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毒豆芽五毒俱全?打針西瓜致人中毒?扯!別讓謠言再傷農!快看

豬肉鉤蟲“水煮不爛”

謠言

闢謠:在豬肉中並沒有所謂的“鉤蟲”, 關於“豬肉鉤蟲”的說法缺乏基本科學常識!現有的資料表明可以感染豬的寄生蟲病大約有20多種,

而蟲體可在豬的肌肉組織中寄生的只有2種, 一種是豬囊尾蚴病, 另一種是旋毛蟲病。 這兩種病均屬於人獸共患的寄生蟲病, 也是豬肉衛生檢驗的必檢項目。

SB250病毒“72變”

謠言:2016年3月, 雲南省兩線民在網路上散佈謠言稱:“昨天淩晨二點二十一分,

一女性感染SB250病毒(變種還有SK5、H7N9等)死亡, 年齡21歲, 參與搶救的醫生已經被隔離, 據悉此女是在市場買草魚回家做酸菜魚吃後發覺嘔吐頭暈送院, 中央電視新聞已播出, 暫時別吃魚肉, 酸菜, 特別是草魚, 酸菜魚, 水煮魚, 因祿勸縣有121個魚塘已感染”。

闢謠:聽這個病毒的名字就不能信!沒有理由, 小編就是這麼聰明。

喝牛奶能致癌

謠言:2003年12月12日, 美國營養學教授坎貝爾, 在上海舉辦的東方科技論壇中提出大量飲用牛奶, 使動物蛋白攝入過多, 癌細胞就會被高蛋白“催發”的觀點。 2004年6月3日, 《南方日報》發佈一篇英國教授認為乳製品是人體癌變的催化劑的報導。 隨後幾年間大量牛奶對人體危害的國外研究的文章, 在新浪博客、百度貼吧和各種社區論壇內被廣泛轉載, 甚至在“生物谷”“健康線上”等網站傳播。

闢謠:坎貝爾在2006年12月接受《生命時報》採訪時表示, 他的研究“並不是說乳製品會致癌”。 他的實驗首先是用大劑量的黃麴黴毒素(一種強致癌物)誘導出患癌的大鼠, 然後再喂飼含不同蛋白質的飼料,

並不能直接推出酪蛋白對健康人體有相同作用。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和美國癌症研究所(AICR)于2007年底聯合發佈的《食物、營養、身體活動和癌症預防》的專家報告指出, 沒有任何有足夠說服力的證據表明, 牛奶有增加或降低癌症風險的效果。

打針西瓜致人中毒

謠言

闢謠:每到夏天, 注水西瓜相關新聞就會重上熱搜, 總黑西瓜, 造謠者你的良心不會痛嗎?《人民日報》、CCTV7農業欄目多檔節目都曾通過實驗告訴公眾, 給西瓜打針, 只能讓西瓜迅速變質、腐壞, 瓜農無利可圖, 不具可操作性。

筆直黃瓜噴了藥

謠言

闢謠:其實, 無論是直黃瓜還是彎黃瓜, 在自然條件下都可以生長。 黃瓜的彎直主要取決於生長條件, 品種也會對此有一點影響。 溫、光、水、肥適宜時, 植株生長旺盛, 直黃瓜的比例就高, 因此, 直黃瓜才是正常的形狀。 而如果環境條件出現低溫、弱光、缺水、養分不足等情況, 植株結出彎黃瓜的比例就高。

魚腥草致癌

闢謠:魚腥草又稱“折耳根”, 這個食物小編是實力拒絕的, 但是也能減少吃貨們對它的喜愛。魚腥草因含有馬兜鈴內醯胺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列為1類致癌物,而馬兜鈴內醯胺是馬兜鈴酸在體內的主要代謝產物,同時也在某些植物中存在,這兩者並不可等同。

毒豆芽五毒俱全

謠言:1985年“8503”無根豆芽生長調節劑研發成功,並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應用,2010年12月22日《大河報》曝出不實消息,稱鄭州一豆芽生產戶所用的“無根生長素是一種激素類藥物,其中五種添加劑均可致癌”。針對這一謠言,2011年1月25日“果殼網”謠言粉碎機版塊發佈文章對其首次闢謠。然而2011年無根豆芽生長調劑其中兩種物質被衛生部和國家質檢總局雙雙排除出食品添加劑目錄後,無根豆芽自此被歸為“毒豆芽”開始遭到各地清查。隨後幾年間多家媒體發表沒有科學依據的烏龍報導,誇大無根豆芽危害,以至於坊間的以訛傳訛讓無根豆芽被冠以“五毒俱全”之說,如2011年4月20日《法制新聞》定義瀋陽無根豆芽為“使用有害非法食品添加劑”。

