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崇明有所“田間學校”,肢殘人沒想到能當“部長”


讓龔建華實現這個人生轉變的, 是崇明殘聯、農委、人社局等部門和單位從去年3月起開始執行的“田間學校”計畫:面向本地殘疾人, 在若干個農業合作社裡成立創業就業實訓基地, 提供網路電商、農殘檢測等方面培訓, “畢業”後就可進入相關合作社就業或自主創業。 一年來, 這個實訓基地已陸續舉辦兩期培訓班, 目前已有30名殘疾學員先後進入全區13家合作社實現就業。

實訓基地培訓情況。
“打造這樣的實訓基地, 主要是為了讓殘疾人能切身感受到社會的關心和溫暖, 也為殘疾人提供一個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 ”崇明殘聯理事長施儉告訴記者。 目前, 第三期學員的招募培訓工作正在開展, “田間學校”也得到了市殘聯等部門的關注, 有望在其他有條件的區實現推廣。


據統計, 目前崇明共有殘疾人3.2萬余人, 就業年齡段的持證殘疾人有近1.4萬人, 其中未就業的有四千餘人。

另一方面, 目前崇明的農業合作社裡普遍缺乏耐得住寂寞、年富力強的年輕從業人員, 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合作社的進一步發展。 “為什麼不從殘疾人群體中選一部分人才, 充實到合作社裡呢?很多殘疾人是很有才、有能力的, 也有強烈的為社會作貢獻的願望, 但往往在找工作時處處碰壁。 我們取名‘享農’, 就是希望讓更多人享受、分享農業, 希望能通過幫扶殘疾人、提供技能培訓, 帶動農業這個‘留不住人’的產業走出發展困局。 ”享農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倪林娟說。


她的這個想法得到了崇明殘聯、農委、人社局等部門的支持。 去年3月, 殘疾學員“田間學校”啟動首批學員海選招募, 重點培養“互聯網+農業”人才。

消息通過各村(居)、社區助殘員及其他管道發佈後, 報名者絡繹不絕。 最終, 首批共有13名學員實現就業, 目前均已進入享農合作社工作。

實訓基地培訓情況。
去年9月, 第二批學員招募啟動, 這一次的培訓方向是農殘檢測。 這個崗位是把好農產品品質安全關的重要一環,

目前崇明不少合作社出於成本考慮, 往往是由合作社負責人兼任農殘檢測員。 “做好這份工作需要細心、耐心, 據我觀察, 往往是身體有缺陷的人比正常人更沉得下心來做這件事, 這很符合農藥殘留檢測員的崗位要求。 另外, 有了專門的農殘檢測員, 也解決了合作社負責人‘分身乏術’的煩惱。 ”倪林娟說。 在第二批接受培訓的68名學員中, 最終有17名學員上崗, 被挑選進入全區12家合作社從事農殘檢測工作。


記者瞭解到, 為了讓“田間學校”的新學員更快適應實訓基地的工作崗位, 今年“田間學校”第三期學員招募期間, 龔建華等“前輩”還主動請纓, 要求參與課程培訓, 通過講述自己參與合作社工作的經驗和感受,

消除新學員們的顧慮, 積極面對美好人生。 “我們希望能將自己收穫的幸福傳遞給更多人, 把這份愛傳遞下去。 ”龔建華說。

文/茅冠雋 朱競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