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魅族亂戰一年,黃章回歸能否大力出奇跡? | 36氪深度

文 | 林騰 方園婧

編輯 | 楊軒

1 創始人歸來 

黃章回來了。 認真的。

每天早上, 魅族員工都能看到公司門口那輛顯眼的車, 這輛賓士SL63AMG已經出現了長達三個月。 它是魅族創始人黃章的車, 也是黃章回歸的信號。 在此之前, 黃章過了將近兩年的看電影、聽歌、種菜、喝酒生活, 但他決定主動結束這種愜意的時光。

這不是黃章第一次宣佈回歸。 2014年春節後, 他曾短暫回歸過, 並在內部作出言辭激烈的講話:“我們會有四款產品, 不僅有高端的產品線, 還有千元機, 我要帶領魅族實現更大的成功!”;“我回來就是來搞股票的, 用股票這個東西,

可以讓食堂的阿姨也買得起房。 ”但當時他只回歸了短短的幾天時間, 然後就以身體原因為由而隱退。

時隔兩年, 黃章這次回歸與兩年前十分不同。 這一次, 黃章沒有在內部對員工做公開講話, 並且已經持續不斷地來公司上班好幾個月, 似乎不會輕易隱退。

36氪獲知, 黃章回歸後, 自己親自拍板, 引進了華為終端前CMO楊柘加入魅族, 來為他的“夢想機”做行銷, 楊柘已經入職。 楊柘幫助華為手機塑造了高端的形象。 此外, 黃章還引入了同樣來自華為的潘一寬, 來為他的夢想機做銷售。 一名魅族內部人士說, 感覺“很突然”。

但事情不僅僅是“打造夢想機”這麼簡單。

自黃章歸來後, 魅族的裁員範圍擴大了。 根據魅族官方的說法,

魅族今年3月的這次裁員, 是為了獲得充足的利潤、衝擊IPO, 將此前裁員5%的規模提升到了10%。

“黃章覺得人太多了”, 魅族內部人士對36氪說。 按照離職員工、以及魅族官方的說法, 魅族員工數從最高峰的近4500人, 最終下降到了3700人——人數減少了約18%。

按照魅族內部人士的說法, 跟魅族手機沒有關係的部門全部裁員, 包括智慧硬體、軟體和生態等正在培育中的部門無一倖免。 一名魅族內部人士對36氪說, 黃章回歸後, 一評估, 發現這些業務的投入產出完全不成正比。

“像智慧音響這些硬體, 方案都已經做出來了, 只等批了量產, 但現在整個部門接近20個人全部砍了”, 魅族內部人士告訴36氪, 一些不能完全關閉的軟體部門只留了幾位工程師進行維護,

其餘的人也全都遭遇裁員。

保利潤、行業競爭加劇、內部重新思考戰略佈局等, 都是魅族裁員的核心原因。 在行業整體不振的情況下, 為了提高盈利能力, 魅族一定程度上犧牲了出貨量的增速。 2016年, 魅族宣佈完成出貨量2200萬量——這僅比2015年增加了200萬台。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此前一年魅族增長迅速, 2015年相比上一年增長了約4倍。

圖說:根據極光大資料提供的資料顯示, 魅族在2016年的全年銷量為1700多萬台, 極光的銷量資料統計方法是國內市場新增的活躍終端數量。 這意味著, 魅族即使大力拓展線下管道, 但跟長期深耕線下的OV, 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

“這只是基本投入, 線上下管道的細節上, 比如導購員的培養、管道商的返利, 魅族都跟OV還有很大的差距”, 上述分析師說。

OV的商業模式其實並不複雜。 vivo副總裁曾經對36氪說, 讓vivo全產業鏈都能分享到利益, 這樣的商業模式才能長久。 換句話說, 魅族如果學習OV既要銷量、又要利潤的模式, 需要讓每個環節的合作夥伴都有利可圖。 但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缺乏對線下管道商管理的情況下, 管道和代理商的“控貨控價”問題也尤其嚴重。 一位元魅族的代理商說, 在一條街上三家魅族銷售店, 管道商和專門店可能都沒有貨, 但其中有一家代理商可能就會有貨, 而且提貨價會比管道商更便宜。

而被魅族模仿的OV, 自己在2015年開始就逐步停止了機海戰術, 開始押注1到2款核心機型。

效果還不錯。 市場分析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資料顯示, 僅OPPO R9一款手機, 在2016年的出貨量就達到了2000萬台, 2017年第一季度, R9s出貨量接近900萬, 僅次於蘋果的iPhone 7和iPhone 7 Plus。