闢謠:“毒豆芽”中所含的“6-苄基腺嘌呤”按急性毒性分級屬無毒,未發現致癌、致畸、致突變的可靠證據,不會對人造成“催熟”效果。豆芽中使用的“6-苄基腺嘌呤”作用為調節豆芽生長,這是細胞分裂素的作用範疇,“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定性更科學。

青蟹打針

謠言:2016年7月15日,一則給青蟹打針注射的視頻在社交平臺瘋傳。該視頻顯示,一位元大媽手持注射器向青蟹注射不明液體,線民紛紛猜測注射物為胡蘿蔔素、黃粉、蟹黃膏和尿素精等,引發公眾的廣泛討論。

闢謠:這個網路傳聞其實是“故伎重演”,早在2015年8月12日,“三門食品安全台州市場監管”就發佈了《青蟹打針?!不可信!!!》的消息。早有媒體做過相關實驗,注水後螃蟹吐黃沫會很快死亡。

食品使用避孕藥“風波”

謠言:2001年5月12日《江蘇農業科技報》就針對社會謠傳的用避孕藥催養黃鱔進行過闢謠。2004年4月4日,中央電視臺“每週品質報告”披露南京市有攤販自己透露黃鱔用避孕藥養殖,同年10月14日央視健康頻道進行闢謠,然而在此期間已有多家媒體轉載了這則不實新聞。2007年6月27日,北京電視臺“快樂生活一點通”欄目曝出菜販自己透露在種植黃瓜時噴的藥水,性質類似避孕藥。2009年6月15日,中國食品科技網判定噴灑在黃瓜上的藥物為植物性激素。隨後幾年間,避孕藥所含激素成分備受線民爭議,多次被當作各類農產品、水產品的“催熟劑”。

闢謠:2015年9月29日,在中國食品闢謠聯盟發佈的中國第一期食品謠言榜中,指出黃鱔養殖與避孕藥無關,使用避孕藥,會導致鱔魚抗病能力下降,增加死亡率。

小龍蝦用於處理屍體

謠言:2003年9月17日,中央電視臺生活頻道收到觀眾來信稱小龍蝦含有害物質且生活環境骯髒,開展專項調查闢謠“小龍蝦有害、生活環境骯髒”的說法。2005年6月,一則“小龍蝦是二戰時期用來處理屍體的”的謠言在百度貼吧出現,隨後在貼吧和天涯論壇被廣泛轉載,引發熱議。2006年7月24日,《解放日報》對此進行闢謠,表示小龍蝦雖然能在污染水域生存,但不代表其只在污染水域生存,頭部確實易聚重金屬但其軀體並不會貯存。然而事與願違,謠言進一步發酵,出現“小龍蝦不是蝦是蟲子”“外國人都不敢吃”的衍生謠言。

闢謠:作為通篇下來的最愛,小編先吃口小龍蝦壓壓驚。其實,小龍蝦具有良好的排毒減毒體質,能適應各類污染環境,所以體內的重金屬未必超標。然而小龍蝦可將重金屬毒素轉移至外殼,然後通過不斷的蛻皮將有害物質排出體外,這也正是它能夠適應性強的原因之一。專家建議,即使水中含有污染物,從生物富集的角度來看,一般集中於頭部,所以建議不吃小龍蝦頭。在烹調過程中,因保持水溫不低於100℃,時間不少於10分鐘,方能確保殺死體其內寄生蟲。

肯德基、麥當勞用轉基因雞

謠言

闢謠

小編提醒大家,面對各類食安傳聞,切記:

1.瞭解下相關常識,多一點疑問,對於特別誇張,慫人聽聞的要特別提高警惕,不要輕易轉發。

2.圖片或視頻中特別明顯、直觀能看到的造假不可信。造假那麼明顯,你真當造假者蠢呀。

3.便宜的東西沒必要造假,造假者都是為了盈利,低價位商品盈利空間不足,造假成本高。

4.僅在朋友圈被瘋狂轉帖的基本都不可信。

5.標題上有“不轉不是中國人”(小編最煩)、“再不看就刪了”、“孝順就轉給父母”之類的,基本就可以刪了。

但是也能減少吃貨們對它的喜愛。魚腥草因含有馬兜鈴內醯胺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列為1類致癌物,而馬兜鈴內醯胺是馬兜鈴酸在體內的主要代謝產物,同時也在某些植物中存在,這兩者並不可等同。

