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古代的“三從四德”,看後才知是好東西,女人這樣約束就對了

三從:未嫁從父 既嫁從夫 夫死從子

1.未嫁從父

"未嫁從父"就是要求沒有出嫁的"在室女"聽從父家長的話, "不違父命"就是"事親孝"("親"按照孔子的解釋是指父母雙親, 但又說"資于事父而孝母");女兒孝順, 除了日常生活照顧周到, 還要在父親遇危難時挺身而出, 像西漢文帝時淳於緹縈說服文帝廢除肉刑, 使父親免于罪;東漢曹娥為救落水的父親被淹死(史載有"曹娥碑", 表彰曹娥孝行)。 在終身婚姻大事要聽從"父母之命"也是"從"和孝的表現。

2.既嫁從夫

"既嫁從夫"就是要求出嫁為人妻的婦女輔佐丈夫。 "從夫"從女子出嫁就開始了, 迎娶的儀式是"男帥女, 女從男, 夫婦之義從此始";母親叮囑女兒"無違夫子"。 到夫家, 按照丈夫的輩分、名分得到親屬稱謂(如子媳、娣姒、嬸、嫂等)。 妻子視丈夫為"天", "天命不可逃, 夫命不可違", 必須聽從、敬重丈夫, 夫唱婦隨。 像漢代孟光對丈夫梁鴻"舉案齊眉",

被贊為"相敬如賓"。

妻婦還需代丈夫行孝侍奉公婆日常生活, 還要為丈夫生兒育女;"相夫教子"從宋代以來成為對婦女最重要的職責。 "從夫"還有對丈夫忠誠不貳, 保持貞操, 丈夫死後不事二夫, 甚至殉夫, 春秋時期息國國君夫人息夫人, 在丈夫被楚國俘獲, 楚王逼她為夫人, 她以死相拒, 成為史書表彰貞節的模範。 歷代官方表彰貞節烈成為制度, 導致一些婦女自殘生命, 甚至在丈夫將要病死和戰死前, 妻妾們提前殉節, 表示對丈夫的忠誠。

3.夫死從子

"夫死從子"既丈夫死後, 女子需要"輔養"子女長大成人, 是從夫的一種延續!

四德:.婦德 婦言 婦容 婦功

1.婦德

"婦德"是女教婦學中最重要的一項, 鄭玄所說的"貞順"是婦德的核心。 "貞"是堅守節操, 守身如玉, 對丈夫忠誠不貳;"順"就是《禮記》中說的"婉娩聽從", 對公婆、丈夫甚至對家族所有人謙恭有禮。

2.婦言

班昭認為"婦言"不必伶牙俐齒、能言善辯, 只要說話時考慮言辭是否恰當, 不惡言傷人, 不搶話、不多言, 不使人討厭就行了。 大家族最恨婦女之間言辭挑撥離間家庭成員不和,

多嘴多舌、說話喋喋不休的婦女要受到懲罰, "婦言不貴多, 而貴當(恰當)", 各種場合需要用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言辭, 如勉勵丈夫、教訓孩子、委婉勸諫、明志守禮、表現賢智、免於災禍……都需要運用恰當的言辭來達到預期目的。 所以, "婦言"又需要智慧和知識修養。

3.婦容

儒家對婦女的容貌修飾有特殊的標準, 孔子主張重德輕色, 要丈夫對妻子"賢賢易色", 就是看中妻婦的品德代替重視美色;而對婦女容儀的要求是重質樸去修飾, 而"冶容"近乎"誨淫"(刻意修飾打扮等於引誘男人性情之欲)。

婦容不是指顏色美麗, 而是日常生活中做到"盥浣塵穢, 服飾鮮潔, 沐浴以時, 身不垢辱, 是為婦容"--也就是做到勤於灑掃, 服飾整潔、按時沐浴、講究衛生就符合婦容標準了。

藍鼎元對婦容的要求側重不同場合的實用性, "婦容, 貴端莊敬一, 婉娩因時", 又細分為"事親"、"敬夫"之容要柔順恭敬, 有妊(懷孕)之容要端莊, 居喪之容要悲哀有節, 避亂之容要鎮定自若, 不失容度,必要時需義無反顧死烈殉節等等具體規定。

4.婦功

婦學四德中的"婦功"就是指婦女從事的勞動與工作。性別分工是男主外事,女主內事,所以"婦功"幾千年的標準沒有大變化--維持生活衣食之需的採桑養蠶、紡績織作,務中饋、備酒漿;還要奉養公婆、丈夫,生養孩子,招待賓客;另有重要的工作準備祭祀的用品和協助祭祀等。

事實上,婦女承擔的婦功不但是家庭得以延續的重要保證,也是歷代國家賦稅收入的重要來源,古有"一夫不耕天下為之饑,一婦不織天下為之寒"的成語,班固在《漢書·食貨志》指出婦女晝作夜集,每月相當於45個勞動日,比男人要辛苦。

不失容度,必要時需義無反顧死烈殉節等等具體規定。

4.婦功

婦學四德中的"婦功"就是指婦女從事的勞動與工作。性別分工是男主外事,女主內事,所以"婦功"幾千年的標準沒有大變化--維持生活衣食之需的採桑養蠶、紡績織作,務中饋、備酒漿;還要奉養公婆、丈夫,生養孩子,招待賓客;另有重要的工作準備祭祀的用品和協助祭祀等。

事實上,婦女承擔的婦功不但是家庭得以延續的重要保證,也是歷代國家賦稅收入的重要來源,古有"一夫不耕天下為之饑,一婦不織天下為之寒"的成語,班固在《漢書·食貨志》指出婦女晝作夜集,每月相當於45個勞動日,比男人要辛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