至於另一位被模仿者小米, 按雷軍的說法, 其2016年的關鍵字是“補課”——彌補管道、供應鏈、品牌等互聯網模式下發展過快導致的短板。 具體來說, 小米不僅創辦了直營的線下管道“小米之家”, 還減少了機型的發佈,增加了對中高端機型研發的重視度。

雷軍把握住了小米的核心問題,這讓小米在2017年開春迎來了復蘇的趨勢。IDC資料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機在國內市場份額環比大增21.6%。IDC評判,小米已經明顯觸底反彈,正逐漸搶回更多的市場份額。

魅族內部在此之前就意識到了問題,想過調頭。一位內部人士的說法,2016年下半年,魅族內部已經非常厭倦發佈會了,但想要重來已經為時已晚。一方面是,魅族的14款機器在年初早已規劃完成,而這些機型中每一款都針對不同的細分人群,比如魅族Pro 6是針對小屏手機市場,魅藍MAX是針對女性用戶市場等。

另一方面,發佈會算得上手機公司中成本最低的行銷方式,上述人士說,“一場發佈會花費4千萬,可以輻射全國。”但如果在一個城市裡面,線下廣告投一個月,花掉的錢要高得多。

一位互聯網手機高管評價說,魅族在2016年極有可能高估了魅族的品牌能力,但實際上,魅族的品牌和銷量還沒達到足夠的量級,線下管道並不買單,線上線下沒能自然地相互融合。一名魅族內部人士說,“事實證明,小米比魅族出貨量多一倍以上的情況下,都無法輕易駕馭OV模式,何況是魅族。”

魅族副總裁李楠也在該年11月公開承認,魅族在2016年出現了失誤,產品節奏和戰略不如 2015 年,“不夠聚焦。好在魅族上下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不過扭轉局面需要時間,看明年吧。”

對於2017年,黃章在內部表達了三個期待:第一是“踏踏實實做產品,老老實實做行銷”。第二是“公司要健康”,第三是“聚焦”。

3 魅族的自救,和黃章的麻煩

魅族員工對公司一個共同的強烈吐槽,是質疑魅族的戰略能力——知情人士對36氪說,去年白永祥已經感覺到魅族出了問題,他請了諮詢公司來診斷魅族,這是諮詢公司調研完魅族4000多名員工、做完一輪高層討論會後,得到的觀感之一。

魅族的高層能力各有所長、又各有欠缺,缺乏實質上的領導者。比如,黃章不在時作為一把手的白永祥,雖然懂硬體,但是並不怎麼懂互聯網和行銷。

而且,魅族的不同職能部門之間,相互配合也並不妙。諮詢公司的另一個感歎,是“感覺你們不像一家人”。今年5月魅族的架構調整,把產品、研發、行銷這些職能部門劃入不同事業部,就是對此的一種解決辦法——比如,魅藍現在有自己的產品中心,可以更自由地定義魅藍的產品。

此外,魅族的人,一些在魅族工作多年,一些是從外部引進,思路、做事風格本就不一樣。黃章的個人特色、魅族的家族企業味道,這也讓部分人產生質疑。

根據工商資料顯示,魅族公司的8位核心高管中,黃姓人氏占到了3席。魅族員工證實,董事黃質潘是黃章的親弟弟,監事黃小琴是黃章的親姐姐,總經理黃柏濤是黃章的表弟。雖然魅族曾在幾年前接受包括阿裡巴巴在內的多家公司的投資,但直到現在,黃章個人依舊佔據了51%的控股權。

按照多位內部人士的說法,魅族公司中,黃氏家族控制了核心部分,比如黃質潘分管財務,黃小琴則分管代理商的回款和發貨,“倉庫沒有見到黃小琴的簽字是不會發貨的”。

“黃家人”掌握與財權有關的重要職務,也有黃章的道理。

張明在這兩年來,頻頻收到公司發來的關於貪腐處理郵件,涉及供應鏈、市場行銷等多個部門,甚至有研發副總監這樣級別的員工都參與了貪污。

過去兩年,為了加快節奏,魅族在財務方面省去了許多環節,雖然一定程度上確實提升了效率,但也降低了貪腐的難度。一位魅族中層管理人員說,當時50萬之內的經費不需要副總裁簽字,行銷副總監就可以直接決定,自己部門花錢自己決定預算,自己拍板。

黃章覺得魅族“不太健康”。

魅族員工中,也有人對黃章有看法。“黃章是個控制欲極強的人,他始終覺得公司就是他自己的,所有人都是為他打工,而不是共同奮鬥”,一位曾經接觸過黃章的魅族中層幹部評價說,黃章此前偶爾到公司,車會停在公司的大門口,然後門口的人都要回避,前臺也要起立。

