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教育的本質是讓人學會生活, 學會獲得幸福和感受幸福的能力。

大部分的中國父母將孩子視為自己的附庸, 期望自己一生沒有完成的理想和光榮都能在孩子身上實現, 更認為自己的人生經驗能夠指導教育下一代。 你又不是長者, 能和華萊士談笑風生, 能給什麼人生經驗?過得渾渾噩噩的經驗嗎?

不是每個孩子都需要走進中國最好的大學, 也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這個天賦。 學習成績、個人能力、生活幸福, 是三個永遠不太可能成立的等式, 但在中國家長眼裡卻是恒等式。 學習成績好, 考個好大學, 出來肯定個人能力強, 賺錢多, 生活肯定幸福, 然而事實是這樣嗎?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看似精英一個, 實則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過度追求名利, 一生不但不幸福, 還深陷名利的陷阱。

如果你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家庭, 我們的教育首先要幫助孩子能夠在這個社會立足,

成為社會的主流, 有基本的謀生能力, 善良正直, 品行端正。 教育孩子要飛黃騰達光宗耀祖孝敬父母只不過是家長的自卑心態而已。 普通家庭的父母要有自知之明, 要承認自己的能力和視野的局限, 正是因為這種局限, 我們才活成了現在的樣子。

父母要教會孩子感受幸福, 我認為這是最為重要的一課。 孩子要能夠理解幸福、定義自己想要的幸福, 如何規劃一生去獲得這份幸福。 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不教給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 那麼社會就會告訴他什麼是幸福, 大概率情況下, 社會教會的幸福是世俗的、逐利的、自私的。 父母不引導, 孩子往往會成為那種人。

如果你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 或者有一定的經濟基礎, 我們完全可以讓孩子獲得未來的幸福。

1. 陪伴, 小朋友可以和家長一起讀繪本講故事, 大小朋友可以引導他們講述在學校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 孩子長大後可以參與討論家庭的大小事情。 讓他們對自己的事情有決定權。

2. 旅行, 每年都要有一次長途旅行, 這個世界不止有上海的高樓, 還有雲南山村的貧窮, 要看到世界的多元性和複雜性。

3. 耐心等待孩子發現自己的天賦和興趣所在。

4. 善良, 那些十幾年前坐著綠皮火車拖著一個拉杆箱出來混世界的人, 那些在異鄉開了公司買了豪宅開著寶馬的人,

除了足夠聰明之外, 無論男女都有一個共同的基本特徵——骨子裡散發出來的善意, 臉上的喜悅和對人的寬容。 形之於外的物質財富, 更多對稱的是一個人內在的修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