毒豆芽五毒俱全

謠言:1985年“8503”無根豆芽生長調節劑研發成功,並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應用,2010年12月22日《大河報》曝出不實消息,稱鄭州一豆芽生產戶所用的“無根生長素是一種激素類藥物,其中五種添加劑均可致癌”。針對這一謠言,2011年1月25日“果殼網”謠言粉碎機版塊發佈文章對其首次闢謠。然而2011年無根豆芽生長調劑其中兩種物質被衛生部和國家質檢總局雙雙排除出食品添加劑目錄後,無根豆芽自此被歸為“毒豆芽”開始遭到各地清查。隨後幾年間多家媒體發表沒有科學依據的烏龍報導,誇大無根豆芽危害,以至於坊間的以訛傳訛讓無根豆芽被冠以“五毒俱全”之說,如2011年4月20日《法制新聞》定義瀋陽無根豆芽為“使用有害非法食品添加劑”。

闢謠:“毒豆芽”中所含的“6-苄基腺嘌呤”按急性毒性分級屬無毒,未發現致癌、致畸、致突變的可靠證據,不會對人造成“催熟”效果。豆芽中使用的“6-苄基腺嘌呤”作用為調節豆芽生長,這是細胞分裂素的作用範疇,“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定性更科學。

青蟹打針

謠言:2016年7月15日,一則給青蟹打針注射的視頻在社交平臺瘋傳。該視頻顯示,一位元大媽手持注射器向青蟹注射不明液體,線民紛紛猜測注射物為胡蘿蔔素、黃粉、蟹黃膏和尿素精等,引發公眾的廣泛討論。

闢謠:這個網路傳聞其實是“故伎重演”,早在2015年8月12日,“三門食品安全台州市場監管”就發佈了《青蟹打針?!不可信!!!》的消息。早有媒體做過相關實驗,注水後螃蟹吐黃沫會很快死亡。

食品使用避孕藥“風波”

謠言:2001年5月12日《江蘇農業科技報》就針對社會謠傳的用避孕藥催養黃鱔進行過闢謠。2004年4月4日,中央電視臺“每週品質報告”披露南京市有攤販自己透露黃鱔用避孕藥養殖,同年10月14日央視健康頻道進行闢謠,然而在此期間已有多家媒體轉載了這則不實新聞。2007年6月27日,北京電視臺“快樂生活一點通”欄目曝出菜販自己透露在種植黃瓜時噴的藥水,性質類似避孕藥。2009年6月15日,中國食品科技網判定噴灑在黃瓜上的藥物為植物性激素。隨後幾年間,避孕藥所含激素成分備受線民爭議,多次被當作各類農產品、水產品的“催熟劑”。

闢謠:2015年9月29日,在中國食品闢謠聯盟發佈的中國第一期食品謠言榜中,指出黃鱔養殖與避孕藥無關,使用避孕藥,會導致鱔魚抗病能力下降,增加死亡率。

小龍蝦用於處理屍體

謠言:2003年9月17日,中央電視臺生活頻道收到觀眾來信稱小龍蝦含有害物質且生活環境骯髒,開展專項調查闢謠“小龍蝦有害、生活環境骯髒”的說法。2005年6月,一則“小龍蝦是二戰時期用來處理屍體的”的謠言在百度貼吧出現,隨後在貼吧和天涯論壇被廣泛轉載,引發熱議。2006年7月24日,《解放日報》對此進行闢謠,表示小龍蝦雖然能在污染水域生存,但不代表其只在污染水域生存,頭部確實易聚重金屬但其軀體並不會貯存。然而事與願違,謠言進一步發酵,出現“小龍蝦不是蝦是蟲子”“外國人都不敢吃”的衍生謠言。

闢謠:作為通篇下來的最愛,小編先吃口小龍蝦壓壓驚。其實,小龍蝦具有良好的排毒減毒體質,能適應各類污染環境,所以體內的重金屬未必超標。然而小龍蝦可將重金屬毒素轉移至外殼,然後通過不斷的蛻皮將有害物質排出體外,這也正是它能夠適應性強的原因之一。專家建議,即使水中含有污染物,從生物富集的角度來看,一般集中於頭部,所以建議不吃小龍蝦頭。在烹調過程中,因保持水溫不低於100℃,時間不少於10分鐘,方能確保殺死體其內寄生蟲。

肯德基、麥當勞用轉基因雞

謠言

闢謠

小編提醒大家,面對各類食安傳聞,切記:

1.瞭解下相關常識,多一點疑問,對於特別誇張,慫人聽聞的要特別提高警惕,不要輕易轉發。

2.圖片或視頻中特別明顯、直觀能看到的造假不可信。造假那麼明顯,你真當造假者蠢呀。

3.便宜的東西沒必要造假,造假者都是為了盈利,低價位商品盈利空間不足,造假成本高。

4.僅在朋友圈被瘋狂轉帖的基本都不可信。

5.標題上有“不轉不是中國人”(小編最煩)、“再不看就刪了”、“孝順就轉給父母”之類的,基本就可以刪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