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熱異常是地震的前兆嗎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前, 北京等地天氣異常炎熱。 從我國歷次地震來看, 震前天氣突然變熱(無論春、夏、秋、冬)是一個比較突出、普遍的現象。 請看以下的例子:

1679年9月2日, 河北三河、平谷8級大震前, 天氣特別炎熱;雖然是9月了, 但還是炎熱難耐。

1925年3月16日, 大理地震前, 黃霧四塞, 久旱不雨, 晚不生寒, 朝不見露, 形成典型的幹、熱、陰霾的天氣。

1933年, 四川省迭溪大地震, 也有這樣的記載:“連日皆極晴朗炎熱, 震前尤甚, 下午二時半地震。 夜間氣象陡變, 狂風大作, 暴雨忽來, 十時許地忽又大動。 ”

1966年3月8日河北邢臺地震, 震區地面解凍早, 返潮春天來得早。 氣象資料記載, 震前數日, 日平均氣溫從-13℃上升到12℃, 升高達25℃。

1969年7月26日, 廣東陽江地震, 震前幾天, 當地氣候很特殊, 天氣特別悶熱, 人感不適。

1970年1月5日, 雲南通海地震。 二月是全年氣溫最低的月份, 但地震前幾天, 天氣變熱;臨震前夜裡感到特別悶夜,

不少人睡不著, 風吹到臉上感到有熱氣。

1973年2月6日, 四川爐霍地震, 地震前出現的近日最高溫, 比歷年同期都高。

1974年5月1日, 永善地震, 地震前幾天特別悶熱, 比6月份還熱。

我國夏季, 常為溫暖濕潤的海洋性氣團所控制。 震前的“熱異常”促進了對流作用的加強,

伴隨而來的常是傾盆大雨, 大雨過後天氣更熱, 震前達到高潮。 1976年唐山大地震後, 北京、天津等地就降了傾盆大雨, 過後又發生強烈餘震。 春、秋兩季, 熱異常往往引起陰雨連綿或久旱不雨, 視地區不同而異。

有人發現氣壓變化越大時, 地震的次數越多, 而山區的地震發生在氣壓下降時發生地震比例較大。

“冷熱交錯, 地震發作”、“久晴動, 久陰動”、“早震晴, 晚震陰”等諺語, 都說明了天氣變化與地震的關係。 天氣變化時, 可能是大氣對地殼各處壓力不均, 促成快要發生地震地區的斷裂活動的加劇;或者是地殼的即將斷裂釋放出熱量使天氣變熱。 歷史上還常有大旱大澇後發生地震的情況, 這可能是地下水的多少發生變化, 破壞原來的平衡, 觸發了地震。

地震與天氣的變化是有關係, 但具體有多大關係, 有什麼規律, 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