公司業績向上時,很難去評判家族企業是好還是壞,畢竟,家族企業中能成長和長青的公司不在少數。但當公司遇到問題時,家族企業的問題就會被放大。

白永祥的辦法,是引入了人力資源等方面的高管,至於員工們的種種不滿,則採納諮詢公司的建議,對公司內部的職級重新劃分,減少了原來同級不同薪酬的問題,規劃更合理的職業晉升考核體系。

魅族的大部分的“補課”,圍繞著內部人才體系、流程梳理進行。但這些事情要顯現出效果,非一日之功。至於對戰略的影響,也未可知。

就在這些事情還在進展中時,黃章決定回來了。

黃章歸來後,員工首先感覺到的是,“莫名其妙地身邊的人就離職了,誰也不敢動,因為你不知道老闆到底想要幹什麼”。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離開魅族”。張明說。他是忠實的“煤油”(魅族的粉絲),大學生時候買了魅族MX的手機,從此被魅族吸引,在魅族論壇中算是個小有名氣的大V,他先當魅族的店員,後來成了魅族的代理商,2012年意外地成為了魅族公司的員工。

如同過山車一樣,資本給魅族的發展帶來了速度與激情。張明說,當時公司業績向上,一次調薪就超過了30%,但在離職前,張明新一年度的工資漲幅只有5%不到。

現在,“想走不想走的都走了”,張明說,自從魅族宣佈了裁員策略之後,不少員工為了拿到賠償,主動申請離職,其中很多人也是“因為失望”。

就像珠海的潮水一樣,魅族曾經到達了高點,然而現在回落到了較為艱難的境地。時過境遷,華為已經佔據上風,OV成了新雙雄,小米在復蘇,羅永浩似乎尋找到了一點錘子的節奏,而魅族則落下了一年的時間。

魅族眼下待解決的問題不少:距離上一次融資已經過去2年多的時間,黃章需要說服下一任投資者支援魅族;魅族的內部管理和人才問題,亟待解決;業內對手眾多,產品、行銷、銷售,都需整頓。但眾所周知,黃章不願意面對公眾,也不喜歡所謂“管理”。

至於黃章最傳奇的產品能力,何時見分曉,可能還要等待——當魅族副總裁李楠被36氪問到,黃章心目中的“夢想機”何時能推出時,李楠略顯保守地回答說,一款很好的手機可能需要很長時間,甚至12個月,今年這個產品未必就會出來。

(應採訪物件要求,文中張明為化名)

還減少了機型的發佈,增加了對中高端機型研發的重視度。

雷軍把握住了小米的核心問題,這讓小米在2017年開春迎來了復蘇的趨勢。IDC資料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機在國內市場份額環比大增21.6%。IDC評判,小米已經明顯觸底反彈,正逐漸搶回更多的市場份額。

魅族內部在此之前就意識到了問題,想過調頭。一位內部人士的說法,2016年下半年,魅族內部已經非常厭倦發佈會了,但想要重來已經為時已晚。一方面是,魅族的14款機器在年初早已規劃完成,而這些機型中每一款都針對不同的細分人群,比如魅族Pro 6是針對小屏手機市場,魅藍MAX是針對女性用戶市場等。

另一方面,發佈會算得上手機公司中成本最低的行銷方式,上述人士說,“一場發佈會花費4千萬,可以輻射全國。”但如果在一個城市裡面,線下廣告投一個月,花掉的錢要高得多。

一位互聯網手機高管評價說,魅族在2016年極有可能高估了魅族的品牌能力,但實際上,魅族的品牌和銷量還沒達到足夠的量級,線下管道並不買單,線上線下沒能自然地相互融合。一名魅族內部人士說,“事實證明,小米比魅族出貨量多一倍以上的情況下,都無法輕易駕馭OV模式,何況是魅族。”

魅族副總裁李楠也在該年11月公開承認,魅族在2016年出現了失誤,產品節奏和戰略不如 2015 年,“不夠聚焦。好在魅族上下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不過扭轉局面需要時間,看明年吧。”

對於2017年,黃章在內部表達了三個期待:第一是“踏踏實實做產品,老老實實做行銷”。第二是“公司要健康”,第三是“聚焦”。

3 魅族的自救,和黃章的麻煩

魅族員工對公司一個共同的強烈吐槽,是質疑魅族的戰略能力——知情人士對36氪說,去年白永祥已經感覺到魅族出了問題,他請了諮詢公司來診斷魅族,這是諮詢公司調研完魅族4000多名員工、做完一輪高層討論會後,得到的觀感之一。

