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鋼結構建築市場擴張加速 京津冀等為“重點推進地區”

鋼結構行業正在進入發展快車道, 以鋼結構為主業的上市企業業績表現良好。

地處長三角的杭蕭鋼構(600477.SH)在2016年營收達到43.4億元, 同比增長14.6%, 歸屬母公司淨利潤達4.5億元, 同比增長272.4%, 而2017年第一季度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21億元, 同比增長229.4%。 同樣身處杭州的東南網架(002135.SZ)2016年全年公司也實現營業收入57.38億元, 同比增長10.44%。

然而前些年, 鋼結構行業卻並沒有出現給人眼前一亮的增速。 一直以來, 我國的鋼結構行業持續呈中低速度增長態勢。 第一財經記者查詢公開資料發現, 2015年鋼結構行業總產量約為5100萬噸, 8年複合增長率僅為14.7%。

在業內看來, 成本、消費者接受度以及上下游的產需錯配是制約行業市場爆發的幾大關鍵。

中國工程院院士聶建國在今天開幕的2017年全國建築鋼結構行業大會上表示, 目前行業存在裝配化程度低, 沒有利用好鋼結構優點的問題。 “不夠合理的設計導致構造複雜, 施工難度大, 用鋼量大, 造價高, 因而經濟性差, ”聶建國說道。 中建鋼構總工程師戴立先也表示, 設計與施工之間溝通上的問題, 客觀上造成了造價成本的提升。

對於消費者接受度, 杭蕭鋼構副總裁兼董秘陳瑞也向第一財經記者坦言, 改變既往的生產、生活習慣並非易事, 目前國內真正的鋼結構住宅比例還很小, 不到整個建築業的1%。 而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鋼結構房屋建築占比則為20~50%,

鋼結構橋樑占比為30~40%。

此外, 上游鋼鐵企業與下游鋼結構生產企業在產需層面的錯配同樣掣肘了鋼結構行業的快速發展。 某位元鋼結構企業廠商向第一財經記者直言:“現在許多鋼鐵企業生產的鋼鐵型材有很多情況下是無法滿足用鋼企業需求的”。

對此, 第一財經記者向一些鋼鐵企業求證, 對方回復稱, 目前鋼鐵行業剛剛回暖, 大多數鋼鐵企業並不是不願意更貼近下游用戶的實際需求, 只是動輒數十億的生產線改造成本讓很多鋼鐵企業望而卻步。

不過, 鋼結構行業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正在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而開始得到解決。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指導意見》,

明確了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目標及任務, 相關跟進政策也密集出臺, 發展裝配式建築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特別是今年住建部正式發佈的裝配式建築三套國家標準開始實施。 未來行業結構將會發生較大變化, 方正證券認為, 從競爭結構來看, 行業內企業的經營效率分化效應已經開始顯現。

目前, 鋼結構市場規模也開始加速擴大, 第一財經記者從2017年全國建築鋼結構行業大會現場獲悉, 2016年全國鋼結構建築行業完成鋼結構產值4747億元, 鋼結構量5585萬噸, 同比增長11.5%, 已經逼近之前8年的複合增長率。

孕育鋼結構行業“胎動”, 在業界看來城市人口密度提升的因素“居功至偉”。 事實上, 我國一線城市人口密度迅速提升也確實在客觀上加速鋼結構裝配式建築在國內的推廣。

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 北京、上海、深圳三大一線城市的人口密度增長幅度均超過40%, 對於人口流入限制比較少的深圳則達到了70%。 人口密度的快速提升使得人們對於居住空間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裝配式建築的自重較輕, 在高層、超高層建築的建造當中有著明顯的成本和能耗優勢。 國務院層面也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這三大人口重點流入地區列為裝配式建築的“重點推進地區”。

以河北為例, 5月5日, 河北省住建廳印發了《河北省裝配式建築“十三五”發展規劃》, 明確河北裝配式建築與京津共同發展的目標、路徑和任務, 規劃期為2016到2020年。 明確鋼結構比例不低於10%。 計畫在毗鄰雄安新區的保定市依託裝配式建築基地企業, 打造以服務北京市、雄安新區和保定周邊地區為主的裝配式建築示範園區。

在精工鋼構(600496.SH)總裁裘建華看來, 裝配式建築的發展的的確確給鋼結構行業帶來了新的機會。

對於未來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築, 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會長郝際平向第一財經記者坦陳,其實推廣裝配式建築並不只是鋼結構行業一家的事情,建築行業對於推廣裝配式建築同樣重要。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繫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會長郝際平向第一財經記者坦陳,其實推廣裝配式建築並不只是鋼結構行業一家的事情,建築行業對於推廣裝配式建築同樣重要。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繫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