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際能源署:上游投資銳減將導致2020年後原油供不應求

18日, 國際能源署(IEA)在北京發佈《2017石油市場報告》指出, 2020年之後, 全球石油市場有可能陷入“供不應求”的泥淖, 將會出現價格飆升的風險。

報告對未來5年國際石油市場進行了分析與預測, 並對石油發展史上正在進行的深刻轉型做了研判。

石油需求增長主要來自發展中國家

IEA認為, 在主要發展中經濟體的引領下, 預期石油需求的強勁增勢將至少保持到2022年。 2015-2016年, 上游投資空前減少, 雖然對降低成本起到一定作用, 但如果上游新專案不能儘快落實, 剩餘產能將逐步減少。

報告顯示, 石油需求的增長主要來自發展中國家,

新增需求中的七成將來自于亞洲國家, 屆時印度的石油需求增長將超過中國。

電動汽車將是石油需求增長的潛在阻力。 但IEA預計, 2022年之前, 電動車對燃油車的替代作用有限。

IEA石油工業與市場部門負責人Neil Atkinson在發佈會上表示, 未來幾年, 美國、加拿大、巴西和其他地區的石油供應量將持續增長。 儘管美國葉岩油的投資增長強勁, 但2017年年初的全球原油投資跡象表明, 市場仍未回暖。 如果投資低迷的趨勢繼續, 到2020年, 全球的原油供應增長將出現停滯, 2022年剩餘產能將降至14年來最低, 屆時全球原油市場將會趨緊。

對於油價的預測, Neil Atkinson認為, 受新興經濟體市場的驅動, 未來5年全球原油需求將持續攀升, 2019年將突破1億桶/日大關, 2022年達到1.04億桶/日。

中國將主導全球原油進口

報告指出, 中國將主導全球原油進口。

在全球最大的進口國排名中, 中國位於榜首且保持領先。 中國、印度和東南亞將共同推動全球石油流動由西方轉向東方。 未來5年, 中國的原油淨進口量將達到950萬桶/日, 僅次於美國在本世紀初創下的1000萬桶/日的歷史紀錄。

報告認為, 航空業的發展是中國煤油需求增長的保障。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航空市場, 也是發展最快的航空市場。 在過去五年裡, 航空運輸周轉量年均增長率為11%, 國內和國際航班總數年均增長率為 11%, 2016 年旅客輸送量 1000萬人次以上的機場達到 28
家——這一數字是2010 年的近兩倍。 航空業的快速發展使煤油需求大幅增加。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提供的資料, 中國將空中交通周轉量年均增長率目標設定為 12.2%, 並將在 2020 年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的單一空中交通市場。 這預計為煤油需求提供巨大的增長空間。

中國中化集團原總地質師曾興球在點評上述報告時表示, 追求石油市場份額的爭奪戰已基本結束,

儘管難以預測限產協議能夠堅持多久, 但市場均希望油價回升。

“連續幾年的低位運行對未來的新產能建設有影響。 石油行業運行週期性長, 如果現在不投入, 將來會承擔嚴重的後果。 現階段不能再用高油價思維方式規劃油氣行業的未來發展戰略, 要立足於中低油價調整現有產業結構, 逐步剝離不良資產, 盤活優質資產, 保持行業持續發展。 ” 曾興球說。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 未經第一財經授權, 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繫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