實光伏發電脫貧專案, 先後組織村民代表到渭南考察光伏發電扶貧項目, 到先進村的專業合作社取經學習, 逐步打開了村民的發展視野。 僅光伏發電項目, 每年就為全村貧困戶帶來收益10萬元左右, 脫貧致富又增添了後勁。

以村為家抓班子 建強村級黨組織

駐村開展扶貧工作以來, 柴志強就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 本著“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擺正位子、找對路子、不添亂子”的自我要求, 用實實在在的真情和實績履行好“第一書記”的職責。

但推動脫貧, 僅靠黨支部的力量並不夠, 他在做好幫扶幹部的服務工作和扶貧單位的聯繫協調工作的同時, 積極穿針引線, 讓市、區幫扶單位30余名幹部與村上的貧困戶結對形成了“親戚”幫扶。 兩年來, 市委政研室26名幹部職工為33戶貧困戶捐款7000余元, 爭取區級部門為村民捐款18600元。 同時, 積極搭建社會扶助的平臺, 先後策劃組織了“陝西寶雞·一點微公益”等愛心捐助活動4次, 爭取社會幫扶資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