魅族的高層能力各有所長、又各有欠缺,缺乏實質上的領導者。比如,黃章不在時作為一把手的白永祥,雖然懂硬體,但是並不怎麼懂互聯網和行銷。

而且,魅族的不同職能部門之間,相互配合也並不妙。諮詢公司的另一個感歎,是“感覺你們不像一家人”。今年5月魅族的架構調整,把產品、研發、行銷這些職能部門劃入不同事業部,就是對此的一種解決辦法——比如,魅藍現在有自己的產品中心,可以更自由地定義魅藍的產品。

此外,魅族的人,一些在魅族工作多年,一些是從外部引進,思路、做事風格本就不一樣。黃章的個人特色、魅族的家族企業味道,這也讓部分人產生質疑。

根據工商資料顯示,魅族公司的8位核心高管中,黃姓人氏占到了3席。魅族員工證實,董事黃質潘是黃章的親弟弟,監事黃小琴是黃章的親姐姐,總經理黃柏濤是黃章的表弟。雖然魅族曾在幾年前接受包括阿裡巴巴在內的多家公司的投資,但直到現在,黃章個人依舊佔據了51%的控股權。

按照多位內部人士的說法,魅族公司中,黃氏家族控制了核心部分,比如黃質潘分管財務,黃小琴則分管代理商的回款和發貨,“倉庫沒有見到黃小琴的簽字是不會發貨的”。

“黃家人”掌握與財權有關的重要職務,也有黃章的道理。

張明在這兩年來,頻頻收到公司發來的關於貪腐處理郵件,涉及供應鏈、市場行銷等多個部門,甚至有研發副總監這樣級別的員工都參與了貪污。

過去兩年,為了加快節奏,魅族在財務方面省去了許多環節,雖然一定程度上確實提升了效率,但也降低了貪腐的難度。一位魅族中層管理人員說,當時50萬之內的經費不需要副總裁簽字,行銷副總監就可以直接決定,自己部門花錢自己決定預算,自己拍板。

黃章覺得魅族“不太健康”。

魅族員工中,也有人對黃章有看法。“黃章是個控制欲極強的人,他始終覺得公司就是他自己的,所有人都是為他打工,而不是共同奮鬥”,一位曾經接觸過黃章的魅族中層幹部評價說,黃章此前偶爾到公司,車會停在公司的大門口,然後門口的人都要回避,前臺也要起立。

公司業績向上時,很難去評判家族企業是好還是壞,畢竟,家族企業中能成長和長青的公司不在少數。但當公司遇到問題時,家族企業的問題就會被放大。

白永祥的辦法,是引入了人力資源等方面的高管,至於員工們的種種不滿,則採納諮詢公司的建議,對公司內部的職級重新劃分,減少了原來同級不同薪酬的問題,規劃更合理的職業晉升考核體系。

魅族的大部分的“補課”,圍繞著內部人才體系、流程梳理進行。但這些事情要顯現出效果,非一日之功。至於對戰略的影響,也未可知。

就在這些事情還在進展中時,黃章決定回來了。

黃章歸來後,員工首先感覺到的是,“莫名其妙地身邊的人就離職了,誰也不敢動,因為你不知道老闆到底想要幹什麼”。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離開魅族”。張明說。他是忠實的“煤油”(魅族的粉絲),大學生時候買了魅族MX的手機,從此被魅族吸引,在魅族論壇中算是個小有名氣的大V,他先當魅族的店員,後來成了魅族的代理商,2012年意外地成為了魅族公司的員工。

如同過山車一樣,資本給魅族的發展帶來了速度與激情。張明說,當時公司業績向上,一次調薪就超過了30%,但在離職前,張明新一年度的工資漲幅只有5%不到。

現在,“想走不想走的都走了”,張明說,自從魅族宣佈了裁員策略之後,不少員工為了拿到賠償,主動申請離職,其中很多人也是“因為失望”。

就像珠海的潮水一樣,魅族曾經到達了高點,然而現在回落到了較為艱難的境地。時過境遷,華為已經佔據上風,OV成了新雙雄,小米在復蘇,羅永浩似乎尋找到了一點錘子的節奏,而魅族則落下了一年的時間。

魅族眼下待解決的問題不少:距離上一次融資已經過去2年多的時間,黃章需要說服下一任投資者支援魅族;魅族的內部管理和人才問題,亟待解決;業內對手眾多,產品、行銷、銷售,都需整頓。但眾所周知,黃章不願意面對公眾,也不喜歡所謂“管理”。

至於黃章最傳奇的產品能力,何時見分曉,可能還要等待——當魅族副總裁李楠被36氪問到,黃章心目中的“夢想機”何時能推出時,李楠略顯保守地回答說,一款很好的手機可能需要很長時間,甚至12個月,今年這個產品未必就會出來。

(應採訪物件要求,文中張明為化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