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厭倦世界,只有文字和死神知道

1

我喜歡看書, 看有趣的書, 但從未想過, 一本書成名的背後卻是因為它的作者自殺了。

《房思琪的初戀花園》的作者, 才華橫溢, 青春美麗,

然而還未到而立之年, 她就在今年的4月27日自殺了。

林奕含, 出身醫學世家, 老爸是台南有名的醫生, 哥哥也是醫生, 而她自己從小就是個學霸, 只要是想去的大學, 憑藉自身的努力, 隨便就是個臺北醫院牙醫系, 哪怕不喜歡這個專業, 她也敢休學重考, 直接上了政大中文系。

老實講, 這樣的出身和讀書經歷, 換我做夢都能笑醒。 也正是因為如此, 我才好奇她為什麼自殺。

所有的一切盡數表現在她的書裡, 文字裡, 和她燦爛的笑容裡。

有時候, 傷我們最深的不是別人, 正是跟我們最親近的人。

2

在網上隨便八卦了一下, 才知道她的自殺是因為八九年前的誘姦事件。 她曾說:這個故事折磨, 摧毀了我的一生。

她的人生就正如她的小說那樣,

一個老師利用職權, 誘姦, 強暴, 性虐待一個女學生的悲劇故事。

想到書中的內容, 我竟不敢看, 這種畸形的, 壓抑的, 羞恥的, 可怕的, 一切跟罪惡有關的控訴, 我實在不忍相看。 我只知道, 林奕含過的實在煎熬。

試想, 一個中學生, 懵懂的年紀卻遇上這樣的事情, 不敢聲張, 不敢告訴任何人, 只能忍受著。 那個年紀正是敏感, 青澀的時候, 可除了文字, 沒人知道林奕含所經歷的痛苦。

長此下去, 難怪她先後進了兩次醫院, 看心理醫生, 精神抑鬱。

我們會譴責, 會聲討某些老師為何會如此無師德, 下作, 可我更難受的是林奕含的家長居然對此毫不知情。

父母, 是我們最親近的人, 也是離我們最遙遠的人。

就像林奕含那樣, 在與困難,

心魔作鬥爭的時候, 有半年都無法識字, 而她的父母無法理解。 她說:我失去了健康友情親情, 一無所有, 反復自殺了很多次。

3

我一個朋友曾對我說, 她小時候被表哥親, 最開始她沒覺得有什麼奇怪, 兄弟姐妹相親相愛, 很正常。 可之後, 表哥越來越過分, 竟想要摸她下體。 回家後, 她把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母親, 原以為母親會幫她出面解決, 可誰知, 她母親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你為什麼不拒絕?為什麼不打他罵他?

完了之後, 這事不了了之, 以至於最後無論發生什麼困難, 她從未想過跟父母溝通, 因為朋友覺得這不僅沒用, 也許還會招來爸媽的羞辱。

在困難面前, 很多家長總以為孩子可以靠自己解決, 我並不否認這點, 但這只是部分問題。

其實, 孩子也很想自己主動解決問題, 但我希望家長知道, 孩子既然能說出來, 說明問題已經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

4

我曾有個學生, 他告訴我, 小學的時候經常被同班同學欺負, 他給自己的爸媽反應, 沒想到他爸爸說:真沒出息, 你不會打回去嗎?

這種情況, 我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 可問題攤在大人身上, 大人會如何解決呢?

就好比, 我們的車被其他車擦了, 你怎麼不撞回去?別人跟你起衝突, 你怎麼不打回去?而是, 報警, 讓員警來解決。

一次次的不作為, 沒耐性的聆聽, 導致孩子跟家長的關係越來越疏遠, 最後一旦遇到委屈, 他們習慣性的選擇不說或者人手。

這世間, 多少孩子有過慶生的念頭, 多少孩子有過不為人知的秘密,

可他們不管告訴別人, 哪怕對方是自己的父母。

親子關係, 至親至疏, 多和孩子溝通, 打開孩子的心門, 不管什麼問題, 讓他知道在爸媽這裡都能得到有效的解決, 父母的胸懷是孩子永遠的避風港, 而不只是一個擺設。 若孩子什麼都願意跟你說, 請你不要覺得麻煩, 至少他在你這裡有安全感。

問題誰都會有, 挫折誰都會遇到, 關鍵是他是否願意跟你說, 你是否能做最大程度的解決。 不要讓孩子的世界最後只剩下筆記本和死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