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東大師生重走80年前救亡圖存西遷路

5月17日上午, 在重慶中央大學遷渝紀念亭, 東南大學師生把承載著緬懷和希望的土壤封存進為紀念“中央大學西遷80周年”而設立的“光華柱”。

5月12日至17日, 24名東大師生從原國立中央大學舊址——現東大大禮堂出發, 一路向西抵達重慶, 走過了一次踏尋歷史、緬懷先烈、傳承建設的西遷路。

今年是東南大學建校115周年, 也是其前身——國立中央大學西遷80周年。

“一代學人一代使命。 ”東南大學黨委副書記任利劍表示。 80年前西遷的出發, 是知識份子抗戰的出發, 更是大學精神的出發。 “重走西遷路, 銘記歷史, 把不屈不撓的抗戰精神發揚光大”。

1937年7月, 全民族抗戰爆發。 日軍逼近南京, 國立中央大學4次遭空襲。 中大校長羅家倫未雨綢繆, 選址重慶, 10月舉校渡船西遷, 成為當時內遷大學中最迅速而完整的高校。

中大西遷辦學保存了中國大學的根基, 後來師生中有100多人成為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 院士之多居全國高校之首。

西遷途中還有一支特殊隊伍在艱難前行。 80年前, 校畜牧場廠長王酉亭放棄船票, 毅然召集15名員工, 帶領未能撤離的逾千頭(只)珍貴畜禽, 踏上西遷重慶的生死未知路。

1937年12月9日, 南京被日軍三面包圍。 王酉亭之子王德回憶, 父親當天傍晚帶人裝運畜禽過江, 連夜趕往安徽。

西遷時每種畜禽只選一對, 剩下大批都帶不走。 羅家倫曾對王酉亭表示,

可以送人或放棄。 王酉亭作出意外的決定:帶畜禽西遷重慶。

一路兇險。 動物大軍遭遇過搶劫, 遇到過轟炸, 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一次, 4名隊員被日軍發現, 為掩護大部隊撤離, 4人引開敵人, 其中3人被殺害。

王酉亭始終沒放棄。 他們跨越蘇皖豫鄂川五省, 輾轉2000多公里, 死裡逃生, 一年後抵達重慶。

“父親一生堅守執著, 為畜牧獸醫技術奉獻畢生。 ”王德認為, 父親不畏犧牲率隊西遷, 正是堅守了“誠、樸、雄、偉”的校風, “這次活動或許能讓年輕人更理解這四個字的內涵。 ”

人文學院大四學生王桂瓊難掩激動,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 新一代東大人更要知道這段歷史, 不忘初心勤奮努力。 ”

此次東大師生兵分兩路, 一路途徑安徽全椒、合肥、六安、信陽、武漢、宜昌至重慶,

沿途採集土壤;另一路赴成都, 帶著原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舊址的故土, 赴渝匯合。

師生達成共識:重走西遷路, 既是弘揚優良辦學傳統的“傳承之旅”, 也是體會改革發展成果的“發現之旅”, 更是激勵鬥志的“建設之旅”。

東南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劉波認為, 重走西遷之路, 就是為了尋求一所學府最深沉的文化追求, 傳承前輩學人在抗戰西遷中展現出的堅韌不屈、與國共擔的文化自信, 把“力學勇毅、教育興國”的西遷精神發揚光大。

本報南京5月18日電

責編:賈志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